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8阅读
  • 3回复

[城中]孩子有这么多自我安慰的方式,却错被当成了有毛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余生
 
发帖
961
港币
620
威望
2385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7-03-23
前几天,带Jo去广州玩, +_T`tmQ  
毫不意外的,我们的箱子里装着他那块破毯子, S;8gX1Uf  
广州下雨,它闻起来又潮又臭。 iW9o-W a  
这块毯子随我们旅行从北京带到香港、云南、日本、泰国上海…… !U "?vSl  
有一次箱子太满没有带, xXRlQ|84  
飞机上Jo就一直追问我毯子在哪, A<U9$"j9J  
结果连着几天他都折腾到夜里12点。 uxOeD%Z>  
这次带毯子到广州,他跟家里的作息一样, u)4eu,MBT  
好像那毯子是一座通向家的桥梁, FK+`K<  
让陌生环境也有了家的味道。 ?;YymD_  
Q1'4xWu  
小宝宝拿到自己的安抚毯,马上就安静下来睡着了 ubQbEv{(,  
有一段时间临睡前,Jo会把鼻子埋在毯子里, TPF5?  
深深闻上一口,一头倒在床上, 4G_At  
嘴里念着“一点也不臭”, E]0}&YG  
然后就像喝醉了一样安心睡去。 l+UUv]:1  
可他拒绝清洗,拒绝别人挪动, @2;/-,4O  
在这块毯子上,他表现出强烈的主权意识, [["az'Lrk?  
我们只能趁他去幼儿园,用没香味的洗液洗完烘干, ,\RZ+kC>~  
等他回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z[sP/{~z  
fEB&)mM  
我记得几年前在天涯上看见过一个帖子, pQNTN.L9NZ  
一位妈妈发帖求助,寻找一种80年代生产的床单, {8pN]=SaJ~  
她说她的孩子从小搂着一张床单睡觉, h@{mcz  
已经很破了,她想换一个新的, lDX\"Fq  
但同样的老古董再也找不到了,所以她来天涯求助。 RYyM;<9F  
床单没找到,竟引起好多人唏嘘, PC<[ $~  
不少成年人感叹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 a/{M2  
I^l\<1"]  
许多成年女生对毛绒玩具没抵抗力,其实也是在寻找安抚物。 A-&XgOL  
有个上大学的女生说, v,d bto0  
妹妹(它玩偶熊的名字)是初中来到她身边的, @OGHS}-\  
考试时要和它击掌,写作业时要它陪着, N \t( rp  
晚上她给它盖被子,冬天给它做衣服。 NVX@1}  
她甚至还给玩具熊织过一条围巾,做了两双儿童鞋。 MJM<  
~QngCg-5q  
如果没有孩子, \0fk^  
我曾经觉得这样的大人中毒已深。 <}Hs@`jS  
比如我大学闺蜜室友, O>3f*Cc  
从家里背了一床的毛绒玩具, pGdFeEkB/  
一个近1米7的彪悍学霸搂着小熊睡觉, "qdEu KI  
总有莫名喜感。 '/'dg5bfV  
可现在我知道, m>9j dsqB  
无论大人、孩子, ms{iQ:'9  
都需要借助一种寄托物来自我安慰, g2%fla7r  
紧紧拥抱,会让压力和焦虑得以释放。 KL\hV .6  
阿汤哥家的小苏瑞从小和父母奔波在酒店,手里总离不了安抚兔。 UJiy] y  
mv{bX|.  
