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817
- 港币
- 427
- 威望
- 1635
- 来自
- 人生阶段
- 职业
|
教育不是个事,而是父母愿意跟孩子在一起,感受彼此。 Q$G!-y+"i f&B&!&gZ 3年前,一位妈妈为了解决教育疑惑,走访6个国家。 <oTIzj7f 5[[ 4A]#T o6 不同国情背景造就不同的教育方式,这让她对教育有了深层、多元的思考。她将这些思考结合所见所闻,拍成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分享给同样有教育困惑的父母。 om$)8'A,l $@[6j y 2 @Jw?+}vr 3年过去,《他乡的童年》依旧以9.1的高分,被无数教育者与父母推荐。因为片子的内容是关乎教育,本质内核却是:父母能给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I
:%(nKBK #
9Z];<g c3]ZU^ 作为本片导演,更是两个孩子妈妈,周轶君曾在圆桌派中说:教育不是个事,而是父母愿意跟孩子在一起,感受彼此。 ^.Vq0Qzy]
D_`MeqF}C X'e@(I!0 是呀,父母只有跟孩子在一起,才能把孩子看在眼里。 ?n>h/[/ PoY+Y3 &H;0N"Fn 孩子只有感受到被父母看见,他才愿意接受父母的爱与建议。 i3s-l8\\z e?3 S0} bl(rCbj(w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热衷探索什么是好教育,而恰恰忽视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比给孩子什么教育更重要。 rC}r99Pe:x $/nU0W ZffK];D >Rs:Fw|jro #01 t.c XrX`k CHv~H.kh' 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于心而非时间 >V@-tT"^: ^rjICF e =yOIP@ 由于陪孩子时间不多,周轶君只能花心思。 [Hy0j* cF3V{b|bU >}GtmnF 她的办法是:不区分成人时间和陪孩子时间。 xl@l< &V$_u#< wgpu]ooUF& 她认为,有时间陪孩子读书、拼图游戏、做作业,做有教育意义的事固然好,但父母没有时间或者强行为了陪孩子做而做,这种陪伴效果并不好。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并不是真的喜欢我的一切,这种陪伴更像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 “被迫成全”。 2 Q,e1'= bNp
RGhlV T?:Vw laE 周轶君带孩子参与到她的日常生活,让孩子走进大人世界,这既是孩子渴望,又是陪伴。 |/[?]` ~\<Fq \.x <i`Ipj 比如,跟她一块去超市购物,让孩子负责推车、付款、拿水果。或者和孩子一起拿快递、做饭、洗车。她解释说,有些事幼儿园也能做,而“做大人的事”,会给孩子不一样的快乐。 0J z'9
g5lf-}? y} AkF2: 周轶君还曾带孩子见朋友、参加会议。虽然他的孩子会插嘴、打扰,但多练习,孩子其实比父母预想的更懂事、乖巧。她发现,孩子其实特别爱听大人们说话。 I/rq@27o ZY +NKb_ 3D[IZ^%VtM 这样陪伴方式,不仅给孩子别样的陪伴时光,更能给孩子创造机会,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扩展孩子视野,培养他的沟通能力。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于陪伴,但陪伴不在于时间,而是走心。很多全职妈妈每天围着孩子转,但关系未必到位。而有些职场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并不多,但亲子关系融洽。 $0V<wsVM |Spy |,/ 8v\BW^z3 身为父母,我们不妨思考,孩子要的是陪伴,还是陪伴中他所感受到的快乐呢? =K~<& l8 1XUsr;Wz 8-UlbO6 Y~hBVz2g #02 N^xnx< G+[hE|L~y 陪伴只是形式, E KhwrBjS 良好的感受才是亲子关系本质 K/KZ}PI-O D`,W1Z# _n@#Lufx 和许多父母一样,周轶君有过这种担忧:孩子大了,不再和父母沟通,担心不被父母认同,开始隐藏自己。 I0.{OJ- 3iJ4VL7 q>X#Aaib 于是,她家睡前有个固定程序,叫做“2分钟”。 L|EvI.f
