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建筑施工,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漫天的扬尘、嘈杂的噪音堆得像小山似的建筑材料,所以,当位于市区人民中路的这座建筑,过去一年多来,一直在“静悄悄”地施工时,很少有张家港人注意到↓↓↓
历时一年多的施工,市城建档案馆作为全市第一个装配式建筑,目前已经顺利竣工。
可能有许多市民朋友,不了解什么是“装配式建筑”请看过来!
装配式建筑
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将概念图中的建筑“拆解”成各个“零件”去工厂“定制”生产,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正如一块块乐高积木一样,梁、板、柱、墙等事先做好的构件在施工现场把它们组装在一起。
但是,“组装”不只是“搭”,预制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会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浇筑,所以安全性可以确保。这种 “产业化”、“工业化”的建筑在国外已经广泛采用。
▲正在浇筑的楼梯成品和外墙板
优点
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由于采用工厂化生产,使得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大量减少,因而更环保。标准化的生产可以节省材料,减少浪费,更节能。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质量比在现场生产更有保证,更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场组装也能大大缩短工期。
举例而言
上海的装配式建筑已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起要求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以外新开工项目采用装配式占比达到50%。
惠南新市镇23号工业化示范楼82天建设全过程,工地配备少量的安装工人就可以完成整幢楼的建造。
市城建档案馆项目实现了“三个创新”和“一个示范”
建造方式创新。项目预制构件用量占到68%,所有梁、板、柱、楼梯等混凝土构件均为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好后运到现场,内装采用成品卫生间、架空预制地板、单元式幕墙等,实现了“两提两减”: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减少用工、节能减排。
运作模式创新。在全市首个试点EPC总承包,即: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总承包。总承包后,工作范围和责任界限清晰,有利于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有效解决了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问题,减少了采购与施工的中间环节。
技术手段创新。项目在全市首次从设计、施工到后期运营全程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这项技术解决了建筑、结构、水、电、暖等专业构件的碰撞、装配式结构各个构件连接中钢筋的碰撞问题。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全楼所有的构件进行二维码标识,便于后期查询和维修。
打造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市城建档案馆在绿色生态设计方面也采用了多项创新,涉及海绵城市及市政工程技术、建筑产业现代化及绿色施工、智慧城市及信息化应用技术、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技术等方面,共推广应用技术46项,成为了我市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早在2017年,我市就出台了《张家港市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实施意见》,并积极在政府投资工程中开展试点示范。
《张家港市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底,我市建筑产业现代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5%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市场环境逐渐成熟,体系逐步完善,拥有一批优势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全覆盖,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产品和建造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到2025年底,建筑产业现代化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新建建筑装配化率均达到50%以上,装饰装修装配化率达到60%以上,新建成品住房比例达到50%以上。工程建设项目普遍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等信息化技术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