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冬,寒气逼人。但是腊八节里的一碗热粥却展现了人间的温情。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隆冬的尽头就是春,冬日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y^!>'cdV
` ~w|Xz 关于腊八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七宝五味粥”.喝腊八粥的的历史,据说最早开始于宋代,也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S.O~Kq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Jahc.I 清代的腊八粥风俗更是盛况空前。宫里帝王爷等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B!|sXC 清代
北京在雍和宫东院行宫设粥锅厂,大铜锅上熬“腊八粥”,也是一场难得的佛事盛典。从腊月初一开始准备,由内务府派人把大批粥料、干柴运到雍和宫,直到初五才能运齐。
]?<
wUd 初六皇帝派大臣和内务府总管率员来到雍和宫,监督称粮,放果料,准备煮粥。初七开始生火,直到初八凌晨腊八粥熬成。
z`"*60b 清宫内的腊八粥,士庶百姓是不能相比的。
BGd# \2 它一定要熬六锅,分配的方案大致是:
*S xDwN 第一锅供佛;
6|mHu2qXm 第二锅供皇帝和后妃食用;
v)p'0F#6A 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
FR9w0{o 第四锅给文武官员和各省的封疆大吏;
2jf73$F 第五锅给在京的文物官员和众喇嘛,
=oE(ur 第六锅才施舍给京城百姓。
RWg'W,v=! 腊八粥也体现出阶层的森严。当然用料也是不一样的,前三锅里有奶油和全份果料,后三锅则无奶油,果料也递减。煮粥时专门的官员监制,第一锅粥要先在佛前供奉,那场景,香火袅袅,鼓乐齐鸣,全体喇嘛上殿颂经,在宫灯照耀下,做完供佛的法事,而后以次献粥,直到最后施舍给百姓。
p<
Y-b,& 所以,京城和佛教寺院也都在腊八这天煮粥供佛,并举行施粥给百姓的佛事活动。
= K)[3mXX 这一传统习俗延续至今,所不同的是,“腊八粥”这一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供品,逐渐演变成为寻常百姓家的食品,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Ux,?\Vd 时序进入腊月,气候逐渐寒冷,尤其是中国北方,谚云“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思就是这一天非常冷,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所以,总觉得“腊八节”和“腊八粥”,很具有人性的光辉,特别是对于那些一贫如洗的穷人,它送去了温暖,是一个寒冷与肃穆的冬天赐予人们的颇具温暖与温情的习俗。
NX[-Y]t
内容来自大港城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