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904阅读
  • 1回复

[港城杂谈]“站”与“城”——张家港站暨站城融合核心区概念设计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buer001
 

发帖
2859
港币
2423
威望
8795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0
张家港站区位张家港西站房现状张家港城市风貌站城一体化设计范围城市空间效果图站房广场效果图鉴真东渡地建筑正立面城市之眼站台效果图候车厅效果图首层站房功能分析图


一、项目概况

张家港站现有西站房位于铁路线路西侧,建筑规模为1.1万平方米,旅客流线采用平进下出方式。新建东站房含东西站连接部分共2万平方米,东站房设计同步进行站城融合一体化城市设计,核心区设计范围为占地20万平方米。


HITAD的12院团队于2021年参与了“张家港站暨站城融合核心区概念设计方案”的竞标工作,通过对“站”与“城”的互融发展思考,打造高铁新城的未来新生。



张家港市是江苏省县级市,由苏州代管,位于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东南与常熟相连,南与苏州、无锡相邻,西与江阴接壤。张家港市是中国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诸多的风景名胜。

二、规划畅想张家港站所处的高新区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城市与产业功能升级的主阵地,张家港站东部新城是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产业基地。站城一体化区域是东部新城的城市门户,承载了新城的交通、商务、会议和休闲等综合功能。


站城一体化设计塑造“双芯一轴两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立体互通、山水智谷”的设计理念。突出生态人文的城市轴线,展现层层递进的城市界面,最终打造具有生态环境和地域人文的站城综合体。


核心区鸟瞰效果图


三、城市设计

站城融合
通过综合立体化的交通分析,从传统站场的车行交通为主转化为人行交通为主,将“站”与“城”的功能分层消化,形成双芯,逐步融合。


层叠交通

通过城市上位规划的交通梳理,将车行交通有效的结合站房设置,充分利用站房周边与高架铁路的下部空间,完成站场的出行和换乘功能。

综合业态

站城核心区整合金融商贸、现代休闲、文旅配套、会议交流的重要功能,成为新城的门户客厅,实现站城完整而丰富的综合业态。

新城绿谷

依托东西站房走向,打造清晰的城市轴线。城市绿地与商业文旅相互融合,形成了新城的城市休闲绿谷。

四、建筑设计

结合现有西站房进出模式,东西站房在地面层和地下层相互贯通。建筑二层设置高架匝道,便于快速送站的同时打造地面层的人行广场,也激活了建筑的二层商业空间。

建筑以“乘风破浪、文脉新韵”为设计理念,曲线的屋面形体与原有西站房相协调,追求高铁建筑的整体性。屋面通过曲面的扭转与延展处理,融入建筑立面而形成舒展大气的形态,同时建筑层叠的仿木纹屋檐层次,是对中国古建筑飞檐的演化,寓意了张家港鉴真东渡的文化历史。



建筑侧立面
建筑立面结合内部空间突出虚实对比,整体以横向线条为主强化了建筑的伸展。最终的建筑语言打造“城市之眼,交通之门”的城市客厅设计风貌。

建筑室内空间延续外部丰富立体的空间效果,一层主要候车空间设置在共享中庭之内,加大了候车厅的高度和舒适性。顶棚的木纹铝板和曲线天窗创造了优雅而和谐的候车空间氛围。


五、设计展望
张家港东站房整体设计即融合原有站房,也进行自我创新,在大众审美的基础上创造立体而丰富的空间形态,展现了张家港高铁新城的开拓进取精神。

项目名称:张家港站暨站城融合核心区概念设计

设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阶段:投标方案
设计时间:2021年
城市设计用地面积:20万平方米
高铁站新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设计团队:唐家骏、孙权、孙冰泽、张越、张波、张波涛、徐丽佳、于瀛飞、王兆岩
(注:本文撰文唐小风,图片和图纸版权归HITAD所有)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发帖
1126
港币
637
威望
2667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11-10
还有东站吗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