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偶像公司是掌握主导权,不太在乎粉丝所谓的主动性,基本上都是公司生产怎么样的偶像团体,粉丝喜欢的话,就买公司提供的产品周边,享受成熟体制的偶像产业打造优秀偶像带来满足个快乐,反之作罢。
而韩国偶像业会更加注重去开拓多元化的市场,同时更大地去发掘粉丝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去迁就粉丝比如韩国的YG和SM公司那样,不知道大众喜欢什么类型,但都准备好了。
内娱更注重的是消费者的参与,经纪公司更大的依赖粉丝,在一些行动上还弱于粉丝,就像这次肖战事件一样。
很多网友认为比起韩国日本,中国内地偶像市场最“狡猾”的就是把粉丝变成了免费“劳动力”,粉丝产出公司直接割韭菜。
有了粉丝“供”着后,那些唱跳不行还跑去当演员,结果演技又糊了,尽管做啥都不行也有一群粉丝“供”着。粉丝是真的宽容,宽容到连最基本的业务能力都可以置之度外。
内娱爱豆通常练习时间短,业务能力不够成熟,表情管理一言难尽,靠拍电视剧凹人设和综艺出位的比比皆是,演技根本不堪入目。但是只要粉丝喜欢,经纪公司就打造出类似的,至于实力不是那么重要,比如锦鲤杨超越。
很希望内娱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但经纪公司只想搞钱,抄袭、作品的粗制滥造,所以才会有“内娱公司依赖粉丝”的现象出现。
不同国家对偶像的要求,这也能成为国内粉丝“手撕文化”的缘起。与国外粉丝进行强烈对比,总结一句话就是“日本明星不管粉丝,韩国明星迁就粉丝,内地明星依赖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