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实验小学的一群青葱少年身穿校服,走上街头,高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标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当时张家港人的奋斗目标。
20多年后的今天,张家港已拿下“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照片里的少年们也已过而立。
照片里的这群少年就是实验小学1996届1班的同学们。
近日,小编找到了其中四位同学——李笑雅、钱怡、臧云和许广丰。他们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
张家港文明城市的建设,是从创造环境文明开始起步的。上世纪90年代初,张家港在卫生创建和环境整治中,以“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特色经验一举成为全国典型。1994年,张家港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卫生城市。步履不停,紧接着张家港又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理念。
1994年,李笑雅、钱怡等人还在实验小学上五年级。尽管他们并不能透彻理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但也不知不觉成为了文明创建的一份子。他们看着这张回忆满满的老照片,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年代。
“当时,学校里人人都讲文明、讲卫生,很多同学争着去打扫教室、捡拾校园垃圾、出文明板报、布置文明宣传橱窗。”李笑雅等人回忆道。
“老师告诉我们,张家港要争创文明城市,作为学生每个人都要讲文明。不乱扔垃圾就是一方面,比如零食包装袋、棒冰棍等,一定要扔到垃圾桶。回家后,我们还把老师说的讲文明方面的话,回去转达给爸妈听。”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文明之风拂润校园。
▲1995年城市文明景象
实验小学1996届1班班主任朱亚红说:“当时张家港积极争创文明城市,校园里氛围也非常浓厚。特别是,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积极性很高,还会主动去学校附近的电信局擦拭报架和邮筒。”
许广丰是1996届1班微信群的群主,他回忆说,当时不光在学校里,放学后,文明的氛围依然延续。根据大家回家的方向,同学们各自组成“小分队”,带上垃圾袋捡拾路面垃圾,随手捡垃圾的习惯就这样被培养了起来。即便是回到家后,各家各户的卫生工作也不能放松,大家都把自己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
▲1994年张家港电视台专题片
当时,学校常常组织学生收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臧云回忆,当在电视上看到秦振华老书记坚定地说出16字“张家港精神”,并自豪地对外介绍张家港时,他们被深深地感染到了,觉得特别自豪。“张家港精神”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使他们不光在校园里文明活动中敢于争先,在学习生活各方面也都不甘落后。
公益志愿者在张家港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家港已经涌现了许多公益人士,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许广丰回忆,“当时班上有位同学的家长就是公益爱好者,每逢周末空闲时间,会组织同学们一起去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照片中的同学们见证了文明城市的创建,也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了起来。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努力奋斗,为城市的建设发挥着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明城市是每个人的文明城市,人人都是参与者和践行人。
20多年前,张家港用“80万把扫帚”扫出了全国卫生城市,开启了文明创建的历程。
此后,市民们自觉成为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参与主体,处处体现文明城市的内外兼修。
▲1992年,张家港的书店中熙熙攘攘。知识文化是文明的基石。市民们与书籍为伴,学习之风绵延不绝,构筑了文明广厦一步步向上的阶梯。
▲1995年的张家港街头,从老人到孩童,都身体力行着“垃圾不落地”的文明观念。
▲1997年,环卫工人开着卫生清扫车进行道路清扫,走在街道上,很难找寻到一个烟头或纸屑。
▲1998年,塘桥镇荣获首批国家卫生镇称号。每一户文明的“小家”,搭建出了美丽、宜居、健康的“大家”。
▲2007年,张家港举行“深化创建文明城市千人签名活动”,更多人成为了文明创建的“主人翁”。
▲截止目前,已有12万余张家港人成为注册志愿者,总服务时长超300万小时,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正蓬勃发展。
“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国家卫生城市九连冠”……这些荣誉是所有张家港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张家港人,请为这座城市自豪,也为自己骄傲!
(编辑:吴思晔、朱雯,视频:缪宇欢、胡彦,图片来源:市档案局、张家港新闻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