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9阅读
  • 0回复

[城东]「谢明语」家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伤人的地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917
港币
962
威望
3356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那一天看到了一条登上了热榜的视频,一个小女孩养了两年的小狗被奶奶以十块钱卖给了小贩,女孩怎么阻止都没用,最后只能在一旁哭得死去活来。 /,Xl8<~#  
!@ ^6/=  
NBYJ'nA%;f  
作为两个女儿的爸爸,当时看到这个视频时特别心疼。先允许我讲一段小故事。 ')y2W1  
K3yQ0k |  
=*2,^j  
我大女儿有一只小布娃娃,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兔兔,无论是上学、出去玩还是吃饭,她都会带着。那一天我们开车走到半路,她才想起她没带上兔兔,于是硬是让我把车开回去。她说它会很孤单的。 7z b^Z]  
6p9fq3~7Y  
_QPqF{iI  
她还给这只免兔做了一个房间,里面有一张上下床、被子、饮水机、雨伞、杯子等等迷你的家具。自从有了这么一个小房间,她的兔兔就算有了个家,她也就不用每天带着怕弄丢了。晚上临睡前,她都要跟她的兔兔玩一会。 &|/_"*uM  
我有时想,女儿对一个小布娃娃的呵护背后有着什么含义?比如,她是不是很渴望这样的关注和爱,像自己对待小兔兔一样?她是不是觉得自己孤单所以才那么怕她的兔兔孤单,也就是兔兔是她的一种投射? g'(bk@<BP  
FZr/trP~  
?h= n5}Y  
或者她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感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是一个可以照顾别人的人。但无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可能,都代表着她的内心有着某种需求,而在大人的世界里,这种需求往往是不被理解的。 ANM#Kx+  
:!%VSem  
nI\6a G?`  
所以有些家长经常说:这有什么好玩的。因为家长自己觉得这没什么好玩,所以剥夺起来也就不会内疚,也就可以在孩子一旦不听话的时候就能以“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的东西扔了”来控制孩子。  ?Y(  
-K64J5|b7  
uzy5rA==  
女孩会不会因此留下心理创伤,仅凭这个片断无法确定,还要结合前因后果。所谓的前因包括:家人有没有在此之前理解女孩可能出现的感受和情绪?有没有保持商量的口吻跟女孩沟通? 2r, c{Ah@D  
> N~8#C  
#Iw(+%D  
比如:爸爸知道这样做你会很不舍,会很伤心,爸爸真的能够理解,但现在小狗伤了人,我们需要一个解决办法。 4Z"}W!A  
4<y   
lB,1dw2(T  
所谓的后果包括:有没有因这件事继续安抚孩子?有没有代替的方案解决女孩的情绪和内心需求的问题?可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大人面对这种事从来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也不会说一句理解和安慰的话,甚至把孩子的哭诉当成无理取闹。 =RQF::[h  
$9)os7H7  
Y2u\~.;oq  
不就一只狗吗?至于吗? a5 D|#9  
y6XOq>  
cm< #zu3~S  
各位为人父母,一个人童年的经历真的可能会给他的一生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家人连我最爱的东西都能剥夺,那他们对我的爱还是真实的吗?我是安全的吗?我怎么连我的小狗都保护不了? %71i&T F  
)U@9dV7u  
m8q4t ,<J  
很遗憾,我在现实中很难见到对孩子有足够尊重的家长,高高在上、整天指责和命令的倒到处可见,并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你现在还不懂。你以为他们真的不懂吗? HN7CcE+l  
u\]EG{w(  
B>,e HXW  
愤怒是人生来就有的情绪,这种情绪最直接产生的就是恨,生存让他们对家既依赖又充满着怨恨。直到有一天孩子终于不想再听家人的话,直到想离开这个家,直到出现逆反心理,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沉迷于网络,或者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等等,可因为家长自己不成长,所以依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继续责备孩子的各种不是,和从前一样。 \Z[1m[{  
~||0lj.D  
b3ohTmy4(  
最后,如你们所愿,我什么也不是。 -50DGA,K6  
kA:mB;:  
j9p6 rD  
最新数据统计,青少年抑郁的概率高达24.6%,中国青少年自杀率排名全球第一。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有过自杀念头。 <^5!]8*O  
oP&/>GmXL  
x[(6V'  
可多少家长不但不能意识到这些问题,还雪上加霜地以一种无知的方式把孩子不断推向深渊。在此我呼吁全社会能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注我们祖国的未来。 &9L4 t%As  
aSzI5J]/=  
!+GYu;_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