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大港城直聘
手机版
版块导航
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下次自动登录
立即登录
QQ帐号登录
免费注册
大港城张家港论坛
>
港城茶座
>
你是如何被“CPU”的?
精彩看台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精彩活动
跳蚤市场
张家港婚纱摄影
品牌栏目
视频中心
同城交友
大港城客户端
餐饮美食
驴行天下
惠买房
小森食光
南北方美食撕逼大战
咖啡“无罪”
预防流感的妙招
【港城】
已确认35人死亡4人失踪,越南游船倾覆事故
【港城】
高铁不让吃方便面了?12306回应!
【港城】
甘肃通报天水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处置情况
【港城】
新疆 独库公路北段抢险加速推进,预计7月21
【港城】
有球迷现场辱骂球员及其家属?中足联发声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34785
阅读
0
回复
[港城日报]
你是如何被“CPU”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离线
博雅口
UID:35025
注册时间
2011-05-11
最后登录
2025-02-24
在线时间
117小时
发帖
1297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港币
1025
威望
3952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吐槽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发帖
1297
港币
1025
威望
3952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2-11-03
打开一档综艺节目,只见嘉宾A对嘉宾B说:“因为你xx,所以我们不能在一起。”
作为老网民,看到这种“都是你的错”型的话术,第一反应就是:
这不就是PUA经典套路吗?
正想敲键盘发弹幕吐槽,只见屏幕里冲出一大波弹幕。
“别听他的,他在
CPU
你!”“快跑,他在
WPS
你!”
“他在
ICU
你”“他在
SUV
你”“他在
MVP
你”……
除了PUA本身,各种常见的英文缩写纷纷出现。让不少网友摸不着头脑,纷纷在社交平台发问:
这些CPU、WPS……都是些啥梗?
1
玩梗,越传越离谱
在玩梗江湖里,尽管PUA的衍生品类多样,但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旧是最初的版本:
“他在CPU你。”
这句话出自一演员在接受采访时的金句。面对主持人提问:“男朋友一直说我长得不好看怎么办?”
该演员回复道:“别听他的,他在CPU你。”
由于受访演员年龄较大,不少网友看到视频后,认为该演员
很可能是在
学习
网上冲浪,但没完全冲明白,才会把PUA说成CPU。
PUA的全称是“Pick-up Artist”,本是指“搭讪艺术家”,后出现非法PUA,通过在关系中,使用贬低、否定等手段,使受害者失去自尊和自信,进而实施精神控制、情感虐待和压榨,践踏人性和法律的底线。相关案件曝光后,网友们将职场、婚恋、亲友等关系中,
类似的打压、控制等行为,都用PUA来指代。
随着网友们的整活,PUA也有了“替身文学”,且
越传越离谱。
一开始,替身多少有些“讲究”。比如APP、UFP、PPT等和PUA有相同符号,且数量为三的常用字母缩写形式。但随后,网友们从生活中取材,自发创造了“他在Hellokitty你”“他在blackpink in your area你”“他在奇变偶不变符号定象限你”……
如果说最初的“CPU”版本,多少还能让观众猜到可能是“PUA”的口误,但随后衍生的“他在balabalabala你”已经彻底
“面目全非”。
即使其他网友坦言告知,“这堆balabala就是PUA的意思”,不少“断网村民”们恐怕还是难以理解。
2
“梗”本身就是一个梗
在网络上,时常有这样的场景:好好聊着天,有人却仿佛突然
“对上暗号”,
各种玩只有他们才知道的梗,开启
“加密对话”
模式。
玩梗的人不亦乐乎,但被梗“抛弃”的人只能沦为旁观者,“一脸蒙”。
然而,为“梗”所累的不只有现代人。
古人的“玩梗”叫“用典”,那是文化人的圈子里才有的共同语言。
孔子称,“不学诗,无以言”。“学诗”之所以重要,一部分原因是,
《诗经》是古代版的“梗词典”。
懂梗的,就能像鲁国的季武子汇报工作,表示“维其时矣”,时机妥当;襄公则回以称赞,“邦家之基,邦家之光”,夸他是国家栋梁。一来一回,都是
“行话”。
不懂的,就会像齐国庆封那样,被人当面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也听不懂,毫无反应。
作为互联网对话的润滑剂,“玩梗”是当代网友基操了。
尤其是一些上网冲浪十级选手,各种网梗更是信手拈来。你问一句:“你又在CPU别人了?”对方能秒答:“读书人的事,算CPU吗,那分明是KTV!”
