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Jo去广州玩,
q?e16M 毫不意外的,我们的箱子里装着他那块破毯子,
Vz=j)[ 广州下雨,它闻起来又潮又臭。
)<H
91:. 这块毯子随我们旅行从
北京带到
香港、云南、日本、
泰国、
上海……
f 4
Sw,A 有一次箱子太满没有带,
H4,.H,PZ 飞机上Jo就一直追问我毯子在哪,
Bd N{[2 结果连着几天他都折腾到夜里12点。
z=- 8iks| 这次带毯子到广州,他跟家里的作息一样,
iXr`0V 好像那毯子是一座通向家的桥梁,
4iL.4Uj{N 让陌生环境也有了家的味道。
1@1+4P0NF[ /ze_{{o 小宝宝拿到自己的安抚毯,马上就安静下来睡着了
P?WT)C2)u 有一段时间临睡前,Jo会把鼻子埋在毯子里,
3:02`;3 深深闻上一口,一头倒在床上,
!."%M^J 嘴里念着“一点也不臭”,
h4$OXKme? 然后就像喝醉了一样安心睡去。
'&_y*"/c 可他拒绝清洗,拒绝别人挪动,
SopNtcu! 在这块毯子上,他表现出强烈的主权意识,
\'}/&PCkr 我们只能趁他去幼儿园,用没香味的洗液洗完烘干,
,=q7}5o Y 等他回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A{{q'zb! h&:Q$*A> 我记得几年前在天涯上看见过一个帖子,
a!hI${Xn 一位妈妈发帖求助,寻找一种80年代生产的床单,
i;uG:,ro 她说她的
孩子从小搂着一张床单睡觉,
TnMVHO- 已经很破了,她想换一个新的,
5VoOJ_hq 但同样的老古董再也找不到了,所以她来天涯求助。
;|;h9" 床单没找到,竟引起好多人唏嘘,
[Ls2k&)0 不少成年人感叹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
Os]!B2j14 g4.'T51 许多成年女生对毛绒玩具没抵抗力,其实也是在寻找安抚物。
eNlF2M 有个上大学的女生说,
w<I5@)i| 妹妹(它玩偶熊的名字)是初中来到她身边的,
IlC:dA 考试时要和它击掌,写作业时要它陪着,
4N%2w(,+8 晚上她给它盖被子,冬天给它做衣服。
D>"{H7mY 她甚至还给玩具熊织过一条围巾,做了两双儿童鞋。
h0Sy']3m w|hyU4- ^ 如果没有孩子,
~#N.!e4 我曾经觉得这样的大人中毒已深。
.SRuyioF& 比如我大学闺蜜室友,
0k]ju 从家里背了一床的毛绒玩具,
taD T;t 一个近1米7的彪悍学霸搂着小熊睡觉,
Jnu}{^~ 总有莫名喜感。
OyG_thX 可现在我知道,
3^iQe"P%a@ 无论大人、孩子,
a?xq*|? 都需要借助一种寄托物来自我安慰,
n+RUPZ 紧紧拥抱,会让压力和焦虑得以释放。
+r#=n7t 阿汤哥家的小苏瑞从小和父母奔波在酒店,手里总离不了安抚兔。 q~:'R vo}_%5v8 自我安慰的形式很多。
K{r1&O>W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4~6个月大时就萌发了自我安慰的能力,有些宝宝在疲劳或焦虑时就会通过各种形式,缓解焦虑和痛苦的情绪,获得快乐和安全感。
y(wqcDok|n 他们会吃手
[][:/~q! l9ch 吐舌头
Y9I #Q I/e2, 抓耳朵、拍头、扯自己头发、摇头晃脑
0Tn|Q9R F]dd># 还有使劲拍巴掌、使劲敲击等等很奇葩的专属方式。
&EbD.>Ci 我就经常接到妈妈们火急火燎的提问,她们以为宝宝出了什么问题。
JQ{zWJlt dl3LDB 断奶后,有些宝宝还会迷恋上摸妈妈咪咪。
an[3vKb U{za m 有的孩子有专属玩偶、毯子、安抚巾,
c?V*X- 有的孩子不需要借助这些东西也很开心,
aQym=
6%e 都是很正常的,
C&d"#I 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安慰方式和能力都不同。
R;Gl{ 通常,吃手、啃毯子总被父母觉得有问题,
Ilt L@]e 被“育儿专家”当做没有安全感,
r-\T}e2Gz 缺乏家长的陪伴,是过分依赖型人格。
kp<} 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并不完全正确,
#%=vy\r 有许多妈妈全心陪伴的孩子也迷恋安抚物啊。
c5mhl;+' 当焦虑时,宝宝们不是一味向爸爸妈妈啼哭,
Wj f>:\w 而是想办法自己安慰自己,这是他们独立性的萌芽。
8wH41v67F 是好事。
-Uhl9
= 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在自我安慰呢?