a,U[$c ]re1$W#* 关灯后,她和孩子们每人要讲一件今天想交流的事,可以是高兴、不高兴,也可以是心里话,或者一个问题,每个人大约2分钟。她会给孩子们讲办公室发生的故事,有时还请孩子帮忙分析,虽然听起来童真好笑。而孩子们也愿意跟妈妈说,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BTnR _dVzvk`_R F]@vmzr 不得不说,这个2分钟设计的太妙了。孩子不仅每天有机会练习沟通,还学会了表达自我,更懂得体察自我的心理感受。要知道,孩子的“感受力”是需要被引导,才能被发现。特别当孩子年纪小,不懂得表达,情绪行为、哭闹才是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不理解情绪背后是未被满足的需要,那父母很容易忽视孩子。 E$=!l{Ms J,%v`A ~N w4<1*u@${ 让孩子学会表达感受,就是鼓励他心声流露。接纳孩子的好与坏,才是真正了解和理解他。 z{Z'2 ,# fB|rW~!v *KN ' 0Z@W 设想一下,当孩子知道,每天都有那么一个时刻,专为自己预留。那么这一天,无论开心与否,他都不会孤独,因为有人在等他,这种感受温暖、幸福、珍贵。 {<o_6 z`$
r ,D
T> 3|8\,fO? 良好的亲子关系,外壳无论是什么,本质都离不开为孩子营造“感受”。这种感受通过“陪伴互动”方式,让孩子内心有所依恋,有所安全,有所满足。只有孩子内心真实的情感能被释放、接纳、看见,做什么事、陪多久都没关系。 p)RASIB ^C^FxIA& oOUL<ihe? 一旦孩子感受良好,亲子关系就不会疏离。 T?{"T/ Zsc710_ l_5]~N puA~}6C #03 TZT i:\nS g"c\ouSY 陪伴只是形式, b=horvs/! 良好的感受才是亲子关系本质 uV`r_P Hly2{hokq v^0D ❶ 抓住孩子“有感而发”时刻,鼓励他表达 n.n;'p9t@ UUc{1"z{ e82SG8#] 周轶君曾请教主持人窦文涛,他的节目为何总能让嘉宾发挥很好。 !#`
.Mv Z a` A V YvL5>; 窦文涛透漏,帮嘉宾找到他特别想说一件事的那种状态。 b/HhGA0 t J
N;WK.6 4\a K C%5 周轶君顿时领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吐欲,讲讲自己的看法或一件事的喜怒哀乐,这就是有感而发。 |jH-
bm v\PqhI y" B ZP}0 作为父母,我们就要抓住孩子“有感而发”的瞬间,鼓励孩子说出来。 ~cQ./G4 孩子情绪得以释放,他才身心舒畅。 n|sP0,$N1
O@6iG Y^Y|\0 这种良好的感受,就是亲子关系升温的加热器。 {Y6U%HG{{r Xd@ - u6Fm
qK]Dj ❷ 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 c+,F)i^` b1JXC=*@ b^_#f:_j 周轶君的孩子喜欢侦探故事,爱玩破案游戏。 nh"nSBRxk AX,V*
s \]dx;,T 坐出租车时,她会和孩子玩 “看谁记得多”游戏:司机长得什么样,是否戴眼镜,男的还是女的,穿什么颜色上衣,车牌号是多少,车里有什么装饰等等。 Q^>"AhOiU 5P-7"g ca X|fl_4NC> 她和孩子相互回答,彼此纠错改错的过程,让孩子无比快乐、满足。 X*hY?'Rp ?j9J6=2 o8;>E>; 良好的感受,有时就是父母和孩子能玩在一起。 #kjN!S*= 0+%{1JkJq c1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