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早在上个月,回家的“集结号”已经吹响,网上的抢票也是各种白热化,一颗回家过年的心早就蠢蠢欲动。有人盼望着回家过年,但也有一些人对回家过年有点“恐惧”,年味越来越淡,被催婚、催生娃、催买房,还有各种人情红包……
年味越来越淡,还不如出去玩
小乐是苏州本地人,标准的90后,他说小时候过年的年味很浓,感觉那个时候小核桃、开心果之类的坚果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新衣服一定要攒到大年初一才穿,要贴春联、贴门神,还能放各种好看的烟花爆竹。可是越长大越觉得过年没了意思,过年期间吃的饭菜平时也可以吃到,新衣服想到就去买了,今年连鞭炮都不能放了……
“对于我来说,现在过年只是放假的代名词,我们单位的春节假有整整半个月,比国庆长多了。”小乐说他跟爸妈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拉锯战”之后,终于获得胜利过年能出去玩了。“我和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一起报了个13天的欧洲团,准备充分利用假期出去玩。”小乐说过年期间欧洲游算是“冷门”,价格也不贵,比去趟日本或者东南亚国家也没多多少,有时间干吗不去玩得更好一些呢。至于过年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小乐觉得平时就和爸妈住在一起,偶尔一次的过年没在一起过也不影响什么。
七大姑八大姨更“关心”你
如果要问有谁会比你爸妈更关心你,那一定是七大姑八大姨。小时候问成绩,长大了问工资,没对象的催婚,结婚的催生娃……总之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会被各种催。
对于适婚男女来说,最真实的写照应该是每逢佳节被催婚,在姑苏区某单位工作的小陈就是被催婚大军中的一员。“自从工作之后,老家回得越来越少,如无意外一年最多两次。”小陈说不是不想回,而是面对各种“拷问”还是有些不舒服的,虽然亲戚们大多是出于善意的询问。当然啦,“拷问”最多的时候一定是春节。小陈还记得去年春节的场景,被亲戚“拷问”、相亲会、朋友饭局、亲戚饭局等贯穿了整个假期。
“今年在苏州刚刚搬了新家,在我们老家有个说法是第一年必须在新家过年。”小陈说今年过年终于不用回老家,不用被各种催,终于能好好休息一下了。
人情世故钱包真招架不住
“小时候过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拿压岁钱,可工作之后发现这些都是要还的。”在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黄说起过年,就是一把“辛酸泪”。
小黄平时的工资虽然看着还好,但要买护肤品、化妆品、衣服、包包、鞋子等等,偶尔还要出去玩,跟朋友聚聚餐,基本上属于月光族,过年全指望着年终奖。小黄说家里的小辈越来越多,得发压岁钱。“工作已经快三年了,过年得给父母各包个红包,按照去年的水准是1000;小辈的压岁钱去年是300一个,不知道今年要不要涨;遇上朋友的孩子也得给压岁钱,还有路费、聚会的各种开销,年终奖在手上还没捂热就所剩无几了。”小黄说过年回家热热闹闹的还挺好,可钱包真心招架不住。想到花销那么大,回家过年的热情瞬间被冷却了,连放假都没那么盼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