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81阅读
  • 0回复

[港城杂谈]一类致癌因子!这种菌极易传染家人,最危险人群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639
港币
596
威望
2122
来自
杨舍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9-09-09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
每年体检在报告上都会出现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之所以说熟悉
是因为它感染率极高传染性极强基本上十个人里就有五六个人感染


为什么又陌生呢?因为就算年年见
很多人还是不了解它有人以为它是癌症前兆还有人认为被感染的话一生都要携带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它了就是生活在我们胃里的
幽门螺杆菌




能在胃酸那么强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确实不容小觑
讲真每次看到体检报告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都会瑟瑟发抖因为幽门螺杆菌可是名副其实的I 类生物致癌因子
那感染了是不是就一定会得胃癌?到底有没有必要根治?应该怎样预防?今天我们就一次性解决这些疑问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仅以人体为宿主。


它主要定植于胃肠黏膜内,是引起各种慢性胃部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





Hp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我国Hp感染率介于40%~6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84.62%。


感染Hp后如不有效治疗,可在人体终生存在。

Hp不光感染率极高,传染性也极强。口-口、粪-口、胃-口途径均可传播。

Hp感染有什么危害?

首先,Hp感染可能会出现口臭、嗳气、反酸、腹痛、腹胀等症状。

其次,Hp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破坏胃黏膜。



Hp感染者中,约70%表现为无症状的慢性活动性胃炎,15%~20% 发生消化性溃疡,5%~10% 发生Hp相关消化不良,还有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因此,1994 年,WHO 将其列为I 类生物致癌因子


据估计,胃癌中Hp 的归因危险度为74%,使其成为仅次于吸烟的最大癌症风险因素之一。



Hp感染一定会发展为胃癌吗?

虽然Hp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但感染了Hp并不是一定就会得胃癌。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仅有1%的Hp感染者有可能发展为胃恶性肿瘤。




这是因为Hp感染导致的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四个阶段。


而Hp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


因此,只要在肠上皮化生阶段之前积极治疗,清除Hp,就能大大降低胃癌发生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感染Hp的人都会出现明显胃肠症状,这正是Hp易被忽视的主要原因。


哪些人群需要根除Hp?

检测出Hp阳性的患者,如果有以下情况则需根除治疗:


消化性溃疡、低级别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有明显异常的胃炎、早期胃癌切除术后、消化不良、胃癌家族史、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者、计划或已经进行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 治疗淋巴细胞性胃炎、胃增生性息肉、Menetrier 病。


2017年,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首次提出将“证实有Hp感染”作为Hp根除指征。


也就是说,只要检测出Hp阳性,就可以开始根除治疗。

但在临床上,针对无症状的感染人群是否需进行根除治疗,目前仍存有不同的看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或不规范的Hp根除会导致Hp耐药的发生和传播。
因此,Hp根除一开始就需要规范治疗,且不要随意中止服药。

如何预防Hp?


Hp感染容易出现家庭内聚集现象。


因此,一家人若有一人感染Hp,其他家庭成员也应该进行检查。


有调查显示,喝酒者、碗筷不消毒者、饮食不规律者、不参加体育锻炼者Hp感染率更高。

数据来自文献《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因此,Hp感染预防主要是在饮食上切断传播途径:


1、餐具消毒,使用公筷

     最好每人都有单独的餐具,集体用餐时,使用公筷夹菜。家长不要口对口喂食孩子。Hp阳性患者的碗筷定期消毒。


2、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食生食

     蔬菜瓜果清洗干净后食用,不要生吃鱼虾,注意水源洁净。



3、不饮酒,增强免疫力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瓜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对于幽门螺杆菌
预防很关键
即使检查出Hp阳性也不要紧张

谨遵医嘱进行治疗或平时多注意即可


来源:科普中国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