一句话,两个梗,水平之高堪称互联网当代“梗”王。
(简单解释,此处的两个梗分别包括:①CPU和KTV分别是PUA的网络变异词汇。②鲁迅在《孔乙已》中写孔乙已面对他人嘲弄,表示“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梗在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甚至“梗”这个字,本身也是一个梗,比如谐音梗、身高梗、历史梗、JOJO梗等。
有学者指出,
梗是“哏”的讹字,本意是笑点。
如今,“梗”成为正经的网络用语,从早期由热门视频中截取的“不讲武德”,到最近大火的影视剧考古作品“王宝钏挖野菜”,都成为网友们集体狂欢的素材。
3
追梗,但追不上
不玩梗,是不可能的。
对于当代网友而言,
“梗”是“黑话”,能区分“自己人”。
在社交平台发一句“奇变偶不变”,很快会有网友对上“符号看象限”。隔着屏幕,对上眼神,大家都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
而跟不上节奏的人,自然会在对话中显得
“落伍”
了。
但梗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正所谓
“一代新梗换旧梗,各抢热搜两三天”,
梗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好不容易搞懂了啥叫“666”,正想夸夸谁,结果“绝绝子”又流行起来了。然而,还没来得及用,满屏的“yyds”“永远的神”,仿佛在说
“你又掉队了”。
如果说梗的“初代版本”是背景信息的“加密压缩包”,那梗的二代、三代版本,就是信息的叠加态,理解成本骤升。
最近的“何以笙挖笋”梗,就是“梗二代”的经典案例。何以笙作为某影视剧男主角,在故事中从未刨过土、挖过笋,但因为有“恋爱脑”属性,在网络玩梗中被
“合并同类项”,
“挖笋”梗从“王宝钏挖野菜”的“挖野菜”梗中诞生。
各种“梗”千奇百怪、加速迭代,抬高了“玩梗”的门槛。为了跟上潮流,不少网友得专门“补课”,借助一些讲“梗”的自媒体、“梗百科”类APP,
像追剧一样地“追梗”。
但人毕竟不可能24小时刷
手机
。除了少数冲浪达人,对于一般网友而言,全网刷屏的陌生“梗”,只让人疲于“刷”命,只想说:
累了,不想再追了。
4
追梗,但不必完全追上
其实,
追不上才是正常的。
互联网上,网梗、段子之流层出不穷,是因为其背后是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根本追不完。
有些烂梗,也不需要追。
不少网梗本身没什么“含金量”,在小圈层里传个两三天,就会自然消亡。即使有的梗“火出圈”,但用多了也腻味,变成了“烂梗”。
在对话中,频繁用“烂梗”,甚至还不如不说话。比如现在对人说“栓Q”“绝绝子”,不少网友可能“尴尬癌”都要犯了,更别说推进谈话了。
真正重要的内容,也往往不需要刻意“追”。
网络具有自净功能,冗杂的信息会自然“褪去”,留下真正值得追的“好梗”。
比如,在网友对PUA的花样“二创”中,无论PUA有多少“替身”,都不会被“CPU”“KTV”之流淹没。网友们始终关心PUA背后存在的“真问题”,同时也会警惕PUA的“娱乐化”倾向。
坦然承认自己不懂“梗”,也没什么不好。有网友表示,以前只敢在谈话的间隙,偷偷用搜索引擎查“xxx是什么意思”,不敢让别人知道。如今,不少网友都会在社交平台上发问
“不懂就问,xx是什么梗”,
也会得到网友们热心答复。
展开对话的关键,在于彼此有想要交流的意愿。不懂梗,还可以介绍和讨论,作为一种打开对话的方式。一些年长的人想加入对话,用错了“梗”,小辈们反而会觉得更加亲切。
而且,把刷梗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大家反而更愿意交流。毕竟,
一代新梗换旧梗,而深刻的思想永不过时。
不用网络词汇和热梗,没有互联网口癖,我们依旧能够在同一个世界交流。
来源:央视网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共
条评分
评分
推荐:
0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s://bbs.dagangcheng.com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补充发布信息
验证码:
发 布
品牌栏目
♦
爆料有奖
大港城免费验房
大港城亲子DIY
港城楼市
我爱美食
已确认35人死亡4
已确认35人死
高铁不让吃方
甘肃通报天水
已确认35人死亡4
隐藏
快速跳转
港城资讯
港城茶座
港城头条
相亲交友
情感八卦
装修论坛
装修讨论
家居商城
爆料/求助
港城曝光台
有求必应
生活娱乐
港友活动
发现美食
生活休闲
娱乐分享
投资理财
同城集市
跳蚤市场
房产买卖
求租出租
求职招聘
港城社群
房产楼市
业主社群
婚嫁亲子
谈婚论嫁
亲子成长
站务中心
站务中心
兴趣部落
钓鱼
夜跑
车友
电影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评分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