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9阅读
  • 0回复

[港城杂谈]大二男生把传统文化过成生活:日常着汉服,通茶道器乐还作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伊月儿
 
发帖
323
港币
710
威望
2337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撑着油纸伞,在飘飘而下的雨丝中,脚下溅起星星点点的雨花——在西南石油大学的林荫小道里,一个男生身着汉服,款款而来。他是康伟,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若要比回头率,他丝毫不输那些高颜值的女同学。“从去年国庆开始,到今年国庆有300多天是穿的汉服。”康伟说,他是一名忠实的汉服爱好者和传播者,奉行“全日制汉服”,除了一些不得不穿便装的场合,他都坚持身着汉服。

结缘汉服:16岁时,来自父母的礼物
每天早上,康伟会比宿舍里的室友早一些起床,一件一件地穿好汉服,将前襟轻轻地搭向右侧,卷好腰带,生怕哪个细节没有做好。等待室友们一一起床后,再一起去上课。不管是宅在宿舍里,还是上课、出街、吃饭,康伟总是身穿汉服出现在众人面前。

回忆起第一次接触汉服,是在2012年暑假,康伟在网上找到一段汉服爱好者拍的汉服题材MV,名叫《汉家衣裳》,康伟看后被汉服表现出来的美感,以及“清淡平易、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所感染。高中之时,繁忙的学业之余,上网看图看书泡论坛,康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对汉服了解之中,他读完了沈从文写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一年之后的高一期末考试,康伟发挥不错,父母为了奖励他,给他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汉服,康伟惊喜万分。按照汉服知识,那是一套浅蓝色的“直裾”,盛行于汉代。一开始,康伟没有穿着它出门,他把它放在家里当成宝贝,偶尔才穿一穿。花了一个月时间,康伟才做好心理准备穿着它出门,那时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穿汉服,他察觉到了行人的注目,于是拘谨起来,心理也发慌。
而如今再穿着汉服出门,康伟已经不再感到拘谨。从去年国庆节开始,康伟决定践行“全日制汉服”的计划,到今年国庆为止算下来穿汉服的时间有300多天。为什么是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做出改变?康伟说:“去年上了大学之后,自己更自由了,经济上也更充裕了,也希望通过坚持穿汉服去影响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
不止汉服传统诗词、茶道、器乐样样都会
“我的汉服贵的七八百,便宜的两三百,大部分是节省零花钱买的,也有好友礼赠。”康伟数了数自己的汉服:冬夏各四套、春秋七套、外加直裾一套、大氅两件、大袖衫一件、斗篷一件,如果再加上一些配件,算下来康伟目前可以凑齐二十余套汉服,已经完全够他日常穿着。康伟还说,现在他的便装都是父母买的,自己只会主动买汉服。
但康伟更痴迷于汉服的文化内涵,他决定用自己的生活去诠释它,而不仅仅把汉服当做一种视觉上的装饰,因为康伟对汉服的热爱是基于对中国统文化的热爱。
自幼年开始,康伟便在父母的引领下熟读《诗经》。诗歌里的那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让他和其他同好彼此以“同袍”相称。在康伟的宿舍和照片里,你会看到他弹古琴、吹洞箫、涉猎茶道、喝桂花酒,一派古风的生活。在这些传统文化爱好中,康伟尤其擅长写诗作词,他是学校诗社的管理成员之一,目前已经写了上百首。“最喜欢五代十国时期的花间词。”
在康伟看来,汉服和传统文化是一体的。“汉服是一个媒介,通过汉服可以去追寻更多丢失的传统。”康伟说。目前,康伟准备再系统的学习一下“埙”,那一种音色朴素的传统器乐。
他的烦恼:不是cosplay,更不是唱戏的
“虽然父母送了我汉服,但他们一开始是反对的,后来才慢慢接受。”康伟说,他把汉服当成爱好之后,家人对他有过干涉、有过争吵,家人认为这与常人的生活格格不入。去年国庆,当康伟决定奉行全日制穿汉服后,同住在家的外公外婆和康伟大吵一架。“我和同袍一起穿汉服出去玩,被他们看到了,他们说我是唱戏的。”家人的反对,多少让康伟有些难过,他把汉服的文化内涵讲给家人听,但家人的理解又难以和他达成一致。
一次,康伟和同袍集体穿着汉服出现在天府广场,一个游玩中年男人见状便问:“你们是Cosplay(角色扮演)?还是唱戏的?“中年男人的语气带着不解与奚落,康伟便上前解释。同属亚文化的cosplay爱好者和汉服爱好者都知道,cosplay讲究人物设定,而汉服则是传统民族服饰。但与中年人沟通不畅,康伟有些生气,他便“怼”了一句:“我要是cosplay,那也是cos你的祖宗。"

康伟说,面对外界的不理解,他使用的方法是“多晃晃,渐渐他们就会习惯了”。他每天身着汉服,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传播汉服:“让别人看到,然后了解汉服。”
近日,西南石油大学的官微为康伟点了赞:“着汉服,让汉服复兴,让这承载着近乎整个华夏文明的衣裳不会随着时代慢慢湮灭下去。”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