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3阅读
  • 0回复

[城南]儿童用药误区多,专家告诫莫“踩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猫耳酱
 

发帖
507
港币
317
威望
1062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5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用药方法亦有差异。药店里的药品种类繁多,许多药品广告容易误导家长,进而造成不合理用药,甚至导致不良反应。专业药师的指导对于保证儿童合理用药尤其重要。 <5]_u:  
(ce)A,;  
79Q,XRWh|  
S#+ _HFUK{  
hhjsg?4uL  
使用抗菌药物须慎重 h*P0;V`UX  
+f]I7e:qp  
>)+U^V  
<9=RLENmY"  
对于感染性疾病,首先要区分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严重的细菌性感染必须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否则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发展成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出现细菌和病毒同时感染时,绝大多数患儿不需要“抗菌药物+抗病 毒 药”同时使用 Y=pRenV'  
z5:3.+M5  
e!i.u'z  
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减少耐药的发生很关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开始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保证足量、足疗程。目的是将细菌彻底杀死,避免耐药细菌的产生。  ;XYfw)  
/$vX1T  
_["97>q  
不是越高级、越贵的抗菌药物越好用。如果怀疑细菌感染,可配合医生进行相应标本(血、尿、痰、便等)的采集,根据细菌敏感性选用适合的抗菌药物 Vyx&MU.-J  
jq/{|<0  
z9#jXC#OdN  
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有医生的处方。家长不能仅凭症状和经验,就给孩子使用之前剩下的抗菌药物 ?K}KSJ6_  
图片
P#A|Pn<p  
T?__  
; zy;M5l5.  
nzYFa J+  
不可滥用抗病毒 药物 yCg>]6B  
&E k\  
1nLFtiki  
kr1^`>O5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 药物,因此不必借助抗病毒 药物医治普通感冒。过度服用抗病毒 药物还会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有些复方感冒制剂的组分中加入了金刚烷胺,此药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效果,但对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等并无治疗效果。 lgAE`Os  
W\DJXM]b  
&zP\K~Nt  
不少家长没有弄懂复方感冒药成分,同时给患儿服用2种以上的复方感冒制剂,这会导致伪 麻 黄 碱 、镇咳药(右美沙芬等)、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西替利嗪、酮替芬等)的超剂量用药,不但不能缩短病程,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给患儿带来安全隐患。 x~yd/ R  
)./'RE+(k  
KRcg  
f;ycQc@f  
~0.@1zEXj  
正确选择退热药 -H_7GVSnl  
VxAR,a1+n  
v:j4#pEWD  
inGH'nl_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儿童最常用的退热药,一般口服或直肠给药。布洛芬制剂与对乙酰氨基酚一样,副作用少,是儿童退热的一线用药。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只可选其一,不可联合使用,目前临床上尚没有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t;ga>^NA"  
|om3*]7  
pm;g)p?  
另外,大部分感冒药中都含有退热药成分,如果没有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不可采用“感冒药+退热药”的方案,以免酿成药源性肝损伤或其他严重后果。 ':]w  
!C0= h  
wA)R7%&  
图片
}KkH7XksF  
Md m(xUs  
r?2C%GI`  
Ix5yQgnB}j  
理性看待灌肠用药 0MzHr2?'P  
t,P +~ A  
}`^<ZNkb/  
ma* 9O |v^  
很多家长认为,灌肠比静脉输液更安全。栓剂塞入距肛门口约2厘米处,可使50%~75%的药物避开首过效应。首过效应是指药物口服后通过肠黏膜及肝脏灭活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下降的效应。然而据有关文献报道,幼儿灌肠时的肛管插入深度,往往在3厘米以上。直肠给药的主要目的是免于肝脏首过效应,但如果给药位置过深,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慎重选择 7~`6~qg.  
17qrBG-/MD  
3vs2}IV'  
eS Fmx  
L,X6L @Q  
治腹泻不是仅“止泻” ^jhHaN]G^  
||,;07  
&q` =xF  
'XQv>J  
腹泻时是否需要用药,不取决于患儿大便性状和排便次数,而是需要确定腹泻的原因。如果是细菌感染所致,要用抗菌药物。如果需要吸附类药物(蒙脱石)和微生态制剂(四联活菌等)联用,建议先服用吸附类药物,将肠道彻底“清扫”后,再佐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肠道菌群。两者间隔时间至少2小时。 h; unbz  
!p9F'7;Y<  
@fYA{-ZC  
若上述三类药物共用,应先用抗菌药物,再用吸附类药物,最后使用微生态制剂。用药顺序和间隔时间应遵医嘱,切不可自作主张。 ;j_#,Da9<  
%F/tbXy{  
)d1,}o  
1X9sx&5H  
,wEM  
有些药不能用牛奶送服 }&naP   
KJkcmF}Q  
=O _[9kuJ  
6ensNr~ea  
大部分抗菌药物不宜与牛奶同服,否则抗菌效果会严重“打折”,甚至完全失效。牛奶中的蛋白质容易与乳酸钙、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等常用的钙、锌制剂形成凝块,破坏吸收,削弱药效,加重胃肠道负担。牛奶中的磷还容易使铁剂沉淀,不利于铁元素吸收,影响补铁效果。 {S&&X&A`v  
SI(8.$1  
+yea}uUE  
提醒广大家长,孩子用药一定要听从医师和药师的指导,切不可自作主张,以免引发不良后果。同时,用药时也一定要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不宜选用成人的药物,一方面药物剂量不好折算,二是容易带来不良反应。 \)"qN^we  
?%0i,p@<  
^e 6(#SqR  
作者 | 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药学部主任 滕海龙 %E!0,y,:  
文字整理 | 衣晓峰 r#~6FpFVK^  
审核 |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马满玲​​​​ 2I4P":q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