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91阅读
  • 1回复

[港城日报]张家港:多面港城 蓄势新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
 

发帖
800
港币
458
威望
1924
来自
杨舍
人生阶段
孩爸孩妈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张家港正在重新梳理产业、园区、供需、市场等要素之间的新结构;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换、模式转换的爬坡过坎阶段,张家港在疗疮剜肉的阵痛中不断涌现出新的爆发点。耐得寂寞、沉住气的张家港正在等待涅槃时刻

江苏沙钢集团的冷轧产品。
有这样一座县级城市。
在一片芦苇荡和滩涂中降生,人口不多,144万,面积不大,999平方公里,但却赫赫有名;它被戏称为苏南的“边角料”,但GDP(国内生产总值)却连续13年位列中国百强县(市)前三甲、卫生城市全国“十连冠”,知名企业喜欢在这里扎堆,有42家“世界500强”投资的67个项目;它没有太多叫得响的自主品牌,却有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9家入围“民营企业500强”,14家入围“服务业企业500强”,高新技术企业852家,规上工业企业1470家,外资企业1068家,上市公司30家,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跃上3000亿元台阶,超过青海、西藏等西部大省;这里没有煤炭、没有钢铁,却是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城”,沙钢、永钢、浦项等钢企撑起了它的经济脊梁。
这座县级城市就是张家港。
漫步张家港明清古巷,在恬庄古镇玉带河边小坐,在杨舍老街吃一碗奥灶面加一个酥脆拖炉饼,在砖雕《百子图》的老戏台前驻足,每个房舍与街巷都饱含深情。你能感受这座江南水城的柔美与婉约,河塘碧绿、柳枝婆娑,闲适安逸的老人在阳光下围坐品茶。没有匆匆的脚步,没有摩肩接踵的上班族在街道穿行,没有拥堵的汽车喇叭声聒噪,很多人说,这里是适合养老的慢城。然而,当听到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故事,感受“新菁英计划”中青年企业家的“精气神”,参观沙钢集团第三代铁水“三脱”预处理技术——铁水精炼炉(RIF)的研发及工业化的“双碳”厂房,看“中国氢港”、半导体工业园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场景,你会发现这里是年轻人造梦的工场。
然而,张家港的日子正艰难向上。
30年前,滩涂造城、一穷二白,沙洲人知难而进、闷头苦干,搭建起张家港的工业基础,冶金、化工、钢铁、纺织、机械、食品成为张家港崛起的支柱,如今这些传统行业正通过“智改数转”、研发创新,老树重生万花开,同时,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特色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群在各个工业园区开枝散叶,正在起步。新与旧在嫁接中急速转化,传统与新兴在融合中跃迁。
当下,正是张家港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节点、艰难期,也是新生代企业家的成长期。这样的时期,需要耐心浸润、耐得寂寞;需要政府部门脚踏实地,对创新幼芽呵护帮扶。“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张家港蓄势新能,必须经历转型的阵痛、创新的分娩、新旧嫁接的磨砺。几年后,经过高质量的跃迁,再看一个崭新的张家港。
柔与刚
杨舍老街是网红打卡地。这里是富有苏式园林风格的风情街,林立的老街牌坊,懒人巷、女人巷、花草巷、东街巷,让你在明清古朴的巷子里感受历史的厚重,其间交织杂糅的现代元素,又不免感叹时空的穿越与光阴流转。虽然疫情让往昔热闹的大戏台沉寂多日,但老宅和街巷散发的食材香味,让你感受到这里的烟火气。
张家港原名沙洲县,1962年由常熟、江阴23个公社和1个国营农场凑成,或许因当时地处偏远,到处芦苇、滩涂,得名“沙洲”。借改革开放东风,港口开放,1983年5月7日,第一艘外籍万吨货轮——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驶抵张家港港,这里成为长江流域最早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自此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贸易船舶往来,张家港声名鹊起。1986年9月,沙洲县改为张家港市。
张家港在长江之滨,依江而兴、江海交织。由于临江靠海,港城风景迤逦、水润灵气。张家港的长江岸线上,轻盈柔美的芦花随风飘荡……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颇多的故事和诗句。北宋李湛那首脍炙人口的游净居院(即今东渡寺):入门松桂深,清气生人心。霞影迷窗绮,花光照地金。微风起层阁,初月升高林。终夜魂自健,满堂钟磬音。静美跃然纸上。
张家港这座城市虽然年轻,但这方土地却历史悠久,长江文化、江海文化、江南文化以及东渡文化、暨阳文化交汇弥新。这里连续19年举办长江文化节,成为中国吴歌之乡、宝卷之乡、曲艺名城,这里是全国第一个荣膺“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市。这里民生富足,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城乡收入比缩至1.86∶1,被称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然而,柔美包裹着坚韧。
