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445阅读
  • 0回复

[港城日报]《光明日报》再次关注张家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莫名其妙
 

发帖
2112
港币
1366
威望
5336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2-09-15
今日,咱们张家港再次被
《光明日报》关注!
以《吹起阵阵文明新风》为题,
展示张家港的文明风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走进张家港市美丽的沙洲湖畔,新近开放的“沙洲湖益空间·源书房”内,市民的朗诵伴随着悠扬的琴音飘然入耳。这座兼具颜值和气质的市民书房,5000余册图书由市民捐赠,投用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文明,是张家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之一。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策源地,张家港是唯一连续六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绝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一项荣誉,而是要让创建过程成为群众生活质量、城市发展品质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的过程。”
日前,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以“人民满意”回应“人民关切”,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张家港交出了一张张“惠民答卷”。


  “推门见绿,开窗见景,出门进园。休闲的去处更多了,幸福的滋味儿更浓了。”张家港市民蒋育荣感慨。聚焦市民最关心的环境卫生、停车秩序、无障碍设施等细节问题,张家港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微更新”。


  街角方寸之地,尽显文明之美。张家港利用街头转角、老旧小区闲置地、“边角地”以及“废弃地”,打造“口袋公园”,并增加适老化、适幼化设施配置,构建起“观有佳境、游有佳园、健有佳所”的10分钟美好生活圈。


  与此同时,张家港持续推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郊接合部等薄弱区域改造;推进28家菜市场标准化升级,探索“智慧公厕”建设试点;实施文明楼道、美丽庭院、美丽街区等提升工程……一处处城市空间“微更新”,从改变环境、规范行为到厚植精神、涵养文化,吹起阵阵文明新风。
走进改造后的万红新区集贸市场,入口通道左侧墙上挂着一块显示屏,经营商户信息和商品种类、进货来源、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清晰可见。市场大厅内,地面干净整洁,肉类、蔬菜、水产等按区排布,摊位整齐划一。摊主况开敏介绍:“现在摊位变大了,环境变好了,市民买得放心,我们的生意也做得舒心。”


  拥抱幸福文明生活,张家港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暑假,凤凰镇科创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变身”为暑托班,结合科技特色和非遗文化,为孩子们打造了多彩假日,也在科创园职工心里“种下”另一个落户张家港的理由。作为全国首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试点城市,近20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仅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而且是全体市民“放下筷子就想去”的精神高地。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在张家港,每5人中就有1个志愿者。今年7月9日,张家港启动“人人都是张闻明”市民文明实践修身行动。人人争做“张闻明”、人人都是“张闻明”,张家港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至高追求,化作每个人的具体行动。


  暨阳湖畔,一座“开心驿站”让人耳目一新。社会心理科普馆、全民健心云平台、心理志愿服务孵化中心……“开心驿站”里,有张家港创全国之先精心打造的社会心理服务生态系统。从生态到心态,从健身到健心,这是一座老牌全国文明城市的“自我进化”。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张家港将网络文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抓手,“‘张闻明’网络素养实践教育基地”“和美新主播”“区镇网络综合治理中心”……一个个“细胞工程”,串联起全市共建网络文明的“神经末梢”,使广大网民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网络治理的参与者、网络文明的建设者,共建、共治、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眼下,在城西,还有一座精神文明建设张家港研究与交流中心即将建成。未来,这里将依托省内外高端研究力量和教学资源,开展理论研究、智库建设和交流培训,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的“张家港经验”。


来源:光明日报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