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有很多家长都跟我说: b"y4-KV
你太厉害了,怎么做到一个人带俩娃的,简直无法想象?我们家三四个大人带一个娃累得人仰马翻,娃还是哄不好,不敢想还要第二个。 *&~(>gNF,
首先我没有多厉害,带娃这件事虽然很累,但也完全做得到。 ;TL>{"z`x
问题就出在你们家“三四个大人”身上。 wln"g,ct
带娃这件事很妙,带的人越多,反而越累,越带不好。 &&7&/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人多力量大吗? EvptGM
NO,NO,有些事情,恰恰是人多力量差!尤其是养娃。 +yxL}=4s
1 ?h:xO\h8
各有想法,内耗严重 kA/yL]m^S
就算不提新一代和老一代人带娃方式的巨大差别,就算是同一代的妈妈,带娃的理念也会有很大不同,一个家里人越多,想法就越多,意见就越多。 Tq,dlDDOR
娃一哭,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 {n{-5Y
有的人觉得是饿了赶紧喂奶 moCR64n
有的人觉得困了要哄睡 w7~cY=
有的人觉得是无聊了要逗一逗 -VvN1G6.x?
有的人觉得抱出去玩肯定就不哭了 YRyaOrl$<
…… x~E\zw
如果只有一个人,那好办,尝试嘛,这样做不行,换一个方法试试。 g*;zVi
但是人多意见多,问题的焦点容易从“怎么做才对”滑向“要听谁的”的问题,这就变成了权力斗争。 '3=@UBs
权力斗争的故事就狗血了,充满了结盟、背叛、冲突、……大半精力要用在和人搞斗争上,不累才怪。 bAEwjZ
2 LaYd7Oyf]
容易对宝宝过度关注 P@0J!
人手多,就会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效果,围着娃团团转,比着赛着对娃好,慢一步好像显得自己不积极似的。 $"g'C8
这种过于及时的响应,过度的外界安抚,过于频繁的哄逗,这对宝宝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 ZKJhmk
其实只有三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对安全感的要求比较高一点,当宝宝慢慢熟悉这个世界的时候,需要逐渐开始锻炼他们的各种适应能力和安抚自己的能力了。 +ZR>ul-c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的神经可以粗一点,面对刺激可以不那么激动,感到孤独可以知道怎么排解,明白疲劳可以学会自己放松,不要一直那么敏感脆弱,鸡毛蒜皮的事儿就直接崩溃了。 nP0rg
但是太多人关注,总有人哄着的结果就是,宝宝无法发展出适应环境的能力,无法学会安抚自己,成为不会自己玩,整天要哄要抱,粘在身上的娇气娃。 YJ}9VY<}1K
最后还要被吐槽不乖难带,太冤枉了有木有,你们根本没给俺机会呀! ~{ucr#]C
3 #s{EIj~YR_
倾向于用战术上的勤奋 @!*I
mNMI
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1 fTf+P
人力资源一多,人海战术就成为一种选择。 Z3f}'vr
不哄着不睡?那就接力哄 ,7)zavA
不抱着就哭?那就轮流抱 ZU;nXqjc
不爱吃饭?那就追着喂 riQ0'-p
用不着探索带娃的技巧,用不着去试图听懂宝宝的语言,更犯不上训练宝宝的好习惯,反正人多,无论娃怎么折磨人,咱都能受得住,大不了车轮战,三班倒,累也累不到哪里去。 [$@EQ]tt/
问题既然可以简单粗暴的解决,花心思去训练好习惯反而成了一件很傻很没必要的事情了,一天一天的用人海战术捱下去呗,然后给自己灌点鸡汤说:现在累点没关系,长大就好了。至于长大是多大,就只有天知道了。 G5NAwpZf
4 GO3KKuQ=
有些人帮不了什么忙还要添乱 i,mZg+;w
带娃这件工作,并不能够总是平均分配,完全遵循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原则,如果娃儿只吃你喂的奶,只能被你哄睡,你就无可避免的要工作量大些。 $lg{J$
h8
那些能力不行的人呢,就比较清闲了。 5nXmaj
闲着看看手机追追电视剧也就罢了,最怕的是清闲之余找不到存在感,非要找点事情来刷一刷。 qb$M.-\ne
譬如把别人辛苦哄睡的娃叫起来嗨 ?>NX}~2cf
譬如总是异想天开的拿个不靠谱的东西给娃吃 h\4enu9[RL
譬如什么都不干但是整天挑别人带娃带的不对 GC[Ot~*_
总而言之,每天要搞出点参与感,抵消一下没有带娃能力的尴尬。 T%yGSk
这样的人的存在纯粹是拖后腿的,还不如没有。 L\q-Z..
5 fW$1f5g"
人际关系复杂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oxug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越多,江湖恩怨也越多。 i7mo89S
如果只有妈妈带娃,那么只有一对关系,妈妈和宝宝,这是最简单的,妈妈顾好宝宝就可以了。 C,B{7s0-
如果爸爸妈妈一起带娃,也相对简单,什么事夫妻两个一商量就OK了。 24k;.o
如果再加一个人,譬如奶奶,复杂度就陡然增加,妈妈不光要处理亲子、夫妻、婆媳三个关系,对于婆婆和宝宝的关系,爸爸和宝宝的关系,她也是要多少参与的。5个关系虽然有轻有重,但是要都顾得很好已经很难了。 p2hPLq
这时候再加一个人,譬如姥姥,关系就已经乱成一片网了。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