这座县级城市建筑有现代化的风骨,四通八达的交通充满现代气息。豪车多、服务设施齐备,彰显港城的经济实力。这是一代代张家港人靠一点点努力奋斗出来的,多年沉淀,让港城经济充满豪气。
张家港人有股子倔劲。1992年,在老书记秦振华的带领下,张家港全市人民用80万把笤帚“扫出”一座全国卫生城市;凭借“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十六字“张家港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掘得了第一桶金。这样的 “精气神”与“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组成了苏州“三大法宝”,并走向全国。
靠港口外贸和制造业起家的港城,造就了沙钢、永钢、浦项、国泰、澳洋、广大特材、陶氏、霍尼韦尔、联合铜业、华昌、东华能源、富淼科技等本土骨干企业,也涌现出一批像“钢铁一样强悍性格”的企业家。企业家才是国之根基、经济之宝,他们将张家港连续多年带入全国百强县前三甲。企业反映,这里的政府官员能理解企业,更愿意当“店小二”,各职能部门的干部都有自己对口帮扶的企业。张家港每年要举办招商会数十场,吸引资金源源涌入,投资者看中的是这里的观念优势、经济优势和临港优势。
说到张家港,不得不说沙钢。这个成立于1994年的民营企业,靠45万元起步,没有国家原辅材料和产销计划指标,硬是凭借能吃苦、肯下力,在一个没有煤也没有铁的地方建起了亚洲第一座超高功率竖式电炉、亚洲第一座90吨竖式电炉、中国最大的不锈钢薄板基地、国内最大的5800立方米高炉。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世界500强。“我是1989年进厂的,公司当时只有18万吨的年产能力,现在已经有4000万吨的产能,在中国钢铁企业里排第五位。”沙钢研究院院长陈少慧告诉《财经》记者。
沙钢没有依赖国家投资,用40年时间,建成中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说,40年的经历,让他感受如今环境变了,但张家港的精神没有变,“不讲空话、自加压力、负重奋进,有争先意识,不因取得一点成绩就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这就是张家港精神的灵魂”。在沙钢人眼里,成为世界多少强或许不是终极目标,打造中国“百年企业”才是志向。如今,二代沈斌已经接班,他用更系统的理性逻辑与数字化思维引领沙钢转型。
在张家港调研发现,柔与刚在每个参访的企业、干部的行事风格等细节里偾张。张家港的“硬骨头”,硬在经济、科技、产业;张家港的“柔”,柔在文化、环境、民生、生态。刚柔相济,耦合滋养。
旧与新
张家港,临港产业发达,规模企业集聚,外向型经济活跃。2021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811亿元,整体工业营业收入达5672亿元。目前已形成四大主导产业:冶金、机电、化工、纺织,主导行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4%,并形成了冶金、纺织、机械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这些是张家港经济的“老树根”和制造业的基本盘。
在沙钢、广大特材等企业调研,企业对传统产业遭遇的偏见感到苦恼。陈少慧说,“一提到钢铁、冶金、化工,就说是落后产能,就是污染,其实我们早已开始绿色低碳工艺流程的创新改造,并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智能制造。”
传统不意味着落后。走在沙钢的厂房里,巨大的机械臂将钢水倒入铸辊熔池后,瞬间变成一条火红的铸带,经过轧制、冷却、卷取,热轧带钢卷迅速成型。30秒,钢水变钢卷,靠的是科技创新。这条生产线把全长800米的传统工艺流程缩短到50米,能耗压降80%,减排75%。沙钢依托其钢铁研究院自身的研发能力,不断开发高精尖、高附加值产品。据了解,沙钢引进并创新双辊薄带铸轧技术,建成亚洲首条超薄高强度热轧宽带钢生产线,逐渐向普优特钢发展,高端产品占比35.8%,一些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自主研发的高温合金产品应用于国家神州飞船、嫦娥工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航天工程。在厂房,年轻技术员操控数字平台,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无人厂房里巨大的机器臂和自动运送带的合奏,75套主要信息化系统同时运行。
在永钢集团炼钢的智能操作间,一块巨大电子屏幕悬挂在墙,实时显示着车间内各区域的运行。操作台前,技术员紧盯屏幕上转炉的监控,控制氧枪对炉中的铁水废钢进行吹炼,并根据加料智能系统的提示,完成炼钢辅料的添加。
据了解,沙钢集团、永钢集团、普尚不锈钢、联合铜业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先进钢铁企业已初步形成从初级产品到深度加工的较为完整的钢铁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四大传统优势行业企业都在纵深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标杆培育和企业上云上平台。依托苏州纳米所张家港研究院、江苏冶金技术研究院、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家港产业中心等创新载体,传统优势产业正加速品质高端、绿色转型,并蕴生出冶金新材料、智能装备、化工新材料、高端纺织等新兴产业。
