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柴智屏宣布将要翻拍内地版《流星花园》,一丝凉意瞬间从尾椎骨爬上了头皮,毕竟整部狗尾续貂的《流星2》,我只记住了刘畊宏扮演的小伙子,从监狱里出来后,回到妹妹开的小吃店,妹妹就捧出一大碗猪脚面线,让他吃了去去霉气。
JRB9rSN^

GIF来自《流星花园》
EV]1ml k$
那时候港剧柚子叶洒水、韩剧吃豆腐、古装剧撒盐等等辟邪、去晦气的方法还没有“流行”开来,坐在电视机前吃泡面的我,几乎是在瞬间就对那碗煮成浆糊状的面线产生了无尽的向往。
y3@H/U{

图片来自堆糖网
pFOx>u2`a
蔡澜先生曾说:“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你和台湾人的话题,就离不开蚵仔面线、卤肉饭和贡丸。”由此可见面线绝不单单是祛邪避晦时才会被人想起,它渗透进人们生活中最小的细节,改变着你的味蕾影响着你的思想。
pR=@S>!|

大胃王木下也挑战过是十人份的面线
V<GHpFi0
台湾的面线以面来分,可以分为白面线和红面线两种。可以“去晦气去霉气”的就是白面线,其中以猪脚面线为代表。
F1*>y
猪脚口感滑、润、弹牙,富含胶原蛋白的肉皮炖至软烂,入口即化。面线要淋一大勺猪脚高汤,再拌入大量的蒜泥,猪脚汤汁在蒜泥的加持下表现得非常优秀,而细细的面线充分吸收了汤汁和猪脚的油分,微咸的滋味正好合衬着浇头。
Q'=x|K#xj

图片来自百度
6^]+[q}3
足以代表台湾面线界的“蚵仔面线”则是由白面线蒸熟后转为褐色的红面线为主要食材。因为蚵仔(就是小牡蛎)自带咸味,所以不用特别调味,沾上淀粉,一粒粒小心地丢入煮沸的热水中汆烫一小会儿,等蚵仔变得晶莹剔透就赶快捞出。盛一大碗高汤,将蚵仔码在煮好的面线上,高高堆起一个尖,撒上胡椒、香菜。
b,7k)ND1F
吃的时候不要用筷子,因为面线看起来不烂,但根本无法夹起。直接端起碗“吸溜”才是当地人的吃法。
y
[}.yyye

图片来自百度
T&6l$1J
其实不同浇头,如大肠、当归、麻油、猪脚、鸭肉、猪肝、虾仁、鱿鱼、卤蛋……随意组合就是不一样的体验,每一样都有独到的风味。大肠用老卤老汤慢慢卤出厚厚的油脂,只余下爽韧的口感。猪肝片得薄薄的,再用急火爆炒,表面炒出焦黄里面还是嫩嫩的粉色,猪肝的鲜嫩爽滑才算没有被破坏。——跨海而来的面线上,浇的是百年来的乡愁。
0XE4<U

图片来自微博
H?yK~bGQ
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才是面线最初的发源地,其中以“侨乡”泉州人最爱面线。但面线在这里,则变成了一种更简单、更家常的美味——“面线糊”。
Te"ioU?.
就像北方人早餐常吃的豆腐脑,两三块钱一碗,搭配刚炸好的面条,撒点香菜、芹菜碎,还要有点胡椒粉,味道刚刚好。说起来简单,其实面线糊的“火候”特别难把握,火候不够就太生,烫过了又会变成浆糊,要让盛在炖盅里的面线依然条理分明似山间流水,一条条清澈可喜,绝对要花尽厨师的心血。
%)1y AdG
8

图片来自LOFTER
NP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