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2阅读
  • 2回复

[港城杂谈]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别着急,事情的真相是这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昔年
 
发帖
91
港币
42
威望
237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9-02-20
  同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拼音研究室强调,这一读音改变还未正式成为国家标准,还需要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才能公布,目前还应以原读音为准。“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一骑(qí)红尘妃子笑”……近日,一篇名为《播音员主持人请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一文在朋友圈刷屏,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自嘲“我上了个假学”,“原来用功背书是为了告诉我这是错的”……交汇点记者查阅大量资料发现,这其实是一篇不准确的旧闻。对热议背后存在的大众关心的语音问题,交汇点记者特别专访了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立中先生。陈教授表示,在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还是应该以1985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准。字音的改变不应该影响文学韵味,语言文字的规范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疑问:注音应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准还是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


  陈立中:学界存在争议,以正式出台的法律法规为准为宜
  文章刷屏后,记者查阅到,类似文章早在2018年5月就已经见诸报端,目的是报道“2016年国家语委对我国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后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事件。2016年6月6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课题组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公告》,公告表示,课题组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广泛听取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并于2016年6月6日到2016年6月25日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上记者查阅到了该公告。
教育部官方网站截图
  此后,记者并没有查阅到新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正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正式出版,众所周知,《现汉》是高考阅卷、播音主持、报刊编辑、法律裁定和制订、修订国家有关语言政策法规的重要依据,那么,是否能以《现汉》作为汉字注音的标准呢?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立中先生告诉记者,注音应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准还是以《现汉》为准?目前学界存在争议。当词典、字典上的读音跟国家的有关部门发布的规范文件不一致之时(有这种情况,但是比较少),“我个人的意见还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字典、词典带有一定的学术色彩,《现汉》以及相关类似辞书的权威性源于编撰者对于语音的全方位考察和严谨的讨论,每个字音的确定都基于大量语料。在陈教授看来,还是应该以国家正式出台的法律法规为准。目前《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尚处在征求意见阶段,还没有正式出台,在此情况下,仍应以1985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标准。
  疑问:改变注音是否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陈立中:必须具体分析,字音的改变不应影响文学韵味
  有网友提出这样的看法,可能孩子在小学的时候,他学的是某个读音,如说一骑(jì)红尘妃子笑,然后到初中可能就改成了一骑(qí),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生,但如果出现类似情况,会不会引起大众思想上的混乱呢?
  就此问题,陈立中教授表示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发布至今已有30多年,一方面普通话审音的原则需要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语音问题,原有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亟需修订,新出现的若干语音问题也需要研究和审订。如“的士”中的“的”字按照现有标准没有dī这个读音;“林荫大道”中的“荫”字原规范统读音是yìn,可是绝大多数人还是读yīn;“血债要用血来偿”一句话里面同样的“血”字,现在读两个音,前者读xuè,后者读xiě,现实生活中多数人习惯读xuě;政府部门以及新闻广电领域经常面对诸如“戛纳”究竟怎么读的问题,如此等等都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读音问题,新闻广播电视等行业、中小学教材注音等领域也都迫切希望解决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异读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普通话审音研究的深入调查和进一步推进。
  然而对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读音,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中,“骑”的读音是否要从jì改成qí?陈立中教授认为,一jì,如果我们念成一qí,首先韵律上过不了关,文学韵味将大受影响。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可以适当沿用一些以前的那种读音,像读jì的话,老前辈都说它是“破读”(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该词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记者注)。也就是说,为了韵律的需要,我们可以沿用古来已久的破读音。
  疑问:注音改变是否可以做定量研究?
  陈立中:完全可以。规范不是铁板一块,是“动态”发展过程
  不少网友在网上戏谑道:“原来我用功背书,都是为了证明我是错的?”对此,陈教授认为,读书是否应该用功,用功读书是否有用,不应该根据一些细枝末节来判断。因为知识是一个结构性的东西,应以宏观的态度去对待。关于目前讨论比较多的“规范化”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一种看法,即“动态”,也就是说,规范它并不是铁板一块,法律法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已有的一些注音规范进行修订。
  比方说“癌症”的“癌”,以前读yán,50年代的字典当中,它的注音就是yán,但是后来大家都普遍接受了ái这个读音。你现在到医院里面去,有几个人还会说yán症?它会跟“发炎”的“炎”混同起来。所以,了解语音的变化,适应社会大多数人的实际读音情况,对规范读音做一些细微调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我们要看社会大众在生活当中实际使用语言的情况,只要是社会普遍认同并实际运用的,那么这种改变就有一定的合理性。陈教授也提到,语音规范化要符合语言常识和社会惯例。比如“荨麻疹”这个词中的“荨”读“寻”显然是“一字读半边”的表现,前辈学者们经过大量研究认为,“荨”读qián是有充分的文献和现实依据的。
  “现在征求意见的途径很广,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做更多的调查,来了解社会对读音规范改变的接受程度。我想2016年有关部门发布征求意见稿,目的也就是听取大众的意见。听听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正符合我们国家颁布这样一个征求意见稿的初衷。”陈立中教授说。
  多问一句:孩子们要背的诗到底改了没?
  针对热议,交汇点记者特别采访了江苏省某些重点中学的一线教师,记者得知,江苏地区的教材有多种版本,各市不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诗句,苏教版都不在教材范围内,属于学生“必背科目”。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老师们都没有收到改动通知。
  记者另向教育部求证,主管汉字读音审定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拼音研究室回应称,包括上述诗词中生僻音在内的一些古汉语生僻音确实有调整,调整原则是古汉语生僻音在现代是存在的且有其相对应语意的就保留,但如果只有生僻音而与其现代音所对应的字所对应语意相同则使用现代读音,这也是考虑到推广使用的方便,而且考虑到了大多数人的意见。

1条评分威望+1
刘琦890318 威望 +1 - 2019-02-21
离线左手画圆
发帖
366
港币
159
威望
695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2-20
离线刘琦890318
发帖
5217
港币
20
威望
5312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2-21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