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8日14时,
我市梅雨量551.1毫米。
比常年偏多1.2倍,
暂列历史梅雨量第四位。
尽管强降雨导致长江底水和
南部区域水位较高,
但目前我市水位
均处在安全可控状态。
防洪减灾无小事。
我市北依长江,南临太湖,
沿江岸线属沙土区域,土质疏松,
加上主流顶冲、弯道环流等外在因素,
其中20多公里为易坍江地段,
低洼圩区总面积368平方公里,
高程在4米以下的超过43%,
历史上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
▲1997年,驻地部队官兵参加张家港市抗洪救灾
堤防,
是重要的“防洪城墙”!
目前,张家港共有长江堤防约105km。按堤防类型,主江堤共88.55 km,闸外港堤16.02 km。按防洪标准,可分为百年一遇堤防、五十年一遇堤防。
张家港市境内所筑堤防,
自唐至清,称为海塘。
民国以来,岸线北移,称为江堤。
新中国成立后,
政府历年斥资修筑,
经1950~1964年、1965~1974年、
1975~1986年3次全线整堤复堤,
形成了完整的长江堤线,
并逐渐加高培厚。
但堤身多为弱透水性沙泥堆成,
抗冲能力较弱。
▲1975年7月,双山群众加固江堤
1996年8月1日,逢农历六月十八天文大潮、长江上游洪水压境和第8号台风影响,凌晨出现超历史大潮,沿江一带险象环生,江堤护坡多处坍塌。市水利局立即拟订《张家港市长江防洪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分两年时间实施长江江堤达标建设,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次月,堤防护坡和涵洞维修工程启动。
1997年,市政府决定对《张家港市长江防洪工程实施方案》进行补充修订,加大投资,将2年江堤达标建设期延长至2004年。先后实施江堤达标护坡(护砌)工程、小型建筑物工程、灌浆工程、大中型口门建筑物工程、节点工程、江堤管理设施工程、堤顶道路工程、填塘固基工程等项目建设。
▲1997年至1998年,张家港市组织开展长江江堤建设
随着张家港市经济社会发展,
对江堤的防洪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5年,我市开始实施
新一轮长江堤防建设,
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
近年来,
我市防洪排涝体系不断完善,
水利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百年一遇江堤建设、
沿江涵闸提档升级稳步推进
作为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的
基础和重要一环——
百年一遇江堤整治提升工程
西起张家港市长江主江堤老沙码头,
东至段山港,
沿线江堤按照防范百年一遇洪水标准整治,
其加固改造工程已经接近完工。
▲张家港湾百年一遇江堤整治提升工程
2013年以来,百年一遇江堤建设和沿江涵闸提档升级稳步推进,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13公里无企业占用段江堤改造任务。
同时,还完成了六干河闸、四干河闸站工程、三干河江边枢纽、五节桥港泵闸、渡泾港闸等沿江闸站改建,进一步巩固提升了长江防洪保障能力。
▲改造后的渡泾港闸
沿江重点险工段 得到有效治理
我市实施了双山大伯墩、东沙九五圩、大寨圩等水下冲刷应急整治。2014年启动实施了长江重点险工段老海坝节点综合整治。
▲长江老海坝节点综合整治工程
农村圩区排涝标准 不断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市共新建改建排涝站169座、圩口闸151座,目前全市总共有大小排涝站360座,排涝流量819立方米/秒,农村圩区的排涝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南丰镇永合排涝站
防汛应急网络 不断健全
今年,市水务局组织完成《张家港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张家港市防御台风应急预案》修订;组织完成城市超标洪水应急预案编制,细化实化运用条件、方式,明确实施主体、人员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各个环节,建立起防汛检查、物资机械储备、防汛防台预案、引排调度、通讯保障、信息交换等较为完善的防汛工作机制。
大堤是否稳固,
对于防汛工作至关重要。
针对堤防的维护和监管,
市水务局毫不松懈!
●通过日常检查、汛前汛后检查及特别检查等三种方式对江堤进行检查。其中,特别检查是指:如遇一次降雨量超过50mm后,需对江堤进行特别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安排进行维修。
▲江堤巡查
●对沿江占用单位每月不少于2次重点巡查,对涉及堤防的施工项目,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为保证汛期施工安全,必要时与建设单位签订防汛等有关协议,要求其在施工阶段保证周边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好。
●完善沿江涉水工程的基础管理工作,对占用单位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归档,实施一户一档管理。同时做好江堤绿化管养工作,并配合长江大保护工作,做好江海船厂场地清理及江星公司整改的配合工作,并做好长江沿线滩地、堤防及闸管理范围内的废旧船只的清理工作等。
水利兴,则发展兴;
水害除,则民心安。
面对今年汛期严峻的形势,
张家港,
扛得住!
来源:张家港市水务局 张家港市档案馆 张家港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