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膜、高清膜、磨砂膜、蓝光膜……各种各样的概念手机膜纷纷登上市场,价格从2元至千元不等,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贴膜市场。
到底那些所谓的蓝光膜、钢化膜有没有声称的那样神奇?
针对市场上的手机膜,台湾消基会对Pchome 24H购物网上购买的9款“iPhone7”满版玻璃手机膜进行检验,发现均没有提供完整的商品资讯(名称、功能、生产日期、产地、经销商等信息),不合格率达100%,其中5款甚至只有标注商品名称和功能,功效宣称大多没有经过检测证实,且价格落在30元~378元间,价格落差11倍,品质及价格都无标准规范。
为了了解消费者使用手机保护膜的习惯,台湾消基会对30位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3%消费者会使用手机屏幕保护膜,且习惯性由店家帮忙贴膜。
此外,台湾消基会还从9款玻璃保护膜中挑选出价格最高(378元)、偏低(35元),以及居中(55元)的三款商品,在不告知价格的情况下,让消费者猜测三款商品的价格,其中仅有23%消费者回答正确,76%回答错误或无法判断。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消费者只能从商品标称的功能来判断,如果标称存在猫腻,消费者如何分辨呢?
市面上的手机膜各种各样,分为防窥膜、镜子膜、AR膜、高清膜、防刮保护膜、钢化膜等等,这些概念看似高大上,然而消费者在购买时,容易被误导,掉入误区。
目前市面上手机膜往往宣称该商品具有“防爆防裂”、“硬度达9H”(用刀子、钉子刮表明都不会留痕迹)等功能,几乎所有商家都宣称自己的玻璃达到了9H,那什么是9H呢?
消费者熟悉的硬度标准往往是莫氏硬度,分为十级。不过手机膜的9H硬度并非莫氏硬度,而是指铅笔硬度。贴膜硬度标准用H(hardness)表示,B=BLACK(黑度),H=HARD(硬度),B数越多铅笔就越黑越软,H数越多就越硬颜色越浅。
铅笔硬度等级排序:10B、9B、8B、7B、6B、5B、4B、3B、2B、B、HB、F、H、2H、3H、4H、5H、6H、7H、8H、9H、10H。10B最软,墨最深;10H最硬,墨最浅。
通过网络搜索可以发现,常常有消费者反映:为什么没有被硬物刮到,硬度高达9h的手机膜也会被刮伤?
据中关村在线的报道,9H是铅笔硬度,铅笔再硬也硬不过金属,也就是说,但凡是块玻璃,统统都能达到9H以上。9H这个宣传点吸引眼球而已。虽然9H硬度的手机膜的硬度是不错的,但是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坚不可摧,买贴膜的时候还是多看看材质,不要被9H这种宣传忽悠了。
蓝光是一种极具能量的高能短波光,很容易穿透眼镜的晶状体而达到视网膜处,能迅速的加快眼睛黄斑区域的氧化过程而对眼睛产生极大的伤害。高能短波蓝光对眼底视网膜和晶状体的破坏作用,叫做“蓝光伤害”现象。
出于对眼睛的保护,以防手机发出的蓝光伤眼睛的考虑,即使防蓝光膜的价格高出好几倍,消费者也原意购买,可是防蓝光膜真的起作用吗?
2016年6月13日杭州市科协合办的好奇实验室上传了《手机蓝光膜真的有用吗?》实验视频,视频显示,实验室在数码城和电商购买了4款防蓝光手机膜和一款高清膜,通过光谱分析仪显示,防蓝光膜和普通高清膜对于蓝光的降低效果差不多。
路边的贴膜小哥在贴膜前,一般会问你手机型号和哪类膜,钢化膜在20-60元不等,但其实进货价远远低于此,据《北京商报》的报道,整个手机贴膜行业,不仅以概念牟利、暴利依旧,还延伸出了更多市场乱象。
一位从业人员算了一笔账,他说从进货价看,普通的iPhone 7 Plus钢化膜裸膜进货价只要1元左右,加上包装和酒精包等贴膜配件,也就2元左右的成本。至于看上去更高大上的抗蓝光膜、防窥膜、防爆膜,加上包装和配件一套下来,成本也就六七元左右,可谓十足的暴利。
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输入“手机膜批发”、“手机膜”关键词,显示的宝贝上百万,价格差异非常大。就以手机膜批发所搜索到页面,批发手机膜的价格绝大多数为一元多。
目前来说,手机膜属于一般商品,硬度、材质等品质项目并没有相关的标准,无须经过相关检验即可上市。如此看来,手机膜价格混乱,外包装资讯又不全,长久下来恐怕沦为商家自行叫价,消费权益难以维护。
最后,在购买手机贴膜时,要事先询问价格,看看有没有相关售后的约定条款。其次,要仔细查看手机膜的外包装,一般上市的产品有明确要求写明功能等信息,外包装若全是英文,已经说明产品不是很正规了。最后,要查看店里的工商执照,再考虑是否要选择相信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