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q 两个低年级的小学生为了抢东西打架,一位家长批评自己的
孩子↓↓↓
K^{`8E&A cw"x0 RS ;
tvB{s_ 刚听到这段对话时,以为就是家长教育孩子承认错误,孩子不愿意。可是听到后面,却被孩子那句“你总向着别人,不向着我”扎了心。孩子为什么不肯认错?遇到孩子不肯认错的情况,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
DGHX:Ft# (GPJ=r Kz3u 孩子为什么不肯认错?
gSR&CnqZ< T,7Y7MzF 1.
1V+1i)+ 孩子不肯认错,可能是需要情感抚慰
QJdSNkc6 我们有多少家长犯过这样的错误:
bHS2;K~ @aCg1Rm 本想教育孩子遇事多检讨自己,学会体谅他人,没想到却在无意中伤了孩子的心——让孩子觉得爸妈总是“向着别人的”,而“我的需求”没有人在意,“体谅别人”总要以“我的委屈”为代价。
@dCu]0oNI {K3\S
0L 这时候,孩子的“死不承认”,恐怕不只针对事实本身,而是在用和父母一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反复强调对方的错。言下之意是想说:对方也伤害了我,你为什么看不见?
\U !<- TWx<) 体谅他人,且主动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原本是一种成熟且美好的行为。
q3NS?t! a2=wJhk 能够体谅他人的孩子,首先要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这就是一种心理发展上的成熟;而愿意真心体谅他人的孩子,往往也有许多被人理解和体谅的经验。因为他的内心是富足的,付出的同时总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所以他会更愿意主动承担、主动体谅,主动包容。
J@Zm8r< GetUCb%1 其实我们大人何尝不是这样,自己的委屈没人理解时,哪有心情体谅别人呢?
.j}u'!LKul =#Vdz=. 案例中的孩子所强硬坚持的,或许只是为了爸爸妈妈的一句理解与安慰吧——“他的确做错了,我们知道这对你不公平,让你很委屈。”
a' #-%!] nQ$N(2<Fe 有了这样的情感抚慰,再告诉孩子他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解决问题除了打架,其实还有很多更有效的方式。
1uV_C[: ;S?1E:\av 这样说,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了。
mZ/B:)_ kP;:s 2.
$Q{1^ 家长找“借口”,让孩子有样学样
:jp?FF^j; 学习理论认为,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家长学来的。
D4'XBXmb aGpRdF1;! 因此,想让孩子知错能改,勇于承担,家长首先不要主动替孩子找借口,也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为自己找借口。
'12|:t&7 1
>j`*-(`2fa 不要替孩子找借口
4#2iL+
#(aROTV5a 比如很多老人带孩子时,常常对孩子比较溺爱。孩子小时候走路不稳,不小心摔在地上,老人就假装打地面,说是地的不对,让宝宝受伤了。
QwT]|
6> 3<mv9U( 如果一直这样,孩子长大也可能养成遇事先怪别人的习惯。
5)$U<^uy 2
~d5"<`<^o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mZ]|T M5ZWcD.1 有的家长自己做错了事,也会习惯“找借口”,把责任都推给别人。
_"0n.JQg "bf8[D 比如
开车时遇到刮蹭,或者临时停车占了别人家的车位,和人争吵起来。其实双方都有错,但家长自己也是坚决不认错,还当着孩子的面和别人争吵不休。
xo@N~ K7f-g]Ibdn 再比如,有的父母和孩子闹矛盾,永远要求孩子先道歉,很少反思自己的方式和态度。理由是:你是小孩你就应该认错道歉。这样的理由,其实很难让孩子信服。
Z7.)[
; )7j"OE 家长的这些表现,孩子看在眼里,难免跟着学。等到自己跟人发生冲突时,可能也会蛮不讲理地责怪别人,推脱责任,总会为自己找“借口”,觉得对方应该先道歉。
lmmyDg1R BLaXp0 3.
6{7O 严厉的管教方式,让孩子害怕认错
f6|3|
+ 孩子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有可能是因为害怕承担严重后果。
/WHhwMc! 3:Z(tM&-O 而这种对“可怕后果”的预期,可能也常常来自于父母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
=l7LEkR lf|^^2'*2< 比如,当孩子犯了错,有的父母动辄打骂、威胁,总把“你要是不认错,就是想挨打”挂在嘴上,不分场合、言辞尖锐,教育方式非常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bqCs^U35 r]HLO'<] 有的父母则常常跟孩子冷战,言语间充满有意无意的讽刺、贬低,强行要求孩子道歉,否则就一直冷落,甚至关禁闭……这些都会让孩子心生恐惧。
M\v4{\2l0
YSa:"A 别以为这些事离我们很遥远,确实有一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是非常欠妥的。
Z:/S@ry *?K`T^LS 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以为,只要犯错误,就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而这个后果,是孩子难以面对和处理的,因而逃避、隐瞒和推卸责任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办法。
'|XP}V0I qsk71L 那正确的教育应该怎么做呢?
,s)~Y
p?< $}KYpSV 1.
\o
% ES 严肃的事情可以温和地说
4uftx1o
孩子犯错后,家长如果能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对话,比威胁恐吓更能让孩子放下戒备,愿意和父母真诚对话。而家长在心平气和的同时,也要底线明确。
^_+ks/ t91CxZQ^s 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知道:我想和你谈谈,只是为了和你交换想法。你需要知道我的底线,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我也想了解你的困难,帮助你一起克服。我不想责骂你,更不会打你。
~:t2@z4p `=KrV#/758 只要孩子态度端正,承认错误,知错就改,父母也要马上表扬孩子,别让“矛盾”过夜成为孩子的困扰。
LWQ BGiJj {eZj[*P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你是来帮他的,不是来怪他的,这是让他对你坦诚的重要前提。
iL,3g[g s}z,{Y$-t 2.
ok6e=c ' 要给孩子充分辩解的机会
A\#?rK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每次都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说,但他还是听不进去,更不配合。”
dhVwS$O ) /XMmE 其实,你以为的“心平气和”,可能是一种表面温和的强势。
*(>$4$9n 1MahFeQ[ 就是说,你虽然没有打骂孩子,但是也没有倾听孩子的需求,更忘了给孩子一个申辩的机会,只是想把自己的观点直接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听话”。
/pk;E$qv 0x`:jz` 或许孩子有自己的理由,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但你不知道他的理由是什么,就切不中要害,所以你说再多也像对牛弹琴。
vq5I 2 bR8)s{p6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先仔细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先听孩子说,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所在,表明父母的观点,具体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对,父母的底线是什么,和孩子一起商量目前的问题如何改进。
@nT8[v O4E2)N r?X^*o9 总之,犯了错就要指出来,这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只是,家长既要用对沟通方法,还要注意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带来的潜在影响。
23OVy^b ]@8=e'V 其实,承认错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挑战,看到孩子逃避责任的样子,我们也仿佛看到某一部分的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你知道自己哪些事情做错了,你会跟孩子坦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吗?
qFs<s<] $Ilr.6'; 来源 | 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