• 5074阅读
  • 4回复

杨舍人记忆里都有条街——水关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1002
港币
898
威望
2959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9-05-15

水关街,位于杨舍城区中部,杨舍西街东首、谷渎港西侧(20世纪70年代)

谷渎港流经杨舍青龙桥那段,南北两面都是石驳岸。记得桥南首的谷渎港里,横有一根很粗的木槛,有人把守,就像关卡一样,控制船只进出。木槛一头固定,一头可以松开,使木槛与驳岸平行相靠,船只即可以通过。因为这关卡设在水里,所以称水关。

谷渎港西侧原水关街沿河建筑面貌(蔡春林提供)​

从青龙桥西桥堍向南到小城河口的一条三拼三参石板桥这一段,称为水关街,也叫水关头。水关街是对面街,朝东店面随地平面建造,朝西一面是以石驳岸作地基造起的房子。还有几家在高亢的石驳岸里筑有地下室,并在向河一面开有门洞,水运货物的装卸就在门洞里进行。宽敞的地下室还可以做仓库。

水关街西侧居民住宅旧貌(蔡春林提供)

水关街上的店铺多数是米行,只在东面街中段有爿饭店,老板姓李,大家称他龙福师。别看小小水关街,有它的兴旺历史,在我记忆中,此街上的米业生意曾经盛极一时。

从抗战开始到解放前夕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这样钞,那样券,换来换去,五花八门,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今天十块钱可以买一斗米,说不定到明天只能买一升米了。当时我刚进梁丰中学念书,第一学期应交学费折合大米一石四斗,学校优惠本乡学生,可以减交一斗。不交现米,交米票也可以。当时以李登裕、蒋桂记、郭浩荣几家米行开出的米票最受欢迎。老师的薪水也发米票。

1939年的购物代价券(张龙法拍摄)​

水关街南端、小城河口北首,有4米多宽的石级平台,一级级下去可上轮船。这石级平台就是杨舍镇最主要的水路交通大门——通往无锡的轮船码头,这也是水关街之所以兴旺的原因之一。

20世纪70年代,杨舍镇水关街码头面貌

轮船每天一班,与无锡对开。轮船是一种用柴油机发动的尖头船,后面拖一只,过年过节乘客多货多,便拖两只,甚至三只。

谷渎港从杨舍到北漍的一段,河面窄而且湾多,据说有十八个湾,第一个湾就是花园湾(1970年修浚河道时把湾切直拉平,就是现在的新沙河)。轮船一早从杨舍开出,中午也只能开到北漍。过北漍之后河面开阔了,不过也要下午四五点钟才到达无锡大洋桥(工运桥)码头。那时上一趟无锡,得坐一天轮船。

青龙桥下的泊船(谷渎港老水关街一侧)(1987年)

同样,无锡开杨舍的轮船也在下午四五点钟到达。轮船码头再一次人头攒动。有接人的,有接货的,邮政代办所来人取邮袋、报纸。呜——鸣——两长声汽笛响起,无锡轮船到啦。轮船靠稳码头,系好缆绳,乘客陆续下船,有推独车揽客接送路远的或乡下的乘客。一时间,吆喝声,打招呼声、大男小女寒暄声、小商贩叫卖声四起,水关街头又迎来熙熙攘攘的时刻。

轮船上上岸的乘客,大部分流向水关街。各家米行“乒乒乓乓”忙碌了一阵子。等到街中间亮起两盏汽油灯,龙福师的饭店里也开始热闹起来……

往日水关街,后成街心公园

*文章作者为常丙炎,原载于《暨阳印象》

来源:张家港档案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发帖
1002
港币
898
威望
2959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5-15
一代人的回忆
离线薛仁贵

发帖
2179
港币
2162
威望
9055
来自
杨舍
人生阶段
孩爸孩妈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5-15
发展的越来越好了
严厉打击那些存在阶级思想斗争的脑残。来自---吃遍弯杀国落得问候。
离线卡尼吉亚

发帖
1501
港币
1342
威望
4636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5-15
最后一张照片也要十几年前了吧
离线刘琦890318
发帖
5217
港币
20
威望
5312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05-16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