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5阅读
  • 0回复

[城东]「谢明语」家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伤人的地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917
港币
962
威望
3356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那一天看到了一条登上了热榜的视频,一个小女孩养了两年的小狗被奶奶以十块钱卖给了小贩,女孩怎么阻止都没用,最后只能在一旁哭得死去活来。 SG dfhno;  
.# !'c  
LXh@o1  
作为两个女儿的爸爸,当时看到这个视频时特别心疼。先允许我讲一段小故事。 *l>[`U+  
h V|v6 _  
.Ca"$2  
我大女儿有一只小布娃娃,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兔兔,无论是上学、出去玩还是吃饭,她都会带着。那一天我们开车走到半路,她才想起她没带上兔兔,于是硬是让我把车开回去。她说它会很孤单的。 b"R, p=M  
&J lpA<^s;  
:Wyn+  
她还给这只免兔做了一个房间,里面有一张上下床、被子、饮水机、雨伞、杯子等等迷你的家具。自从有了这么一个小房间,她的兔兔就算有了个家,她也就不用每天带着怕弄丢了。晚上临睡前,她都要跟她的兔兔玩一会。 KdOh'OrT9.  
我有时想,女儿对一个小布娃娃的呵护背后有着什么含义?比如,她是不是很渴望这样的关注和爱,像自己对待小兔兔一样?她是不是觉得自己孤单所以才那么怕她的兔兔孤单,也就是兔兔是她的一种投射? gqP -E  
H})Dcg3  
z)58\rtz  
或者她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感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是一个可以照顾别人的人。但无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可能,都代表着她的内心有着某种需求,而在大人的世界里,这种需求往往是不被理解的。 }@rg5$W  
VjA wn}eO  
6m, KL5>W  
所以有些家长经常说:这有什么好玩的。因为家长自己觉得这没什么好玩,所以剥夺起来也就不会内疚,也就可以在孩子一旦不听话的时候就能以“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的东西扔了”来控制孩子。 %k3NT~  
x9x#'H3  
S+) l[0  
女孩会不会因此留下心理创伤,仅凭这个片断无法确定,还要结合前因后果。所谓的前因包括:家人有没有在此之前理解女孩可能出现的感受和情绪?有没有保持商量的口吻跟女孩沟通? /RJ6nmN@}  
SE,o7_k'S  
PwFQ#Z  
比如:爸爸知道这样做你会很不舍,会很伤心,爸爸真的能够理解,但现在小狗伤了人,我们需要一个解决办法。 zz(!t eBC  
OYszW]UMg  
Sc;iAi (  
所谓的后果包括:有没有因这件事继续安抚孩子?有没有代替的方案解决女孩的情绪和内心需求的问题?可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大人面对这种事从来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也不会说一句理解和安慰的话,甚至把孩子的哭诉当成无理取闹。 W"b&M%y|  
)(:+q(m  
p@?7^nIR*u  
不就一只狗吗?至于吗? *Fa )\.XX  
b(P HZCy#  
<&qpl0U)Y  
各位为人父母,一个人童年的经历真的可能会给他的一生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家人连我最爱的东西都能剥夺,那他们对我的爱还是真实的吗?我是安全的吗?我怎么连我的小狗都保护不了? 05l0B5'p  
Z/89&Uy`h  
S3ab0JM  
很遗憾,我在现实中很难见到对孩子有足够尊重的家长,高高在上、整天指责和命令的倒到处可见,并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你现在还不懂。你以为他们真的不懂吗? ] ?DDCew  
NCowt|#t  
H Z;ZjC*  
愤怒是人生来就有的情绪,这种情绪最直接产生的就是恨,生存让他们对家既依赖又充满着怨恨。直到有一天孩子终于不想再听家人的话,直到想离开这个家,直到出现逆反心理,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沉迷于网络,或者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等等,可因为家长自己不成长,所以依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继续责备孩子的各种不是,和从前一样。 N_u&3CG  
Kcscz,  
F\-B3i%0  
最后,如你们所愿,我什么也不是。 18DTv6?QG  
zuC58B  
#dva0%-1  
最新数据统计,青少年抑郁的概率高达24.6%,中国青少年自杀率排名全球第一。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有过自杀念头。 Vl5SL{+D  
1A7%0/K-]  
|eH wp  
可多少家长不但不能意识到这些问题,还雪上加霜地以一种无知的方式把孩子不断推向深渊。在此我呼吁全社会能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注我们祖国的未来。 G$?|S@I,  
.-SDo"K.h  
0[n c7)sW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