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张家港——这几道美食你不可错过!
今天我们来介绍几道张家港地道美食:
螃蜞豆腐
螃蜞豆腐不是螃蜞与豆腐的组合烹制,而是因煮熟后螃蜞肉凝结成絮状,宛如豆腐花才得名。
这道菜色泽淡雅,口感松软香醇,绝对要尝一尝!
凤凰豆腐
天下豆腐干有的是,高庄豆腐干却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凤凰高庄豆腐干始于清咸丰年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奥妙就在于其制作的精细独特,需要12道工序:浸泡、磨豆、滤浆、煮浆、点盐卤凝固、上榨轻压、包裹豆腐干、回榨重压、剥包、蒸煮、晾干、回锅上色。作为家常食材,高庄豆腐不需要烦琐的烹调方法,不用太多调味品就能十分美味。
弄里芹菜
“弄里”芹菜,是张家港市西张镇凤星村朱家弄的特产。每当人们品尝到“弄里”芹菜时,就不禁会想起宋朝王安石的诗句:“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弄里”芹菜,在这里已经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了。
相传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带兵驻守庆安(今张家港市乘航境内),被金兵围困,军中缺粮。梁红玉率部遍寻野菜,至弄里一带见有大片野芹,味道清香,遂采食充饥。
如今,“弄里”芹菜已闻名各地了,它也成为了一些喜庆婚宴等餐桌上的必备佳肴。
拖炉饼
拖炉饼是张家港传统风味小吃,该饼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烘烤时需用两只炉,下面一只为底炉,上面一只为顶炉,烘烤时两只炉同时加热吻合,并以顶炉的热量将饼吊熟,故称拖炉饼。烤好后的饼,酥而不焦,油而不腻,香气袭人。
梅花糕
梅花糕也许承载着大多数张家港人的儿时记忆。
梅花糕源于明朝,清朝时成为江南地区最著名的汉族特色糕类小吃。制作梅花糕的器具是有讲究的,要做出正宗的味道,煤炉、紫铜壶、正六边形的铜制模具必不可少。用电的虽然方便,但味道却怎么都觉得不对劲儿。
长江三鲜
张家港地处长江下游,春江水暖,芦苇绵延,江鲜溯洄而至。此地出产的江鲜肉质肥美细腻,口感鲜嫩爽滑,其中河豚、刀鱼、鲥鱼被成为“长江三鲜”,盛名远播。
古人论人生三恨,其一就是“鲥鱼多刺”。对鲥鱼的烹制,是用一层薄薄的猪网油将鲥鱼裹起,配上葱白、姜丝和黄酒,以旺火清蒸,鲜味温醇,脂膏肥沃,每一根刺都黯然销魂。
“春潮迷雾出刀鱼”,刀鱼也是春馔妙物。一席珍馐刀鱼宴,美妙得令人感动。
苏东坡有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虽然外形较刀鱼、鲥鱼丑陋,但集二者之优于一身,其肉味美至极,而无刀鱼、鲥鱼之芒刺,被誉为“三鲜”之冠。
鹿苑叫花鸡
只要是看过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同学肯定知道这道菜。它的做法很简单,用泥巴把鸡包起来,架火烧泥巴,泥烧热了鸡也就熟了。
鹿苑鸡,又名鹿苑大鸡,因产于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而得名。该鸡以屠体美观、肉质鲜嫩肥美而著称,驰名大江南北。鹿苑鸡远在清代已作为“贡品”供皇室享用。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稣在政时也常把鹿苑鸡带至京城赠给亲友和同僚。
鹿苑叫花鸡以“鹿苑三黄鸡”为主料,煨出的鸡色香味正、浓香扑鼻、鲜美可口、回味无穷。
塘桥蒸菜
在张家港,提起蒸菜,最有名的当属塘桥蒸菜。
“黄帝始蒸谷为饭,蒸谷为粥”,塘桥蒸菜距今有五六千的历史,是良渚文化和宋泽文化的叠加类型。塘桥蒸菜采用传统的木质蒸笼,透气好,没有回笼水,保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菜色也随着时令变化而变化。
山羊肉
张家港人在秋冬季节喜食羊肉,羊肉带皮烹制,味道鲜美,有羊汤、红烧羊肉、冷浇羊肉、内脏杂炒等数种菜肴。
羊汤佐料为食盐、辣椒、小蒜叶加碎羊肉,趁热食用,可御寒助暖。红烧羊肉佐料为黄酒、生姜片、红糖、酱油和食盐等红烧而成。冷浇羊肉为将煮熟的羊肉剔骨切成薄片,浇上辣酱而成。羊肉可四季食用,冬季为主,夏季一般不用羊汤。
红烧杂鱼
红烧杂鱼,顾名思义,是多鱼种的集合。张家港地处江尾海头,大量的海洋洄游鱼类常常到此一游:餐条、鲈鱼、鳜鱼、白吉、白丝、长春鳊、豆腐鱼、小毛刀……各种滋味集于一桌,各种鲜美集于一盘,长江小杂鱼,讲究的是一个“杂”字,一个“厚”字,当然还有一个“鲜”字。
面拖蟹
说起面拖蟹,那可是一道名副其实的人间美食。面拖蟹选用偏小的大闸蟹为主料,将其切半沾上面粉下锅油炸,拌炒时浇上面糊炒匀即成,蟹黄更加鲜嫩,肉质也更细软,比大闸蟹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