_nIqy&< 如果他不哭不闹,但却总是静静的津津有味的吃手。
\3js} 有时他哭了,给他抱起他的小玩偶就破涕为笑了。
U d=gdsL 不肯睡的孩子,给他找到一个有妈妈味道安抚物,就可以睡了。
tl,x@['p` 在断奶、需求得不到满足、晚上睡觉、早上妈妈上班、换环境、换阿姨、上幼儿园时,都是焦虑上升期,是他们尤其需要安慰与自我安慰的时期,恋物和吃手等古怪行为也就越发严重。
%RT6~0z 当宝宝完全形成对一种安慰物的依恋,
C.9eXa1wkT 试图终止这种依恋关系是粗暴的也是不公平的,
2A18hP`^ 有时反而会负面强化,会适得其反。
`)(
<g 哪怕他依赖自己的手,是一块你想扔掉的破毯子,
M#8Ao4
T 粗暴制止只能换来大哭,
6{Cu~G{]N 或者让孩子将负面情绪憋到内伤。
A aF5` 当他们觉得从这种安慰方式上获得了足够的满足,
>w]k3MC 就会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
[/fwt! 这也是为什么正常孩子在1岁多、2岁时可以告别吃手,
YCLD!S/? 而被父母限制得多的孩子会吃手到四五岁。
IW] 841 同样的,被父母剥夺了安抚物的孩子,
hAxuZb7 ? 可能长大后会缺乏安全感,对特殊物品产生畸恋。
|<+|Du1 不制止孩子自我安慰的行为是基本,
v[3hnLN% 可有时孩子古怪方式实在有害怎么办?
w Ycz\uV 比如用头撞墙,把手啃破都不肯停,戒不掉奶嘴……
@e?[oojrM 有位妈妈在后台问我,
!Z0rTC3d 他儿子一直啃一架金属飞机,
*F%ol;|Q 油漆已经掉了不少,她担心有毒。
bTy'5" 过激行为需要看看宝宝的压力来自于哪,
<>5:u 比如头撞墙,是不是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
D0E"YEo\nv 如果是这样,就要对症处理。
T0]%(F/8 而你觉得他的安抚方式不当时,
1l`s1C 最好想办法替换。
~XT
a= 比如,断奶以后,Jo喜欢摸我的咪咪。
r* /XB0 开始还觉得很甜蜜好玩,
z"P,=M6De 我们母子又找到一种情感连结方式了。
@qr3v>3X< 后来就蜜汁尴尬,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啊。
z7us*8X{ 也就是在那时,我引入了开头说的那张毯子。
[&O:qaD^ 引导他搂着毯子睡觉,毯子其实也挺软乎的。
lo]B5_en 后来,他倒是很自然的就把注意力给了毯子,
%]:vT&M 反倒是我有了种失恋的感觉。
65e
Wu=T 那孩子依赖物品到“病态”的程度怎么办?
[:hy 如果没到危害
健康的程度,
>I66R; “病态”只是大人眼中的看法,
,ovv 对于孩子是不能割舍的依恋。
[Yahxw} 通常从6个月~3岁左右,
dnWt\>6&
2 是恋物的严重时期。
/NN[gz 等到3~4岁,孩子也会恋物,
=Gg)GSL^ 但已经获得了足够安全感,
g$^qQs)^N 自我人格构建也近乎完成。
|@Idf`N$ 此时他会表现出不那么需要依恋物,
MIXrLh3 可以试试替换新玩具,
lh(+X-}D 或者将依恋物收到孩子能找到的地方,
dc@wf;o 孩子想起他的安抚物的间隔会变长,直到遗忘。
~|B!.+ 我很喜欢英国推理小说女皇P.D.詹姆士的一句话:
Xw}Y!;<IEu “孩子小时候缺什么,长大了就不会给予什么。”
"<n"A7e 如果小时候没有建立起自我安慰的能力,
X%R^)zKV 成人以后挫折面前他可能崩溃、自伤,
C4SD 也就很难谈得上去关心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