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16阅读
  • 0回复

[民生建设]张家港人注意!你的死工资,正在拖垮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4790
港币
1795
威望
12896
来自
张家港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其他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前几天回家

和几个很久不见的朋友吃饭


他们中的多数人大学毕业后

因为父母的期待和自己对安稳的渴求

考了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

从此一直规规矩矩呆着


年薪不高,只能算吃穿不愁

家里拆迁分了几套房

这一辈子不敢有大动作了

老婆想去旅游,我精打细算了好几天

我囡囡跟我讲想留学咧!我吓得半死


还是羡慕你啊,老哥

我们这些拿死工资的,活得忒没劲!

是啊,生活是安稳,可老觉得缺点啥



这些年,他们不是没考虑过离开

也曾有机会在召唤

但前怕狼,后怕虎,他们不敢放弃

也不敢轻易冒险


毕竟,有死工资的工作

也是周围人认为的“体面工作”


就这样一蹉跎,10几年过去了


10几年在当今时代里,意味着诺基亚已经倒闭了、苹果已经出到X了、90后都被视为中年人了、离婚率高到令人瞠目结舌了、华为清退35岁员工了、自媒体人一年赚几千万已经是常事了、不少90后都已经融到了第二轮资金……



“太快了,感觉我们都快跟不上时代了……”


南朝有个典故

烂柯人

一个叫王质的人

到山中打柴,观仙人对弈

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

他下山来,发现沧桑巨变,已然物非人非

手中的斧头也已经腐烂了

他才明白,你觉得过了一天,人间已过了千年。


稳定的工作也是一个避世之所

你身处其中,无风无雨无压力,如仙人般逍遥

但是,这种生活是一把双刃剑

它带给你安全感,也必然剥夺你可能性


很可能到了退休时,年薪还只能刚刚够生活

甚至都跑不赢通货膨胀

在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中

每月几千块的死工资,变得越来越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是,你不会离开



因为“稳定的工作”还有一种神奇的本领

将你的意志驯化

由反感、不适,到接受、适应,到成为它本身


《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部类似的隐喻


它用一个名叫肖申克的监狱,告诉我们,“这些高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所以,Brooks离开肖申克以后,无法适应外面快节奏的社会,自杀身亡。


所谓的稳定

正在困住你的生活和未来



因为农耕社会的需求

年轻人和父辈们在择业时

都会以“稳定”作为第一参考因素


风险少,意味着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但这种思维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了


风险少,意味着增幅少

增幅少,意味着敌不过通货膨胀

敌不过通货膨胀,意味着财富的贬值和资产的亏损


10年前,100万算是一笔巨款。

但在今天,100万在一线城市连一套三居室的首付都交不起

“这几年工资确实也涨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还是缺钱……”

是啊,工资越涨,钱越不经用


刚刚升到副科的一个朋友

现在的工资是月薪5000多

加上奖金、补助、各种杂七杂八的补贴

一个月到手大概也就7000多

这对于一个还着车贷房贷、养着两个孩子的男人来说

谈何容易


他自然觉得艰难,时常感叹:

“后悔了……但年纪大了,走也走不了了……”



与之相比的

是在大型互联网公司负责游戏开发的朋友

一直觉得薪水不是问题

问题只是如何开发出更牛逼的创意

设计出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他的年薪是八位数,奖金可观

劳动回报增长率,已然超过了资本增长率


在互联网商业盛行的今天,一切都以高频的方式出现

人与人的交流,产品的更迭

交易的产生和扩张

都在指数级诞生和增长


这样一来,死工资的缓慢呆板

就不再能适合这个新型的商业社会


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

你靠工资,已经买不起房


因为,工资是线性增长的

而房价却是指数级增长


就像你骑着单车,在地面上老老实实地前行

以为骑多少,就算多少

但你不会知道,在另一些地方

有人已经习惯了飞机代步


所以说,线性增长的工资,其实限制了你的可能


而最糟糕的是

你在其中投入了太多成本

想止损,非常难了


工资越死

意味着创造性和可能性越低


一份职业值多少钱,匹配多少报酬

与他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

与什么成正比?稀缺性


我替代性高,工作单一,薪水很难上涨

我独一无二,贡献无人能及,涨薪水就理所当然啦


死工资的一大特点,就是一刀切


优也好,劣也罢,都是相差不多的工资

这种劳动回报方式

必然使得人的创造性下降,惰性呈指数提升


“我做了也是5000块,不做也是5000块,那我为什么要做?”


“反正大家都是上完班就走人,那我也是。”


如此一来,整个行业都会因为

不冒险,不进取,不改变

变得越来越萎靡

整体职场风险指数越来越高

这时,所有人都会面临危机



90年代职工下岗

在那片哭天抢地中,稀缺性强的人,马上寻到了生路

缺乏技能、资本和头脑的

则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贫穷和挣扎


而在如今,针对稳定工作的改革,也已经开始


面临越来越多的监管,和越来越多的制约

笼子关着,手捆着,能改变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可能性越低,稀缺性越低,抗风险能力越差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说,死工资不再是一种职业保障,反而是一种职业陷阱


死工资不值得骄傲

永远有危机感,永远有能力


以前认识过一个中层领导。


她混得很好,在单位里受人敬重,在单位外受人欢迎。

但是,她一直有一种危机感:

现在网络上说的东西,我好像越来越不懂了!


她不是固步自封的中年人。

在这种新旧交替的冲击中,

打开自己的思维,去学习新理念。

研究年轻人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后来手机来临,许多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更是被冲击得支离破碎。


她眼睁睁地看着传统媒体成为明日黄花,再也不是大众宠儿,于是,果断放弃了她的死工资,和朋友合开了一个文化传媒公司,凭借她对传播的敏感和出色的专业能力,做得风生水起。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飞速发展


快递员可能被取代,律师可能被取代,作家可能被取代

甚至专业技能更高超的工种

都有可能被取代


在未来,人人都可能是下岗者


那么,还在拿着死工资的我们

该如何去应对这个残酷的未来现实呢?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