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454阅读
  • 0回复

[港城杂谈]必胜客出事了!热搜第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1996
港币
1469
威望
6374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2-07-20

必胜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但是!刚刚一个热搜
却让无数网友直呼“塌房”!




据新京报报道
记者卧底北京多家必胜客
发现后厨的一些操作
可能让人无法欢乐起来
↓↓

撕掉包装掩盖保质期
过期食材“化整为零”
必胜客北京魏公村餐厅,这是一家直营门店,餐厅上下两层,有30多张餐桌供顾客堂食。
记者的应聘过程非常顺利,未经培训就进入后厨上岗。
炙烤牛肉比萨是一款颇受欢迎的比萨,制作时需要用到一种菌菇组合包,使用前需要将菌菇加入调味料腌制,腌后再放入烤炉烤制成半成品,供制作比萨时使用。菌菇组合包的外包装信息显示,它们的保质期为6天。
7月8日,记者上班时在仓库发现两袋菌菇组合包,它们的生产日期是2022年7月3日,保质期到2022年7月8日,也就是说当天是最后一天,按规定需要在晚上打烊后报废丢弃。不过当天下午3点多,已经腌制好的菌菇所剩不多,一名值班经理吩咐记者撕开包装,将那两袋即将过期的菌菇先行腌制,“先用下面快过期的。”



▲菌菇组合包的保质期截至7月8日,但到了7月9日仍在使用。新京报暗访调查组摄

随后,记者按照要求将腌制好的菌菇拿到仓库存放,并在容器外侧做了标记,一直到晚上餐厅打烊,这些腌制好的菌菇没有被使用,也没有被丢弃。第二天一早,这些已过期的菌菇仍放在货架上。上午9点,记者看到这些过期菌菇被放入烤炉,烤制完成后放在一旁备用,中午就餐高峰时间,由这些已过期菌菇制作成的比萨等餐品,被端上了餐桌。

在必胜客后厨工作中,记者发现将过期食材“化整为零”使用的做法,并非偶尔为之,每当有菌菇食材包即将过期时,就会被拆掉外包装放入储存槽里。

被处罚未整改
米饭意大利面过期仍在用

位于丰台六里桥的必胜客北京和谐广场餐厅,也是一家直营门店。天眼查显示,2022年3月曾因食材超保质期,该店被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337.01元,罚款5万元。这样一家刚被处罚的餐厅,并未认真整改,后厨依旧存在各种乱象。



▲公开信息显示,必胜客和谐广场店,今年3月因食品原料过期被监管部门罚款5万元。新京报暗访调查组摄

在必胜客后厨,食材从冷冻库里取出解冻时,员工就需要给它们贴上效期标签,标明其废弃时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经过初加工的半成品食材,也会被贴上效期标签,这样做无疑能保证食材的质量和安全。

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走了样。记者刚进入后厨工作不久,便发现餐厅的管理人员诸多篡改效期标签的行为,过期食材未按时废弃。

6月20日傍晚,仓库货架上一袋黑椒牛排和一袋开背小龙虾的效期标签显示,他们都应在当天过期废弃,记者在它们的外包装上做了标记,但两个小时后,记者再去仓库时发现它们的效期标签被改了,小龙虾的废弃时间被改到了6月21日,而牛排的废弃时间被改到了6月22日。

制作茶饮的茶底,也存在篡改效期标签情况。仓库内一缸白毫茶底的废弃时间是6月20日当天,值班厨师长当着记者的面,将白毫茶底的效期标签给换了,废弃时间从6月20日改到了6月22日。



▲必胜客和谐广场店的冷藏库,因无摄像头,管理人员往往选择在这里篡改效期标签。新京报暗访调查组摄

被改效期的食材不止这些,还有过期米饭和面条。

6月20日,仓库内有一桶米饭和两桶煮熟的面条,它们是用来制作炒饭和意大利面的食材,按规定最多只能使用两天,但记者发现,这些已经存放了三天的米饭和面条,仍被制作成餐食端给顾客。

作为主打餐品,比萨的制作原料也没能幸免。



▲6月25日,必胜客和谐广场店的员工正在煮意大利面。新京报暗访调查组摄

卧底的半个月里,记者发现改换效期标签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必胜客后厨重复上演,而且这项“秘密工作”几乎全由餐厅的管理人员实施,普通的员工很难插手。

烹炸油十天才换一次
酸价超标近一倍

除了食材原料频繁改有效期标签,必胜客这两家餐厅的烹炸油也存在更换不及时问题。

6月19日,记者和一名老员工当天晚上把旧油换成了新油,连续使用到6月24日时,原本清澈的食用油已经变黑,近乎油墨色。



▲和谐广场店刚更换的烹炸油(左侧)和使用了5天之后的状况(右侧),由清澈见底变成油墨色,加进少许新油后,又继续使用了五天。新京报暗访调查组摄

众所周知,烹炸油要经常更换,不能长时间反复用于炸制食物,否则会产生有害物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规定,食用油的极性组分数值超过27,就不能再继续使用。

在必胜客后厨,他们使用一款简易测油仪检测食用油的极性组分,必胜客规定,员工需要每天对烹炸油进行检测,发现极性组分数值异常就要废弃旧油更换新油。

6月24日,记者使用店内测油仪多次检测,其极性组分数值均在30以上,于是请示当天的值班经理是否需要换油,之后值班经理自己使用测油仪检测了几次,检测出数值也均在30以上,不过他最后仍要求记者将旧油简单过滤后继续使用。

之后几天,这些旧油里面偶尔被加进新油,测出的极性组分数值也时高时低,不过管理人员并未要求完全换油。直到6月29日,足足使用了十天之后,餐厅的管理人员才同意更换新油。

在必胜客魏公村餐厅,情况也是如此。

6月30日,记者对必胜客和谐广场餐厅换下来的旧油进行了取样,随后送到一家食品检测机构。经检测,其酸价超标近一倍,达到9.6 mg/g,而国家规定食用油的酸价不能超过5mg/g。

“酸价高了就说明它里面醛、酮这些小分子的东西多了,这些有害物质会让人的肠胃不适,对肝脏也有伤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解释,酸价是衡量食用油酸败程度的一个指标,食用油长期反复使用就会导致酸价超标。


▲6月24日,和谐广场店的值班经理使用测油仪测油,测出的极性组分数值显示为32,而国家规定不能超过27。新京报暗访调查组摄

看到这糟心的一幕
网友也表示:不会再去了...








专家:整改不到位还是因违法成本低

一名不久前刚从百胜中国离职的基层管理人员透露,公司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规定非常详细,也非常严格。但这两家餐厅为何频繁出现篡改效期标签、使用过期食材,以及长期不换烹炸油等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行为?

这名离职的管理人员表示,公司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虽然详细严格,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公司会在利润和损耗成本上,给予门店管理人员一定压力,基层管理人员常常面临两难的处境,有时为了控制损耗,只能选择铤而走险。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刚处罚完的餐厅还存在问题,说明企业确实没有认真整改,“违法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处罚一次罚个几万块钱,跟获得的经济利益相比,还是有点少,况且监管部门抓个正着的概率也很小。”

刚刚!必胜客回应




来源:名城苏州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