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2阅读
  • 0回复

不能捕刀鱼后,这个在长江捕鱼40年的船老大这样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1422
港币
813
威望
3443
来自
金港镇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个人经商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9-03-09
— 本帖被 大港城·小辣椒 从 港城茶座 复制到本区(2019-03-09) —

三月,是刀鱼开捕上市的日子,往年的这个时候,持有捕捞许可证的渔民们正忙着在长江里捕捞刀鱼。不过,去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调整长江流域专项捕捞管理制度的通告》,规定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其实在《通知》出台之前,停发捕捞证的传言早就在渔民中间流传了很久。但不少渔民还是感到一丝错愕,他们不得不面临上岸转行的问题。

       沈国华,61岁,家住永联。拥有13艘渔船的他,是当地有名的“船老大”。已经捕了一辈子鱼的他,今年也不得不赋闲在家。对于停发捕捞证一事,他当然也有自己的焦虑,但同时他也非常理解和支持。

       沈国华的父母就是渔民,他从小就在渔船上生活。17岁那年,他加入东沙当地的渔业队,正式从事捕鱼工作,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沈国华说,他年轻的时候,长江里没什么大船航行,有的就是渔船。那时候长江不光水质好,鱼也多。一条渔船出去,光是刀鱼一天就能收获一两百斤。

       到了80年代,渔业队转制,沈国华承包了几条渔船,开始自己当老板。不过,那时候鱼的价格不高,渔民们靠捕鱼也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直到2000年以后,随着老百姓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包括刀鱼在内的江鲜美味受到了大家的追捧,价格也水涨船高,渔民们的收入自然也越来越高。

       但是,当时的沈国华心里却出现了一丝担忧,因为他发现刀鱼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少,除了长江自身水质变差,过度的捕捞也是造成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更让沈国华担心的是,很多渔民开始在长江里使用霸王罾这样违法捕捞工具,这些工具会对整个长江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2002年,农业部出台了长江禁渔期制度,规定长江流域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实施禁渔,2016年禁渔期延长至4个月,从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这一举措,有效减少了过度捕捞的情况。

       禁渔制度出台后,沈国华申请到了刀鱼专项捕捞许可证,可以在禁渔期内正常捕捞刀鱼。这也是沈国华事业发展最好的时候,他的捕鱼队伍规模越来越大,尽管刀鱼数量连年减少,但沈国华的产量依然稳定,加上刀鱼价格的攀升,沈国华靠捕一季刀鱼,就能有三、四十万的收入。

      2010年之后,渔民间一直在流传国家要停发捕捞许可证的消息,虽然最终都被证实是不实传言,但沈国华隐约意识到,这个传言恐怕早晚会成真。

传言成真

直到去年年底,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了《关于调整长江流域专项捕捞管理制度的通告》。这一传言最终成真!

       由于《通知》发布的比较突然,没有心里准备的沈国华一开始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心情郁闷了好几天。但是冷静下来后,他渐渐接受和理解了这个规定。

       沈国华是在长江里长大的,对长江自然有很深厚的感情。这几年,他看着长江水越来越浑浊,里面的鱼类也越来越少,心里也非常难过。每年出去捕鱼,他都会感慨,要是以后长江里一条鱼都捕不到了该怎么办?为了这条母亲河,为了子孙后代,沈国华意识到,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

       现在,沈国华的渔船都停靠在东沙的一个码头上,没事的时候他还是会经常去船上看看,找附近的渔民聊聊。对于未来,他也有了新的计划,他决定等安置政策下来拿到补贴后,再去买艘运输船,给当地的企业跑跑运输。重新创业,对于一个年过60的人来说肯定是不容易的,也有不少人劝他干脆退休在家休息,但沈国华自己非常坚定,一方面他过惯了船上那种漂泊的生活,退休在家让他非常不适应。另一方面,他手下还有很多人面临转型就业的问题,他有责任带着他们一起重新打拼,开始新的生活。来源:偶俚张家港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