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不看黑板,低头只顾手机。”随着智能手机在未成年群体中的广泛普及,智能手机在校园里的使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学校的一些管理措施也受到学生、家长的质疑和挑战。记者调查发现,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
校园里的手机使用之“乱”
“开学后,孩子一直说要买台手机,我很犹豫到底该不该买。”长沙市一名初二学生家长黄女士告诉记者,如今的智能手机不光只是通信工具,还具备拍照、上网、社交、游戏功能,这让黄女士非常担忧。
“手机攀比”之风也在校园里弥漫。“之前给孩子买的是小米手机,后来孩子说别人都用‘苹果’,为了不让他有自卑心理,我把自己的苹果手机给了他。”家长周旻说。
“我一直不同意给孩子买手机,结果他拿零用钱租手机,已经被我发现了好多次。”一位家长非常苦恼。
上课玩、下课玩、自习玩,散步玩、吃饭玩、睡觉玩……“学生对手机越来越依恋,只要有机会就偷偷地玩,老师防不胜防。”珠海市一位中学老师张琼说,过度沉迷于手机,不仅对视力不好,还消耗精力,虚度学习时光。
手机里各种App应有尽有,部分学生不仅写作业用手机上网搜索,就连考试也用手机作弊。更让人担忧的是,短信、小说、视频、暴力游戏在手机里“无限制”传播,成了未成年人接触网络不健康内容的主要渠道。
“一些学生喜欢使用暴力,在校园里拉帮结派恃强凌弱;面对老师善意批评记恨在心,不顾事实在网上造谣诽谤;崇尚明星羡慕网红,追捧虚荣奢靡价值观……网络上信息混杂容易冲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认知的混乱。”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丁加勇说。
“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干扰了校园、课堂秩序。”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校长叶双秋说。
手机校园管理面临“尴尬”
很多家长抱怨,作为父母很难断了孩子带手机进学校的念想,为什么学校不多加引导来妥善管理呢?
学校也是“有苦难言”。长沙市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如今部分中小学都明文规定不准带手机进课堂,要求孩子自觉上交手机。“有的学生上交一台假手机,把真手机留在身上使用。学校能用的方法无非是突击检查,一旦发现没收代管,但学生私自带手机的情况还是屡禁不绝。”
学校管理手机的探索之下,一些扎眼新闻也屡屡出现。比如有学校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结果误伤周边居民不能打电话;某中学要求如果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上交,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结果引来一边倒的谴责,甚至遭到家长索赔……
“还有学生和家长搬出‘物权法’,控诉学校无权剥夺手机的使用权。”长沙市一名中学班主任说。
“校园都有固定电话,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沟通。”叶双秋表示,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并非低龄学生上学的必需品,而孩子通过手机接触外界一些闲散人员、网上不良信息,则给校园的管理造成隐患。
多位受访中学教师指出,从执行上来说,学校每天对学生进出学校都进行检查不现实,易引发冲突。而且从法律责任上来说,手机应由谁保管、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如何解决,都是面临的难点,各个学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
“为了安全起见,一些学校虽然明面上‘禁机’,实际上是‘睁只眼闭着眼’,只要孩子不太过分就行。”长沙市一名中学班主任孙老师说。
校园手机管理还应“疏堵结合”
不少家长指出,网吧里电脑上网对未成年人尚且有绿色网络、年龄等法律限制,而智能手机上网却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应鼓励研发有通讯功能、学习资源的“学生手机”,通过内容筛查、功能限制、时间限制等防止孩子沉迷,给网络不良信息加上一层“过滤网”。
近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一项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校园禁止使用手机的新法令,即使是休息时间也不例外。而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也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立法禁止未成年人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用法治思维建设现代学校管理章程,让学校有一个可以参照执行的法理依据,或许值得借鉴。
丁加勇认为,禁带手机只能治标,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才是根本。对于在互联网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全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不现实,应该加强孩子的网络素养教育,让他们具备更强的辨别力、自制力,学会自我管理,将手机变成学习和生活中的有益工具。
“对于手机在校园的规范化管理,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类规范。比如小学生和初中生自律性较差,可以禁止带手机;高中生和大学生自律性较强,有社交需要,可以分时段使用。同时也要注意‘有堵有疏’,比如开设信息课、校园网吧等,给予信息时代下的孩子正常接触网络的渠道。”叶双秋说。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