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V@xu)l
想要和南京人迅速拉近关系,就和他们聊鸭子。
P}Ig6^[m\
对南京人来说,一日三餐吃鸭子都不会厌——早上先在路边小摊买一块鸭油烧饼,挂在自行车把手上骑去上班;中午到公司楼下小馆子来碗鸭血粉丝汤;晚上在家门口卤鸭店斩只烤鸭,提溜着带回家,晚餐就解决了一半。
SdlO]y9E
南京人吃鸭到底有多疯狂,看看南京鸭业协会的数据就知道了:仅2016年南京销售的鸭子就达到1.56亿只,带来了91亿元的收入。南京街边巷尾制鸭的大小企业和个体户有1500多家,南京人吃鸭子不仅吃成了一个产业,也顺带养活了3万靠鸭子为生的人。
QgU]3`z"
为何一个城市不仅全民吃鸭,还能把鸭子吃得花样百出?
_|C3\x1c

南京街头无处不在的卤鸭店 / 视觉中国
55O}S Us!P
mHMsK}=~
南京人为什么吃鸭?这首先还是因为,鸭子多啊。
uY~mi9E
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驯养鸭子了,比欧洲最早记载的驯鸭还要早十多个世纪。
(>0`e8v!
中国主要的鸭种大都集中在长江、珠江流域和沿海地区。有水当然是最主要的原因。江南一带,湖塘、河流密布,不养鸭子简直是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江南人多耕地少,没法像北方那样大规模养马养牛,相比之下养鸭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显然更适合江南人。
wetu.aMp
江南很早就是养鸭专业户了,而带头开启大规模养鸭先河的,还是建都南京的吴王。据《吴地记》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就为了养鸭而专门围了一座鸭城,方圆数百里只见鸭,不见人。可以说是贵宾级待遇了。
B@-\.m
清代,鸭城虽然没了,但继承祖先精神的人们,又执着地在遗址附近建起一座土地庙,鸭子正式升级为鸭神。每到春季鸭子孵化出来后,鸭农们便带着鸭神爱吃的螺蛳、稻谷等前来供奉,求鸭神保佑自家鸭子健康长大。鸭子的高贵地位可见一斑。
9mDdX

中国水禽地方品种分布图 / Chinamaxx digital libraries
t_Eivm-,B
江河密布,除了养鸭子方便,运鸭子也轻松。据道光《北湖小志》记载:“养鸭家,必驾小舟徜徉于二荡涧,每一成群多至千百。”由于南京的鸭子大都来自高邮和苏北的兴化、宝应等地,每到稻谷丰收之时,便常能看到鸭农们赶着成百上千只鸭子渡江南下的壮观景象。
a^&"gGg
所以,谁说在南京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过长江?鸭子们不仅成群结队游过江送上们来,到了城里还要先把自己养养肥,才能上桌,觉悟极高。
GcRH$,<XG
不过,有水只说明适合养鸭。南京一带热衷养鸭,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养鸭好处多。
WDY\Fj

2010年6月12日,南京一男子在洪水中用电动车运鸭子 / Reuters
z!6_u@^-
江南的鸭子往上数几代,祖先大都是麻鸭。和肥硕的北京鸭不同,麻鸭的后代们小巧灵活。这是因为江南一带作饲料的粮食少,所以当北京鸭一心专注于长肉时,江南鸭子必须自力更生,到处觅食。
6E) T;R(@
这让不少鸭子都锻炼出一身绝活。比如高邮鸭可以潜到3米深的水里觅食,金定鸭可以在软泥上健步飞奔捕捉弹涂鱼…… 在农业发达的江南地区,鸭子依靠粮食的副产品糠麸和水里的小鱼虾就能存活。
EN`JzLjP
不需费心,又能省下一大笔饲料钱,应该够资格接受人们的膜拜了吧?鸭子们觉得还不够。为了更彻底地奉献自己,鸭子还贡献出了蛋和绒毛。
q,fp
DNo

清代才子袁枚说:“腌蛋以高邮为佳” / 维基百科
LBG`DYR@
《沈氏农书》记载:“一家若养六只,可得鸭蛋千枚。”江苏一带的高邮鸭、昆山鸭都是既肉质鲜美、又特别高产的鸭种,可谓鸭界劳模。像南京人爱吃的高邮鸭,一年能产150多个蛋,吃得好下200个都没问题。因此卖鸭蛋也是一门只赚不亏的好生意,按咸丰《兴化县志》的说法:“春秋两季产蛋最旺,销售蛋行日辄二三百石,淡季亦达百石。”
:/(G#ZaV
将自己的蛋和肉全部献给餐桌后,鸭子们也不忘留下一身鸭绒,继续为人类的福祉发光法热,在《高邮县志》中,鸭绒就被赞“轻暖胜于狐貉”,常用来代替棉花。直到今天,羽绒服的主要成分还是轻便暖和的鸭绒。
my sX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