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常熟尚湖镇练塘街道发生一起初中女孩溺亡事件,极可能与蓝鲸杀人游戏有关,希望家长引以为戒。
据姑苏晚报记者李渊报道,当天,小敏(化名)与母亲拌嘴后,直接走进了家门口的小河塘。而家属在整理遗物时竟然发现,线索直指“蓝鲸死亡游戏”。

小敏全家是在常熟生活多年的新常熟人,她家租住在当地一户民宅中,与父母、弟弟、妹妹一起生活。
小敏的母亲痛苦地告诉记者,小敏乖巧,成绩非常好,经常在班级前五名,哪怕这次期末考试考砸了,还是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绩。“我们工作比较忙,照顾不上她有些内疚,因此无论她提什么要求,我们都答应她。”
7月5日当天,母亲正在干活,看到假期里的小敏正闲着就嘱咐她去洗衣服,但是小敏拒绝了。随后,母亲批评了她。之后,小敏走出了家门。
傍晚,小敏父亲下班回家,他询问孩子的母亲怎么小敏不在家,当时家里并没有想到意外,以为孩子怄气出去玩了。
然而,到了晚上,小敏还是没有出现,家里才开始着急,出门寻找。小敏租住地正对着一条小河塘,家门口则有一个监控探头,家里找了监控视频,发现小敏是往河的方向,小敏的姨夫说:“视频里,并没有看到孩子跳河,但是看到水波是慢慢散开,可见她不是跳河的,像是走下去的。”
在河边,小敏的拖鞋摆在岸边……
当时,家里着急万分,但是依然侥幸猜测是不是小敏故意以此吓唬家属,直到6日,河塘里浮起了小敏的遗体。
惨剧发生后,母亲陷入了深深自责。但是,之后其他亲属在整理遗物中,发现了一些离奇的文字。而母亲也回想起半年来女儿的确性情有变化。
我以为孩子进入叛逆期,容易发火,但是现在看来并不完全是,而是她受人操控了。 ——母亲

小敏的遗物中,有三个小罐的盖子上,刻上了“我若成魔,天下无魔,我若成佛”“我命由我,苍天若何,死神”这样的奇怪字眼,而她的书桌上也有一个新刻的“死”字。

这些小秘密之前家里没有任何人知晓,甚至小敏的弟弟妹妹也不知道。妹妹说,姐姐半年来非常怪异,书房不让任何人进,好像总有隐瞒。
而在小敏的手机里,家人发现了更可怕的东西。
5月23日,小敏在手机里存入了一份“蓝鲸游戏任务清单”,清单上描述着这个源自俄罗斯的“自杀游戏”任务——自称为“鲸鱼”的接受任务的人,每天要接受一项恐怖任务:凌晨四点二十起床,看恐怖片,用刀片自残,直至最后的第五十日,完成“终极任务”——自杀。

5月30日,小敏的手机相册里出现了一张照片,照片显示小敏在手臂上刻了一个“死”字。

同时,小敏的弟弟在房间里找到了一个刀片;而小敏的母亲也回忆起最近孩子身上怪异事情,她说:“六月份天气热了,她还是穿着厚长袖衣服,再热她都不穿短袖短裤。我问她原因,她说学校里同学都是长袖。”
小敏同学也发现了怪异的举动。一位与小敏要好的女同学回忆,小敏总是长袖长裤,还有好几次手上贴了创可贴,小敏的解释是不小心弄破了。但是这位好友一直有疑惑:怎么会经常弄破呢?
7月7日,在常熟市殡仪馆,家属本打算为小敏办理火化手续。但是在整理仪容时,家属在其手臂上发现了红斑,一位家属说:“好像有字迹,但是由于水里泡了一天,已经看不清了。”家属决定暂缓火化,向常熟公安机关报告。
采访中,小敏的母亲回忆,大约两个月前,与小敏同年级的隔壁班,还有一位男生从家中18层跳下,当时家属觉得是学校批评了这名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导致了孩子想不开。而小敏曾和母亲说,这并不是学校或者家庭的责任,而是“一项任务”。
“当时她和我说班级里有人玩一种游戏,她还说俄罗斯死了多少人,国内死了多少人,我当时搞不懂她说的什么,也没有特别在意。”
这件事情得到了小敏同学的证实,小敏隔壁班的同学告诉记者,当时跳楼的是初一(1)班的男生,之后她的初一(3)班班主任利用三节课反复和他们讲了不要玩蓝鲸游戏。
这位同学说:“据我了解,我们班没有人玩,小敏班上(2班),有人玩,但是我不知道她玩不玩。”
“小姚……本想用绳子在身上绑石头去跳河。但当天突降大雨,就没有实施。次日上午,公安机关及时得到了小姚想自杀的线索,于是赶紧找到小姚,劝说小姚放弃自杀的念头。
“蓝鲸”游戏始于俄罗斯。全球已有疑似超过百名青少年,在参与“蓝鲸”游戏后终结了生命。
相关链接:
家长们务必注意!常熟一少年迷恋网络自杀游戏,险告别人世
警惕:“蓝鲸”自杀游戏传入我国!
同是7月5日,支塘镇任阳街道,失踪一天后的小珂(化名)在离家几百米外的七浦塘被人们发现,已经停止了呼吸。
记者从任阳派出所获悉,根据现场证据和一封遗书,这起溺亡事故能够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孩子为投河自杀。知情者透露,7月4日晚上十点左右,小珂还在玩手机,父母一怒之下将小珂的手机没收,并批评了孩子,随后孩子离家出走,再也没能回来。

对此最近发生的惨剧,常熟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杨小舟表示:
自杀个案分为几类,一种是以杀死自己为目的,是真正的自杀者;第二种是以自杀行为为手段目的,也就是通过自杀行为获得某种需求满足;第三种是介于两者之间,手段目的混淆,枉送性命者。 自杀从阶段上来讲分为自杀意念、自杀企图、自杀行为,是逐渐发展的。
蓝鲸游戏设计者为心理学背景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者,他利用行为干预等技术,帮助游戏者逐渐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确立了明确的自杀计划和工具和时间,并督促实施。而这类游戏之所以能传播,是游戏满足了青春期少年敏感、好奇心强,对于认同和归属有较高需求的心理特点。
参与蓝鲸游戏的孩子,大多是十几岁,有的甚至是出于好奇加入了游戏,最终在游戏中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让孩子产生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就会逐渐沉迷。但可以引起启示的是,50多天的历程,出现一些奇特的任务,凌晨去楼顶、割伤自己等,家长老师朋友可以通过关注和观察孩子的异常,寻找适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解开心结。
如果家庭、学校、社会都能了解孩子,合理表达对孩子的爱,给予孩子需要的心理支持,可以避免很多悲剧。

总之,如果你发现,孩子的胳膊上出现莫名的红肿,或已经出现了自残行为,请立即制止。
爱孩子,请了解他,陪伴他,合理表达对他们的爱,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认同和接纳!
你们的爱,是自杀的最后一道防线!

本文由常熟日报生活家小编综合整理
部分图文来源于姑苏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