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214阅读
  • 0回复

[港城杂谈]高水平职业院校表现如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突如其来
 

发帖
1792
港币
1697
威望
6155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2-08-23

【聚焦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这段时间,所有“双高计划”建设校刚刚递交了自己的“中期考试”答卷,并收到了“成绩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对各地、各建设单位开展中期绩效评价,7月30日前完成两部评价。

自2019年国家正式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以来,高职院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鹏认为,在“双高计划”引领下,高职院校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定位,并依托特色专业群打造品牌,在区域乃至全国形成错位发展的竞争态势。一批区域一流、国家高水平、世界有影响力的高质量职业院校正在建成。

透过“双高计划”建设校成绩单,我们能总结出什么样的经验?职业院校的未来之路,又该如何走好走稳?

有所为 找到特色定位,形成错位发展

“本次中期绩效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高计划’建设绩效的监测器、助推器。”湖南省职业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郭广军强调,中期评价督促高职院校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提升项目建设绩效,全面总结建设经验;推动高质量职业院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本区域其他学校共同发展,提升“双高计划”整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治理机制,确保“打造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的总体目标顺利实现。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鹏认为,本次中期绩效评价从学校层面和专业层面分别评价、分类加权,重点评价建设任务的产出情况和建设效益,同时关涉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管理过程,体现了产出导向、质量为先的基本原则,必将引导各高职院校后续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工作。

“从公示的‘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自评报告看,‘双高’建设成果丰硕,成效显著,绩效指标完成率高,社会贡献度、认可度、支持度高。”郭广军说,计划实施三年来,有56所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单位,141所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面落实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既定目标任务。

用数据和实例说话,更能凸显“双高”建设成果。“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为国家高水平学校(第二类B档)建设单位,该校于2019-2021年共取得省厅级以上标志性成果1324项,总建设任务完成率为96.81%,学校自评分96.81,自评等级‘优秀’。”郭广军介绍,该校旨在建设国家级高水平、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打造面向现代民政服务、湖南区域现代服务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研究员周海英分析了本次中期绩效评价中呈现的“双高”建设三大趋势:“一是管理越来越科学,从自评到省评到国评,‘双高’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新路径。二是经费越来越注重绩效,本次评价非常关注指标完成情况、工作绩效情况,体现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新导向。三是学校越来越关注质量。相较于过去的建设项目,‘双高’计划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高质量发展。”

有需为 “双高”建设可持续,必须摆脱“功利性”束缚

“双高计划”前期建设成效喜人,然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题,对“双高”建设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宋晶重点关注职业学校在绩效达标驱动下的功利性倾向问题:“一些学校过度追求所谓的量化考核绩效,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发展指标,不仅难以完成任务,也对学校教职工的积极性有所挫伤。另外,部分院校在功利性导向下盲目跟风,向标杆院校看齐的同时,逐渐丢掉了自己的特色。再如一些学校将所有的精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向双高专业群,而忽视了其他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只考虑到了‘盆景’,忽视了整个学校的自然之景。”

周海英盘点了“双高”建设功利化带来的弊害:部分学校过度关注数量指标的完成、显性业绩的获得,对于更深层次的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关注度还显不足,客观上减损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制约“双高”建设可持续性的另一关键问题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水平普遍较低,导致职业教育的产出成果与国家和社会的期待尚有差距。

“同时,我们还要警惕、注意一些问题。”宋晶表示,“比如经费使用的监督问题。‘双高’建设的经费投入大,相应的风险也比较大,用不好也容易出问题。”

有可为 把让学生有获得感作为目标

“双高计划”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达人走访了全国多个省份上百所院校,在调研访谈中,他注意到,“有的学校总喜欢强调说,‘我们做了一项重大的改革’,我建议他不要只强调改革,而要把让学生有获得感作为最终目的”。

黄达人认为,“双高计划”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建成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这样既能反映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也能体现政府、社会和产业界对学校的重视和需求。更关键的是,让教师进入平台、学生进入项目、教学进入现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毕业生既要出了校门到企业就能干活,又要有适应未来岗位的‘迁徙能力’,因此,组建专业群更符合当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黄达人进一步强调,“学生可以在专业群的不同方向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这需要学校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郭广军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发挥核心骨干作用,首先得健全完善职业院校内部治理体系。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养和行动能力,推动职业教育强国、人才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建设。“如此,才能全面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要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在‘双高计划’建设实践中推动健全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政策制度。”郭广军认为,职业院校应与企业行业、其他社会组织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动开放办学,打造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

为提高学生获得感,专家还从高校管理方面为“双高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提出注意事项。“高校要统筹好计划推进与日常管理之间的关系。要借助计划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要在抓好高职院校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完成计划项目,两相促进、不可偏废。”周海英建议。

(记者 晋浩天 通讯员 苏仁心)

来源:光明日报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