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1阅读
  • 2回复

[港城杂谈]@张家港人,你的记忆中是否有这样一个地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2671
港币
1288
威望
8609
来自
张家港
人生阶段
恋爱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8-05-27



若你是80、90后,

你的记忆中可能有这样一个地方:

小板凳上一个小小的身影,

期待着有人推开那扇大门,

焦急地向自己走来。

很小的时候父母工作忙,

没有人照顾自己,

被送来了这个地方——托儿所。

“托儿所”非“幼儿园”,

他们之间其实区别很大.


幼儿园,又称蒙养园、幼稚园等,清末民国初期传入中国。晚清私塾和学堂发展成学校后,因小龄学童独立出来无人照顾,为了找人陪小孩玩,并为进入小学做准备,参照国外做法,所设立的专门机构,这便是早期幼儿园的形成。早期幼儿园只设一个年级,再以后,入园的儿童年龄差距加大,于是划分出小班、中班和大班,此种划分沿用至今。


1916年,北洋政府颁布法令,规定蒙养园“以保育三周岁至国民学校年龄之幼儿为目的”。此后中国的幼儿园机构,大都沿用此项规定,主要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


三周岁以下婴幼儿进入的才是“托儿所”。托儿所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尤其是帮助职业女性看护孩子

晚清时期北京托儿所 


中国的托儿所出现于1929年。抗战期间,妇女们被“拉上战场,拉进机构工厂”,国民政府修建了不少托儿所,来帮助她们分担孩子的抚育工作。


1949年前,全国共有托儿所119个。


至1954年,全国厂矿企业、医院、学校等系统已建有托儿所4003个、哺乳室2670个。


城市托儿所的开办,给妇女及家庭带来很多便利,部分农村也办有托儿所。在当时,妇女同男人一样参加“积肥、打井、修渠、修梯田、修滩地、种菜、饲养家畜等工作”,被视为“妇女解放”的莫大光荣。为支持这种解放,各地合作社建起了大批托儿组织。


1988年张家港市机关托儿所合影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企改制等政策的推行,企业附属托儿所纷纷关闭,旧有的农村、街道托儿所也大都不复存在。


可能当时年纪太小的缘故,

对于托儿所小编已经完全记不起来,

不过幼儿园的记忆还是清晰可见的。

1990年张家港市机关托儿所合影

幼儿园最讨厌的事情莫过于早上上学,常常是哭得睁不开眼,舍不得妈妈,舍不得送我去上学的所有人,感觉像要被丢弃一样?

1995年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毕业合影

当然,幼儿园还是有许多乐趣的。每天上下午的小点心,每个小朋友都分有一杯豆浆和一块小饼干,很普通的食物,那时候觉得特别美味。午餐的时候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听故事,感觉饭菜也特别可口。周五的下午可以做类似过家家的游戏,大家可以扮演医生、老师、警察...



如今的幼儿园已经普及,

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好,

可是托儿所似乎销声匿迹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早教托班机构,而事实上托儿所仍然是被需要的。


时代在变迁,经济在发展,父母越来越忙,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在爸爸妈妈忙碌无法给予照顾之时,托儿所和幼儿园仍旧是给孩子们带去安歇和温暖的场所。


你儿时的托儿所、

幼儿园是怎样的呢?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28条评分威望+28
紫衣幽若 威望 +1 - 2018-05-27
芳草萋萋 威望 +1 - 2018-05-27
风雨泪 威望 +1 - 2018-05-27
大米雪 威望 +1 - 2018-05-27
婷婷玉立 威望 +1 - 2018-05-27
大伟哥 威望 +1 - 2018-05-27
灵芝 威望 +1 - 2018-05-27
庄子 威望 +1 - 2018-05-27
强子 威望 +1 - 2018-05-27
芬兰 威望 +1 - 2018-05-27

发帖
2001
港币
725
威望
5352
来自
张家港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事业单位员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5-27
我小时候感觉也是上的托儿所吧
2条评分威望+2
在路上-78 威望 +1 - 2018-05-28
bufanshen 威望 +1 - 2018-05-27
发帖
1426
港币
50
威望
2097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5-27
99年的都20岁了

内容来自大港城APP

2条评分威望+2
在路上-78 威望 +1 - 2018-05-28
bufanshen 威望 +1 - 2018-05-27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