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48阅读
  • 1回复

[港城杂谈]今年可以过年回家吗?官方回应来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博雅口
 

发帖
1282
港币
995
威望
3877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0

最近,大家互相聊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今年过年,你回家吗?”
一句简单的话语,听来却别有滋味在心头。



近期国内疫情呈局部散发趋势,
为了极大限度降低春运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防止疫情在元旦春节这个特殊时间节点扩散,
多地先后提出“就地过年”的倡议。
一面是一年最企盼的团圆,
一面是疫情防控的必要,
真的让人陷入两难。
那么,今年可以过年回家吗?
现在官方回应来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月18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元旦春节临近,冬春季疫情防控要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着力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全国不能“一刀切”
针对多地倡议“就地过年”情况,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要承认元旦春节的人口流动是有风险,因为人们接触频繁了。但是,我们人群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本土基本上没有传染源存在。

梁万年表示各地要基于风险研判,不能一刀切,因地制宜出台相关的政策。但重点地区特别是重点人群要严格执行现行防控措施,不能因为两节改变防疫措施。其它人员出行,还是要倡导做好相关防护。


梁万年提出相关建议

对于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要严格执行现行的管控政策,不能因为春节而改变防控措施;
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游与聚集;
其他人员若出行,尽量做好防护,切实履行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对于中、高风险地区(如口岸边境、执行重大活动的地区等)可以采取较严格的措施。
其他地区应该做好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等级、个人免疫状态、疫情形势等提出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不能“一刀切”,体现精准防控的要求。精准平衡疫情防控与春节团聚的关系,是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应做好风险评估,发挥专家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地不仅要考虑输入疫情的风险,也要考虑疫情输出风险,应做好相关预案。
应给公众提供明确的春运出行信息参考指引。

这些人员非必要不出行
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目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很多国家疫情仍在高位流行,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

当前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连续8周增长,7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奥密克戎变异株,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

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局部地区发生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正在得到有效控制。

内蒙古满洲里疫情社区传播风险基本得到控制,进入收尾期。

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已连续4日无新增病例,疫情基本控制。

浙江绍兴疫情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存在后续传播风险。

浙江宁波、杭州,上海江苏等地疫情风险逐步得到控制。

西安-东莞关联疫情病例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为同一传播链,应严密控制。目前两地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可能,风险人员排查和重点区域管控工作仍需加强。

云南陇川疫情已连续6日无新增病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

总体看来,近期国内疫情仍呈局部散发和规模聚集性并存的特征。


2022年春运将于1月17日开始,
2月25日结束,
据预测,
铁路春运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等
基本出行需求仍将保持一定规模,
客流量较2021年春运有较大增长,
春运疫情防控工作面临较大考验。

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今年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必须高度重视,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各项措施要在总结2021年“两节”期间疫情防控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科学精准,强化人员安全有序流动,确保群众度过健康平安的节日。

一是个人外出和返乡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1米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

二是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的县(市、区、旗)人员严格限制出行,遵守当地流行病学调查、风险人员排查、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和社区防控等要求。执行特定公务、保障生产生活运输等人员确需出行的,经当地联防联控机制批准,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做好旅途个人防护,落实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

三是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四是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

五是有发热、干咳等症状者、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

愿我们都过一个幸福祥和、
平安健康的中国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常州日报等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1条评分威望+1
张小润 威望 +1 - 2021-12-20
离线如意

发帖
27423
港币
1011
威望
37931
来自
暨阳路
人生阶段
孩爸孩妈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12-20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