张家港发改委与工信局给《财经》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全市“智改数转”项目超400个,总投入超200亿元,智能制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连续三年超50%。全国县级市首个腾讯工业云基地设立在张家港,围绕助力智能制造、推动企业上云、构建产业互联三大功能,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产业互联、创新孵化服务。张家港已有近800家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和重点设备“上云上平台”。
由此可见,张家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向高端智造升级,另一方面是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嫁接融合。
《财经》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化工、钢铁企业每年提供约20万吨的工业高纯富产氢,张家港就建立苏州氢能源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并纳入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推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目前已有60辆氢能源电池公交车,开通了7条线路,于是这里逐步集聚了中车氢能、国富氢能、江苏氢能等领先企业,形成了老树发新芽、上中下游衔接的创新生态。
在传统化工领域,依赖化工产业集群,孕育出一批新型材料,集聚了瓦克、PPG涂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骨干企业;依托纺织产业集群,产生了澳海集团、骏马集团、荣杰特种化纤、景一化纤等一批竞争力强的高端纺织材料龙头企业。
张家港科技局副局长俞萍告诉《财经》记者,近年来,张家港四大优势产业不断蕴生新企业、新产品,传统优势产业主要以创新论英雄、绿色论英雄,不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张家港工信局副局长吴彦刚对《财经》记者解释,2008年之前,市场无限大,民营企业更多是靠成本扩张追求规模,而近两年更是着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张家港工业投资每年大约300多亿元,这两年降到200亿元左右,调结构、投技改、智改数转占到70%-80%”。
实际上,张家港近十年来传统产业外移明显。近五年张家港关停淘汰低端低效企业1323家,尤其是2019年纺织化工等企业大量搬迁内陆省份,并走向东南亚、非洲,做棉纱线、化纤涤纶纱线等原材料的企业跟着客户迁移,很多纺织企业在越南、缅甸以及埃及、埃塞俄比亚、约旦等东南亚、非洲地区布局了产能。“腾笼换鸟”,张家港产业结构的演进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县域经济的一幅图画。
张家港发改委重大项目推进中心主任沙美秀对《财经智库》调研专家说:几个新兴产业跟传统产业关联度很高,比如新能源领域的装备都需要特种钢材,半导体离不开冶金,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设备离不开钢铁、化工等新材料。因此,没有绝对的旧,也没有绝对的新。
《财经》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沙钢原来主要生产传统的螺纹钢,现在主要是新能源、电动车用的硅钢,永钢更多的是发展特钢,在风电、航空航天发动机等方面提供新材料。华章化工企业原来做化肥,这两年做氢燃料电池的开发,建加氢站,国泰华荣企业原来做纺织,前些年布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有机硅的研发。这样“老树开新花”的案例,在张家港俯拾皆是。
张家港没有赶时髦,生硬推一些所谓的新兴产业,而是根据过往的产业优势与新兴产业对接,实现内涵式增长。
张家港持续推行“沙洲科创C计划”,计划一年引进1000个科创项目,背后是引进科技人才,设定了15亿元的人才母基金。为鼓励企业创新,在全国率先探索“企业创新积分”,实施产业的“增量”与“存量”同步发力,并逐步向“调轻、调高、调优”转型,随着4+4产业链的交织网络,构建新的产业版图。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概括其雄心:力争“十四五”时期,形成“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五个千亿级、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与产业创新集群。
不过,张家港发改委、工信局和科技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升级之路走得并不轻松。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讲,一方面科创资源不足,周围的上海、苏州、南京、杭州虹吸效应明显,留给张家港的机会有限,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吸引不来也留不下,产业创新面临的竞争压力颇大;另一方面,科技服务支撑不足,科技服务机构存在专业化程度偏低,高端服务规模不足,供应能力偏弱等问题。
