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3阅读
  • 0回复

这是不是你记忆中的西港老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逢旧人
 

发帖
448
港币
196
威望
773
来自
***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0-06-04
收集整理了西港老街的照片和文字,看看是你记忆中的那条老街吗?


西港镇——东兴沙西部港湾,
据记载始建于清同治元年,
是当时锦丰地区最早建设的集镇。
在老西港人心中更有“小香港”的美誉,
可见当时的繁华不一般。




从前还只有港没有镇,
港东永安乡,港西西港乡,后并称西港,
最早在今老北街开始建街,并设巷门。
街上仍有许多古朴的建筑物,
漫步街内,安静祥和,
仿佛把我们带到旧时巷陌,重温历史的斑斓。


“我哦,人生的大半记忆都在西港老街”
“老街的房子,以前都是茅草屋欸”
“后来才变成平房、楼房,我家就翻了三次”
从祖父辈便住这已76岁的阿公说道。
[attachment=832042]

西港老街一共有三条街,
东街、北街、南街纵横交织在一起。


如今的西港老街上,
仅保留着两所不起眼的白墙黑瓦老宅。
旧居与新宅相对,住着的虽不是从前的人家,
但也一同陪伴着这条百年老街的时光。


作为曾经锦丰片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老街见证了许多西港人的成长。
如今,来往于街上的人依然很多,
但已经没有了往昔的喧闹、繁华。


再次踏上这里的你能否想到,
当年这里也曾舟楫汇聚、街市喧闹,
同光福京南货店、虞园饭店、
彩成日杂店、宋巧英茶馆、胡炳南酒坊等,
沿街尽是商铺,热闹非凡。

现在,依然有街坊们做着小本生意,
但总是没了从前旺气的场面,
更多的店铺则是大门紧闭。
打听后知,原来是遵循着从前的集市时辰,
只开一个上午,歇市便收摊。

往前在北、南、东街的交汇处,
还有一座建于民国19年的“水门汀桥”,
旧时为西港镇东、西街交通要道,
桥上刻有晚清秀才朱守贞题写的楹联:
“桥影不随流水去,市声初起早潮来”
虽然现在桥梁早已被岁月溶解,
但它依然屹立在老西港人的记忆中。


“老早有轮船码头,老三干河贯通老嘎浪欸”
“小时候生病我都在这坐船到常熟看病的 ”
“早上六七点乘船,下午三四点才能到”
“西港是第一站,要经过好多地方”
“桥没了么,年轻的西港人知道的更少了”



漫步老街,遇见的多是年长者,
道着一口亲切的崇明乡音,
上了年纪的老人搬着一把长条凳,
闲时在门口和邻居聊聊家常,
日子很快就过去了。


每天买菜卖菜,
这里成了市井气息最浓郁的地方,
也是见证本地人生活最好的地方。
老西港人自己种的瓜果蔬菜,吃着放心,
买菜、卖菜的都是相互认识的老街坊。


阳光从破损的墙壁上洒落,
和青藤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案,
给老街呈上一幅古朴的天然底色,
这正是生活最好的见证。
在风的吹拂下摇曳又似在喃喃私语,
给这儿也增添了一份生机。


在老街的后方,便是从前的西港小学,
如今已被厂房所替代,不见踪影。
光绪三十二年(1906),
杨同时倡办敬业初等小学堂
(西港小学前身),
时为北沙地区最早建办的学校。




要说起西港小学的辉煌,
没人能比第18任校长
如今82岁的曹广宗校长更了解的。
“那时这属于常熟,是县区里最有名的小学”
“我记得那会儿全校有1800多名学生”

(原补习班旧址)


“代表沙洲片去参加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当时小学里只能上到四年级”
“五六年级要在西港初中文化补习班才能上”
(西港初级中学前身)
“现在都跟锦丰中心小学、锦丰中学合并了”
孩子们估计都不知从前的西港小学了 ”

“从前西港小学跟关帝庙是连着的”
“百年银杏树,不过可惜只剩一棵了”
关帝庙正殿五间向南、两侧殿各两间。
庙前栽银杏树两棵,
一棵长势茂盛,另一棵1975年死亡。



说到关帝庙,老西港人无人不知。
同治四年(1865)建造的这座关帝庙,
是当时文人名流们的聚集地,
“正月十三到十八日,还有庙会嘞”
“各种杂技表演、套圈、糖人…”
“很热闹的,以前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去庙会”


当你真正踏进这条老街时,
你才能体会到老西港人的慵懒舒适,
从容不迫的生活,休闲自在的心态,
也许,
只有在老街才能找寻到这样温馨的画面。



这个百年前的商贾重地,
今日已不见繁华,
可那些经岁月沉淀的韵味,
舍不得,更忘不掉,
西港老街,感谢你一直都在。


尽管城镇在不断发展演变,
但老西港人的记忆和情感不会磨灭,
一起说说属于你的西港老街印象吧~

来源:这就是张家港、情牵沙洲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