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9 X,
7月,国家网信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两个月以来,国家网信办集中整治了网络游戏平台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到位、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等问题,有效净化了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 xV+\R/)x
无独有偶,教育部也于9月15日联合中央网信办,召开了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及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视频推进会。会上针对部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消费等问题,强调了关键是“正本清源”。 q['D?)sy
LvS5N)[
毋庸置疑的是,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的话题已成为时下热点,国家部委机构的高度重视与接连发声也并非“空穴来风”。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今年5月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93.1%。而在这些未成年网民中,玩游戏的人数占比六成有余。玩游戏方面,手机游戏占56.3%,电脑游戏占24.6%。由此可见,谨防不良游戏习惯侵害其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优化未成年人游戏环境势在必行。 Eu&$Rq}
事实上,早在2016年,文化部就发布了《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使用游客模式登录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内充值服务等规定。 rG~W=!bj
而在去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又从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积极引导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等六方面,呼吁社会各方积极履行责任,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游戏。 #FAW@6QG
在部委机关的领导下,各大游戏企业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对现有游戏防沉迷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整改,严格控制未成年玩家游戏时段,全方位更新防沉迷验证机制,有效减少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行为的发生。 T=pP
然而,近段时间,一些未成年人为了畅玩游戏,尝试了购买成年人身份证账号、趁父母不注意时让父母做人脸识别等方式,避开防沉迷机制,这使得原本坚固的防沉迷机制难以发挥效果。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绝不仅仅是政府部门与企业的重要任务,更是广大家长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所在。本刊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与专家,希望通过他们的论述,可以带给家长与孩子们一些不一样的观点与思路。
W^^0Rh_
企业 %fS1gSfh
防沉迷服务全面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