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按不同人群特点划分保障房标准

作者:大港城房产客服 2013-07-11 08:21
近年来,我国虽建设了不少保障性住房,但仍存大量“夹心层”。近日,中国法学会《中国住房保障问题研究——以立法的角度》课题组专家提出,应出台《住房保障法》,明确各阶层住房保障标准,使全体公民都享有住房权。 ..
    近年来,我国虽建设了不少保障性住房,但仍存大量“夹心层”。近日,中国法学会《中国住房保障问题研究——以立法的角度》课题组专家提出,应出台《住房保障法》,明确各阶层住房保障标准,使全体公民都享有住房权。
  课题组成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张欣博士说,“夹心层”是游离在保障与市场之外的无能力购房群体的代名词,包括中等及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等群体。
  “夹心层”的大量存在,反映出我国目前保障房立法缺失,保障制度未做到针对不同生活水平公民制定不同的保障标准的层次性制度设置,从而未能使每个层次的人都能得到相应的住房保障。
  课题组专家提出,我国现有关于住房保障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很多,但法律层级较低,有些内容相互冲突,甚至一些地方性法规还涉及地方利益保护问题。应尽快出台专门的《住房保障法》。
  专家认为,《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要求每个国家要根据经济水平努力使其公民获得相当的住房水准。中国于1997年10月成为缔约国,出台《住房保障法》可使国内立法与国际公约衔接。
  《住房保障法》须包括几项内容:适用范围、主体资格、保障分配标准、规划和建设、申请和分配、使用和管理、退出机制、信息机制、监督机制、法律救济和法律责任等。立法过程应公开透明,且应充分听取民意。
  我国人口密度和住房需求量都很大,要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就必须改变目前仅划分廉租人群、经济适用房人群、某些地区还包括限价房人群等划分单一的局面,目前很多中低收入的人既没资格买廉租房或经适房,又买不起商品房。
  应根据不同人群的收入水平、生活地区等将人群多层次划分,确保每个层次的人都享有相应的住房权利。
  住房保障的补贴方式可分为“补人头”和“补砖头”两种。“补人头”是将住房补贴按人头发;“补砖头”是把房盖起来,让人去住。北京等大城市因保障房多离市中心较远,最好“补人头”;而一些人口集中的中小城市,可采取“补砖头”方式。
  此外,保障房建设时也要考虑到居住者的就医和就学等实际需求,房屋质量也必须有保障。
  相关链接
  《住房保障法》早在2008年就已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了。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振民曾透露,该法拟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如对住房保障不力,将面临追究法律责任。
  但有消息称,《住房保障法》可能降为《住房保障条例》。专家说,住房保障关系到每位公民的利益,仅以“条例”出现不合适。
已有794人阅读

楼市资讯

24小时人气排行

最新文章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