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机构加强能力建设服务百姓健康有关情况。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季晶受邀在发布会上介绍苏州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选拔培养以及留住优秀医务人才、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和综合监管相关经验。
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关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请问,目前这一新机制建设情况如何?政府在推动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答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季晶:
谢谢您的提问。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落脚点在于维护公益性,维护公益性的前提就在于坚持政府主导、公立医院主体地位。近年来,苏州推出了“转、推、定、改”一系列举措。
转,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卫生健康部门的管医职责、公立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明确权责义务。重点完善和落实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十三五”期间,苏州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长了一倍多。“十四五”期间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
推,就是推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强化相互协同,全市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降低。2021年,苏州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90.28%和78.6%,有效降低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定,就是确定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定公立医院章程,建立符合医院实际、发展重点的管理制度,提升医院绩效管理效能效率,让办院方向的“指挥棒”更加科学,让医院管理的“绣花针”更加精准,让医院和医生更有积极性,让市民满意度更高。
改,一是改革体系,目前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纳入医联体,建成11个城市医疗集团、15个县域医共体,98个专科联盟、29个远程协作网,县域内就诊率超过98%。二是改进模式,大力推进多学科会诊、日间手术、责任制整体护理,以及中医综合诊疗模式,满足市民多样化健康需求。三是改善服务,深化智慧健康建设水平,市民就医只需一部手机,实现挂号缴费、报告查询、健康档案等信息一键可查、上下互通、同城共享。
通过以上的举措,让健康惠民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提升老百姓就医的获得感,真正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脚到公益性上,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谢谢。
问
江苏广电荔枝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人才是医院发展的“灵魂”,请问一下地方政府在选拔培养以及留住优秀的医务人才,尤其是年轻的医务人员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谢谢。
答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季晶: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讲得特别好,人才是医院发展的灵魂,我用三个关键词来回答您的提问。
一是生态。近年来我们持续打出卫生人才五大新政的“组合拳”。第一个,连续三年引进了65个“临床医学专家团队”,把医学大咖“请进来”。第二个,不断升级“姑苏卫生人才计划”,把年轻的优秀人才“留下来”。第三个,开展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培训计划,让优秀年轻医生“走出去”。第四个,大力实施“名医工作室”,为多点执业创造更优环境,让本地名医“动起来”。五是创新设立继续教育进修学院,将基层一线紧缺人才的短板“补起来”。通过系列化的政策安排,一个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医疗卫生人才生态体系已然形成。
二是平台。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的高层次平台。苏州作为服务人口超1600万的城市,新建、在建一批三级医院,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共建大学、临床医院、研究中心等高层次平台,为高水平人才的汇聚提供了平台支撑。同时,苏州的“一号产业”生物医药,为卫生人才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产业支撑。
三是温度。我们为不同类型的人才“画像”,为他们“私人定制”精准贴心的政策。在职业成长的各环节提供各种国内外进修机会,各类科研项目资助等。在安家落户方面,提供可以背包入住的人才公寓或者购房补贴等等。
“十四五”期间,苏州还将加大引才的力度和广度。人到苏州必有为,我们已经栽好梧桐树,就等凤凰来。谢谢。
问
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
我们都知道,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治建设和综合监督。我想了解一下,在地方政府来讲,在这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机构的体量数量不断增加,在监督方面又出现哪些难点,如何来克服?谢谢。
答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季晶: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关注老百姓的就医安全,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目前,苏州卫生机构总数超过4000个,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确实体量数量不断地增加,新业态也在不断地涌现,监管难度不断加大,为基层执法带来较大的挑战。下面,我用“四个加”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
一是以“法制+”完善医疗监管制度。苏州将医院法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出台《关于加强公立医院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一个要求”,落实“两个机制”,即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求,不断完善医患矛盾调处机制,全面实行依法执业、诚信管理机制。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重要指标,使医院法治工作机制“建起来”,学法普法“活起来”,医患关系“亲起来”,法治管理“兴起来”。
二是以“信用+”激发行业诚信自律。开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实施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报告制、建立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等多种信用机制,来加强医疗卫生行业全域全程监管。
三是以“互联网+”提升监管效率效能。一方面,在市县纵向间和部门横向间实现互联,两级卫健、公安、医保、市场等部门建立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公检法等部门协同实行涉医违法案件查办联动机制,健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信息系统间和数据信息间实现互通,建立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对医废、医疗辐射等在线监测应用管理率达到100%。
四是以“长三角+”突出区域协同联动。建立跨区域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等,探索对跨地区无证行医失信行为开展研判、预警,实现精准打击。
通过这“四个加号”,探索创新卫生健康综合监管精准治理,管出了安全,管出了效率,也管出了活力。苏州探索的现代卫生综合监管体系建设经验,也被国务院医改办列为全国医改重大典型经验之一,并且推广全国。我们也将以此为鼓励,进一步深化在法治建设和综合监管上的工作。谢谢。
来源:中国网、“苏州健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