另外,当地干部也担忧,张家港毕竟是小县城,依然讲人情,由于辉煌的历史和富足的底盘,容易陷入固步自封、小富即安,守着传统引以为傲。这是张家港人的自省。
特与融
张家港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拥有80公里长江岸线,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县域口岸前列。
然而,张家港相距上海近100公里,不及昆山、太仓、常熟等临沪优势,也不及临沪且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持的吴江。当地人调侃,这里是“苏南的边角料”“苏南的北大荒”。
情况正在随高铁网的开通发生变化。
快速拓展的对外交通,使之构筑起了到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加速了与上海经济圈,苏锡常经济圈的对接。2020年7月,沪苏通铁路通车运营,列车的轰鸣意味着张家港迈入了高铁时代。不久的将来,随着通苏嘉甬、南沿江两条铁路的开通,将形成“三铁交会”,张家港可以实现“港铁联动”。韩卫曾说,随着通苏嘉甬、南沿江两条高铁的推进,张家港将真正成为“长三角核心圈层的重要节点城市”。
于是,根据区位新优势,张家港提出,“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主动“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并积极融入沪苏同城、苏锡通创新创智中心。
就像当年张家港人蹲守在上海工厂招商,实行星期天工程师,开着小汽车到上海对接高校院所、知名企业那样,张家港努力承接上海的所有产业转移包括人才的转移。张家港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等因素,提出以“形态成片、功能分区、产业成群、开放融合”,加快推动产城融合,促进区域联动融合,寄望在“核心载体、特色片区、集群协作、网状联动”的产业空间布局中,张家港因“融”受益,加速从“异地”向“同城”升级。
据了解,目前张家港以乐余、凤凰、南丰、大新、常阴沙等工业集中区为依托,支持区域向东融入,主动对接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承接先进制造、研发创新、产业人才、科技金融等溢出,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建对接上海科创资源挂职队伍,成立张家港上海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建设上海离岸孵化器、签约张家港上海飞地创新中心……探索“上海孵化+张家港产业化”合作模式,以八条产业网络吸引上海资本。目前,已经产生了3000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00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然而,张家港的野心不仅仅是上海,三条铁路和水运,让张家港梦想成为横贯东西、承启南北的重要交通节点,新枢纽可以助力串起长三角“朋友圈”。无锡、常熟、江阴、太仓、吴江、如皋、靖江,这些“大户”环列四周,如果采取“融”的策略,则可以带张家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发展版图。
20世纪60年代,就有来自南沙公社和无锡、江阴等周边地区的4万民众自发帮助建港。沙洲县由周边民众聚集而成,因此,张家港诞生之时,骨子里就有融合、包容的文化基因,不介意对接服务强者。
调研中发现,随着区域的融合嵌入提速,在张家港的产业版图中,正在加速实现市场与集群、集群与平台、平台与生态交织嵌套中推出先进高能级生态圈的融合路径。区域的“融”促使张家港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培育出创新链、资金链、信息链、高端产业链。
从全国的视角看,传统劳动密集制造业升级到高精尖制造的国家有两个——日本、韩国。中国能不能是第三个国家?
在调研中,《财经智库》的专家们提出:想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根基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中国有2846个县级行政区,贡献了超40%的国民生产总值、有超60%的总人口和超90%的国土面积。县域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因。县域经济才是中国高质量跃迁的“根”,像张家港这样的县级城市转型样本,预示着,只要国家重视县域创新,抓住“毛细血管”,中国或将成为成功转型的第三个国家。
张家港正在重新梳理产业、园区、供需、市场等要素之间的新结构;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换、模式转换的爬坡过坎阶段,张家港在疗疮剜肉的阵痛中不断涌现出新的爆发点。耐得寂寞、沉住气的张家港正在等待涅槃时刻。
来源:今日张家港app
离线96和08年

发帖
6961
港币
1547
威望
9454
来自
人生阶段
准爸准妈
职业
其他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10-27



      楼主,张家港市这么牛哄哄,请问杨舍镇泗港中学东侧的泗港路,何时能正式翻修好啊?!!快10年左右了吧?张家港的长江大桥都开始建第二座了!!





工资十年没涨。小心“周扒皮”。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