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NdB 两个低年级的小学生为了抢东西打架,一位家长批评自己的
孩子↓↓↓
s47"JKf"
g*9>z) 6n g9 o6 刚听到这段对话时,以为就是家长教育孩子承认错误,孩子不愿意。可是听到后面,却被孩子那句“你总向着别人,不向着我”扎了心。孩子为什么不肯认错?遇到孩子不肯认错的情况,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
6d6SP)|j
$RO=r90o yFv3>\ 孩子为什么不肯认错?
)]Rr:i9n )f|6=x4 1.
.v!e=i}. 孩子不肯认错,可能是需要情感抚慰
&KwtvUN{ 我们有多少家长犯过这样的错误:
j(N9%/4u ,bg#pG!x Q 本想教育孩子遇事多检讨自己,学会体谅他人,没想到却在无意中伤了孩子的心——让孩子觉得爸妈总是“向着别人的”,而“我的需求”没有人在意,“体谅别人”总要以“我的委屈”为代价。
Q4 S8NqE ,]'!2? 这时候,孩子的“死不承认”,恐怕不只针对事实本身,而是在用和父母一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反复强调对方的错。言下之意是想说:对方也伤害了我,你为什么看不见?
U{m:{'np(H #{PNdINoU 体谅他人,且主动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原本是一种成熟且美好的行为。
;trR'~ -hfY:W`Dz 能够体谅他人的孩子,首先要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这就是一种心理发展上的成熟;而愿意真心体谅他人的孩子,往往也有许多被人理解和体谅的经验。因为他的内心是富足的,付出的同时总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所以他会更愿意主动承担、主动体谅,主动包容。
Nzt1JHRS ~Y[b
QuA=) 其实我们大人何尝不是这样,自己的委屈没人理解时,哪有心情体谅别人呢?
o^J&c_U\3' Ml
^Tb# 案例中的孩子所强硬坚持的,或许只是为了爸爸妈妈的一句理解与安慰吧——“他的确做错了,我们知道这对你不公平,让你很委屈。”
kv2:rmv }3e+D 有了这样的情感抚慰,再告诉孩子他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解决问题除了打架,其实还有很多更有效的方式。
o$;x[US R'U(]&e.j 这样说,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了。
".=EAXVU 4,8 =[ 2.
m\Nc}P_"p 家长找“借口”,让孩子有样学样
"[,XS` 学习理论认为,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家长学来的。
A
2 )%+ g Q^]/X 因此,想让孩子知错能改,勇于承担,家长首先不要主动替孩子找借口,也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为自己找借口。
0}!lN{m? 1
^|z>NV5> 不要替孩子找借口
b?,y%D)' T!r7RS 比如很多老人带孩子时,常常对孩子比较溺爱。孩子小时候走路不稳,不小心摔在地上,老人就假装打地面,说是地的不对,让宝宝受伤了。
~KvCb3~X C\K-- 如果一直这样,孩子长大也可能养成遇事先怪别人的习惯。
F*u;'K 2
UNHHzTsr?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l1-FL-1 *O2j<3CHf 有的家长自己做错了事,也会习惯“找借口”,把责任都推给别人。
"Y6mM_flq
C5?M/xj 比如
开车时遇到刮蹭,或者临时停车占了别人家的车位,和人争吵起来。其实双方都有错,但家长自己也是坚决不认错,还当着孩子的面和别人争吵不休。
r6<}S( \v_(* 再比如,有的父母和孩子闹矛盾,永远要求孩子先道歉,很少反思自己的方式和态度。理由是:你是小孩你就应该认错道歉。这样的理由,其实很难让孩子信服。
^%.<(:k[L ~CscctD{; 家长的这些表现,孩子看在眼里,难免跟着学。等到自己跟人发生冲突时,可能也会蛮不讲理地责怪别人,推脱责任,总会为自己找“借口”,觉得对方应该先道歉。
igCtq!.a kdq55zTc<6 3.
W@Wh@eSb; 严厉的管教方式,让孩子害怕认错
pj`-T"Q 孩子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有可能是因为害怕承担严重后果。
2sH5<5G' +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