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大新镇大新村3组的市民朱玉香女士,是远近闻名的爱狗人士,收留过大大小小上百条狗,然而近年来,随着老宅的动迁,眼看自己收留的流浪狗就要无家可归,朱玉香着急地向记者求助。
老宅动迁后流浪狗仍生活于此

10月15日下午,记者跟随朱玉香来到位于大新村3组的老宅基地。远远听到主人的脚步声,在附近转悠、晒太阳的大狗小狗们迫不及待地冲到朱玉香身边摇起了尾巴,几只特别黏人的小狗还争先恐后地将前脚搭到她的身上“求抱抱”。记者看到,朱玉香的老宅已经拆除,仅保留着一个汽车库。如今周边荒草丛生,砖头瓦砾胡乱堆放着,边上的田里还零星种着些蔬菜。
为了给流浪狗遮阳避雨,朱玉香找来黑色网布在汽车库旁边搭了个低矮的简易棚,这些流浪狗目前就生活在此地。
记者弯着腰跟随朱玉香进入简易棚,这里俨然成了“流浪狗之家”,地上的盆里装着狗粮,“汪汪汪”的犬吠声不绝于耳。“以前这里没有那么多狗,现在因为周边房屋动迁,流浪狗也越来越多。目前这里大概有十七八条大狗,还有十五六条小狗。”朱玉香告诉记者,自家老宅是四五年前动迁的,房屋则是去年拆除的,现在她已经搬到新南社区生活。房屋拆除后,流浪狗们的居住条件确实变简陋了,但对于它们而言这里仍然是个“家”,有个屋檐能够遮风挡雨。
为照顾流浪狗费尽心思
这么多流浪狗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十几年前,朱玉香就开始从街边、垃圾桶边捡流浪狗、流浪猫回家喂养。“有些人搬家了,不把狗带走,宠物狗就成了流浪狗;有些人喂养的母狗生了小狗,不会照顾,干脆就抛弃了小狗;还有的狗遭遇事故成了残疾,只能在街边流浪。”对于这些流离失所的动物,朱玉香充满着同情和怜悯,不忍心看它们流落街头,只能将它们带回家。
尽管当时老宅宽敞,但也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流浪狗,因此每到农历初一和十五,朱玉香总会挑选一些模样可爱的小狗带到庙会上“推销”,送给喜欢狗的市民。现在留在家里的不是些残疾狗,就是品相不佳的母狗。
为了照顾这些狗,朱玉香费尽了心思。“我现在在一家企业上班,每月工资有3000多块,这些钱基本都用于喂养流浪狗。所以我工作多年没有积蓄,自己也从来不买衣服,穿的都是工作服。”尽管如此,朱玉香从未想过放弃这些流浪狗,“有些人问我要狗,还要大一点的,我知道他们动机不纯,就不会给他们。”
希望流浪狗能得到妥善安置
多年来,虽然条件简陋,但这些流浪狗一直在朱玉香的照顾下生活得自在安逸。记者与朱玉香交谈时看到,秋日暖阳下,几只大狗趴在地上享受着微风和暖意,两只出生没多久的卷毛小黑狗则在朱玉香的脚边翻滚打闹。朱玉香告诉记者,每天清晨喂完狗去上班,几只狗会依依不舍地追着她的小车来到工厂,“我上班时,它们就趴在车边等着我。”朱玉香还给好几只狗取了名字,“宝宝!”她轻声唤一只黄狗时,黄狗马上摇着尾巴跑来,在朱玉香的工作裤上印上了一个脚印。
“这些狗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一想到它们即将无家可归,我感觉心都要碎了。”说到这,朱玉香红了眼眶。原来,老宅基地这片废墟即将清除,“流浪狗之家”也将不复存在,朱玉香显然无法在公寓楼里喂养这么多狗,该如何妥善安置这些流浪狗?她十分犯难。为了处置这些流浪狗,辖区派出所民警也曾找过朱玉香,提出要将狗统一送往犬类留验所集中管理,却遭到了朱玉香的婉拒。“我担心它们在犬类留验所生活得不好。”朱玉香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希望有好心人能来领养这些流浪狗,或由政府部门统一安排一块区域,方便自己继续喂养照顾它们。
流浪狗基地需要好心人帮助
市民刘女士在我市组织了一个动物保护团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在福前村有一个小型流浪狗基地,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得知朱玉香的难处,刘女士当即表示愿意伸出援手,给朱玉香的流浪狗提供一处安身之所。
10月21日,记者来到刘女士的流浪狗基地,基地虽然不大,但生活着刘女士的30多只流浪狗。刘女士介绍,自己专门腾出一个大跑笼安置朱玉香带来的12只流浪狗,“现在基地共有40多只流浪狗,活动区域确实有点紧张,但这不是最要紧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朱玉香表示会承担流浪狗的狗粮费用,但这么多流浪狗每天的口粮的确需要耗费不少费用。刘女士与一家狗粮供货商取得联系,针对流浪狗基地争取到了优惠的价格,120元购买40斤狗粮,不仅价格优惠,且质量有保障。因此,刘女士呼吁,希望好心人能伸出援手,为基地的流浪狗献出一片爱心。
“流浪狗也是生命,现在我们的流浪狗基地主要是靠爱心人士帮忙喂养和照顾,我们更希望政府部门能安排统一区域容纳这些流浪狗,喂养和照顾的工作我们团队的成员将义不容辞。”刘女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