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407阅读
  • 0回复

自创品牌频频翻车,明星光环不管用了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薛仁贵
 

发帖
2189
港币
2183
威望
9105
来自
杨舍
人生阶段
孩爸孩妈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08
— 本帖被 noraya 从 港城茶座 复制到本区(2022-12-09) —
998元的浴袍、168元的袜子、148元的眼罩,消费满999元才享包邮……
近日,某明星自创品牌开售当天就因高昂的售价和“不走心”的设计引发了全网吐槽。

“高情商:云朵。低情商:纯白。”还有不少网友以此为梗,进行二度创作。

比如,一卷普通的卷纸,也可以被包装成“个性生活厕纸”。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澳门游记)
在这些笑料之余,大家也逐渐意识到,现在粉丝们似乎越来越难被“忽悠”了。明星光环的红利,到底还能吃多久?

频频翻车的明星自创品牌
近年来,推出自创品牌的明星不在少数,多集中于服饰、餐饮和美妆行业。但是,能成功做大、稳住口碑的明星品牌是少数,大部分品牌都是悄悄关闭,黯然收场。

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质次价高,缺乏创意,甚至还有商标宣传语粗俗、陷入抄袭风波这样的低级错误。


明星自创的潮牌服饰,就算没人买单,赔的也是他们自己口袋里的钱。但同样是明星站台,餐饮行业就没那么“幸运”了,加盟商往往才是最后的“冤大头”。
今年六月,某明星开办的火锅店加盟商们“维权”一度上了头条,不少加盟商穿着身前印有“惨”“坑”字样T恤聚集拉横幅讨要“血汗钱”。至于因为食品卫生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明星餐饮品牌,更是“前赴后继”。
美妆界也“不甘落后”。这不,“TST庭秘密”品牌涉嫌网络传销案的听证会才刚刚结束。
为什么粉丝越来越难被忽悠?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一届粉丝越来越不买明星的账了呢?
近年来,明星们频频“爆雷”,“208w”天价片酬、偷税漏税、代孕弃养、饭圈互撕、私德不严,甚至还有一些明星因为嫖娼、强奸等行为锒铛入狱。

接连不断的“惊天大瓜”,撕开了娱乐圈的一道口子,让那些对明星带有“滤镜”的粉丝们,也慢慢意识到:所谓的偶像,也是一个有缺陷、可能会犯错的普通人。
所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随着明星光环不再耀眼,光环所带来的品牌高溢价,也被重新拿出来审视。
其实,不论是饱含爱意的粉丝还是消费者,都默认明星自创品牌会存在一部分溢价。因为对于粉丝来说,购买偶像明星的产品自带情感投资价值,所以心理价位也相对会更高一些。
但这个溢价也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超过它,就会引发舆论的反噬。部分明星个人品牌之所以被“群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产品过于强调品牌文化溢价,形式大于内容,忽视了产品质量本身。
譬如,某明星品牌浴袍成本价仅50元,竟卖出988元的高价,就连其一些粉丝也“坐不住”了,连呼其“吃相难看”。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追求实用、高性价比似乎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们消费的首选。凭借着明星这个身份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的美梦,该醒醒了。
就算有名气,也经不起瞎折腾
不可否认,明星品牌自带光环,相比于其他草创的品牌,更容易被市场看见。
但光环向外,是一盏明晃晃的广告牌;向内,也会变成一盏探照灯,让品牌的缺点和问题更容易曝光在公众面前。
因此,明星经营品牌时如果只想着利用现有的流量“捞金”“赚快钱”,而忽视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基本需求,就算能“火”一时,“翻车”也是必然。
如果品牌陷入质量不合格、经营危机等舆论危机之中,不仅仅会损害品牌形象,还会直接影响到明星自身的形象和演艺事业,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那些成功的明星自创品牌,或许一开始是因为明星效应吃到了红利,但最终能够留在消费者心里的,还是过硬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对于明星们来说,与其急于利用光环“割韭菜”,只图“一锤子买卖”,不如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这才是明星自创品牌时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来源:央视网
严厉打击那些存在阶级思想斗争的脑残。来自---吃遍弯杀国落得问候。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