自我安慰的形式很多。 -d4|EtN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4~6个月大时就萌发了自我安慰的能力,有些宝宝在疲劳或焦虑时就会通过各种形式,缓解焦虑和痛苦的情绪,获得快乐和安全感。 $1uT`>%  
他们会吃手 U}R (  
{fI"p;|  
吐舌头 H(gETRh  
d#CAP9n;'  
抓耳朵、拍头、扯自己头发、摇头晃脑 WyU\,"  
'w8p[h (,  
还有使劲拍巴掌、使劲敲击等等很奇葩的专属方式。 Y=ksrs>w  
我就经常接到妈妈们火急火燎的提问,她们以为宝宝出了什么问题。 `{1~]?-&  
t`")Re_j  
断奶后,有些宝宝还会迷恋上摸妈妈咪咪。 cd(YH! 3  
6 hiWgbE  
有的孩子有专属玩偶、毯子、安抚巾, s# V>+mU  
有的孩子不需要借助这些东西也很开心, (b8ZADI*  
都是很正常的, |" ag'h  
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安慰方式和能力都不同。 Bp-e< :  
通常,吃手、啃毯子总被父母觉得有问题, /@?lV!QiO  
被“育儿专家”当做没有安全感, e0ULr!p  
缺乏家长的陪伴,是过分依赖型人格。 rlQ=rNrG&E  
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并不完全正确, X#k:J  
有许多妈妈全心陪伴的孩子也迷恋安抚物啊。 lw43|_'G-t  
当焦虑时,宝宝们不是一味向爸爸妈妈啼哭, }u]7x:lh  
而是想办法自己安慰自己,这是他们独立性的萌芽。 KP&$Sl  
是好事。 =`ECM7  
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在自我安慰呢? kfgkZ"9  
如果他不哭不闹,但却总是静静的津津有味的吃手。 _P9*78  
有时他哭了,给他抱起他的小玩偶就破涕为笑了。 K/0Wp %  
不肯睡的孩子,给他找到一个有妈妈味道安抚物,就可以睡了。 -sxu7I  
在断奶、需求得不到满足、晚上睡觉、早上妈妈上班、换环境、换阿姨、上幼儿园时,都是焦虑上升期,是他们尤其需要安慰与自我安慰的时期,恋物和吃手等古怪行为也就越发严重。 oc"7|YG  
当宝宝完全形成对一种安慰物的依恋, Om(Ir&0  
试图终止这种依恋关系是粗暴的也是不公平的, 7hhv/9L1  
有时反而会负面强化,会适得其反。 dC>(UDC  
哪怕他依赖自己的手,是一块你想扔掉的破毯子, Vt(s4  
粗暴制止只能换来大哭, J^-a@' `+  
或者让孩子将负面情绪憋到内伤。 abw5Gz@Ag  
当他们觉得从这种安慰方式上获得了足够的满足, 6xLQ  
就会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 'Pe;Tp>`  
这也是为什么正常孩子在1岁多、2岁时可以告别吃手, 9p,PWA  
而被父母限制得多的孩子会吃手到四五岁。 s+E: 7T9P  
同样的,被父母剥夺了安抚物的孩子, 9y*2AaxW  
可能长大后会缺乏安全感,对特殊物品产生畸恋。 TPn#cIPG  
不制止孩子自我安慰的行为是基本, gu "@*,hL  
可有时孩子古怪方式实在有害怎么办? @rS(3wu_&  
比如用头撞墙,把手啃破都不肯停,戒不掉奶嘴…… [P`<y#J3F  
有位妈妈在后台问我, X<Ag['r  
他儿子一直啃一架金属飞机, _+OCI%=:  
油漆已经掉了不少,她担心有毒。 PlR$s  
过激行为需要看看宝宝的压力来自于哪, ue*o>iohB  
比如头撞墙,是不是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 V8rS~'{\  
如果是这样,就要对症处理。 i`5Skr:M  
而你觉得他的安抚方式不当时, 1<Vke$   
最好想办法替换。 >en\:pJn)'  
比如,断奶以后,Jo喜欢摸我的咪咪。 0ev='v8?  
开始还觉得很甜蜜好玩,  I)MRAo  
我们母子又找到一种情感连结方式了。 {f\{{JJ]  
后来就蜜汁尴尬,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啊。 2B"tT"f  
也就是在那时,我引入了开头说的那张毯子。 *j<{3$6Ii  
引导他搂着毯子睡觉,毯子其实也挺软乎的。 mFmxEv  
后来,他倒是很自然的就把注意力给了毯子, tL M@o|:  
反倒是我有了种失恋的感觉。 gwbV$[.X  
那孩子依赖物品到“病态”的程度怎么办? &88c@Ksn  
如果没到危害健康的程度, J7HY(7Nx  
“病态”只是大人眼中的看法, LIll@2[  
对于孩子是不能割舍的依恋。 gs&F .n  
通常从6个月~3岁左右, iB5q"hoZC  
是恋物的严重时期。 V  n+a-v  
等到3~4岁,孩子也会恋物, n~ZZX={a  
但已经获得了足够安全感, \U<d)j/  
自我人格构建也近乎完成。 yL %88,/  
此时他会表现出不那么需要依恋物, <cxe   
可以试试替换新玩具, WmkCV+thA  
或者将依恋物收到孩子能找到的地方, V\AY=u  
孩子想起他的安抚物的间隔会变长,直到遗忘。 S9[Y1qH>K  
我很喜欢英国推理小说女皇P.D.詹姆士的一句话: \Vpv78QF;  
“孩子小时候缺什么,长大了就不会给予什么。” 6xFchdMG{m  
如果小时候没有建立起自我安慰的能力, [?bq4u`  
成人以后挫折面前他可能崩溃、自伤, ;I*N%a TK  
也就很难谈得上去关心别人。
2条评分威望+2
xyer29 威望 +1 - 2017-04-14
可人鱼 威望 +1 - 2017-03-24
发帖
6235
港币
9025
威望
15470
来自
杨舍
人生阶段
孩爸孩妈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3-27
真的是这样的
离线Blues蓝调_
发帖
28
港币
12
威望
28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3-27
发帖
140
港币
73
威望
235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3-27
啊,原来这些不是毛病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