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6阅读
  • 0回复

[港城日报]外卖商家也“照骗”?烟火气头像为AI生成,实际可能只有厨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木木花
 

发帖
1535
港币
976
威望
4354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6小时前

外卖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去“幽灵”外卖店又再现江湖最近不少网友发现自己点到了奇怪的外卖外卖平台上的商家照片乍一看十分精美仔细一看才发现竟是AI生成的图片只为营造出商家门店里排队的热闹氛围然而这些打着“堂食”标签的人气店实则是与“照片”大相径庭的小作坊


这让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担忧同时也引发热议:这种以AI图充当真实门店照片的行为是否触及了广告宣传的法律边界?
一分钟生成“网红门面”
醒目的招牌,精良的装修,坐满了食客的烟火气......在外卖平台上,不少为了营造热闹人气氛围的商家,开始使用AI生成的门头图、菜品图和封面设计,甚至还有门店显眼的标注着绝无预制菜、有堂食等等。这些被精心设计过的图片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目光,不少店铺月销量高达上千份。那么,它们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
8月13日中午,记者根据一家使用AI门头并自称“堂食店”的外卖地址,来到位于成都武侯区某商场的负一层,看到骑手们忙碌地穿梭在约300米的通道内,数十家外卖“小作坊”开门营业,包括了川菜、冒菜、干锅等品类,却未看到一家堂食店,而这些餐馆不乏外卖平台上月售9000+的人气店,还有开在全国各个区域的连锁品牌。


记者实探外卖一条街。图源:封面新闻
记者以加盟者身份致电其中一家用AI图充当现实照片的餐饮品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外卖平台必须要堂食,但也有平台没有要求,可以自己选择。”她还称,目前全国有500家门店,成都最大的加盟商就有10几家店,三四个月就能回本,并且子品牌也很热门。而记者此前探访的正是声称有堂食的子品牌。
与会“营销”的餐馆不同,一些商家竟光明正大地上传了“现实图”。记者看到,平台上那些AI味明显的头像根本无法点开放大,但进一步打开商家相册,就会发现与门头图完全不同的店面图,甚至还有餐馆盗用其他门店堂食图。


商家光明正大上传的“现实图”。图源:封面新闻30秒快速出图
记者测试发现,使用AI作图工具,输入“餐饮店门头,店内店外有顾客,色调温馨”等关键词,选择好具体尺寸,不到1分钟就能生成门店图。
AI作图工具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上,已悄然兴起一批专门提供“外卖店铺头像生成”“菜品美化设计”的商家。这些依托AI技术的服务,正成为部分外卖商家打造“虚拟门面”的“捷径”。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多家此类店铺后了解到,“AI生成店面头像”服务收费普遍在30至40元区间,且门槛极低——商家只需提供店铺名称,无需上传实际门店照片,即可定制带有店名、虚拟场景的头像图片。
提供“外卖店铺头像生成”“菜品美化设计”的商家
一家主打“门店头像设计”的店铺客服介绍,其AI生成头像服务定价为40元,但明确告知“不能保证通过平台系统审核”。值得注意的是,该店铺页面显示历史成交单已突破6万单。客服进一步透露:“具体是否合规,建议您咨询店铺所在区域的外卖平台经理。据我们观察,非连锁店铺若通过个人渠道上传AI生成的门面图,存在审核不通过的风险,可能需要您另寻‘特殊’渠道解决。”
针对“是否允许外卖商家使用AI生成图像作为店铺头像”这一问题,记者询问了多个主流外卖平台的客服人员,不同平台的态度有所差异。个别平台明确回应,此类行为通常不被允许;多数平台则未否定这一做法,其客服表示:“AI生成的图片可用作店铺头像,但不可作为门店展示类图片使用,只要通过平台审核,即可正常使用。”


AI生成的门店图AI广告边界在哪?
对消费者而言,堂食时能亲自踏足门店,环境好坏一目了然;可点外卖全凭屏幕上的图片做判断,那些精心修饰的干净画面成了商家争夺订单的利器。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视觉呈现背后却潜藏着不少法律风险。
对此,多家外卖平台已回应媒体称成立了专项小组或治理团队,制定了更严格的商家管理规范,但目前看来,不同平台因为审核制度和效果不同,导致仍有AI门头图的“漏网之鱼”。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食品销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将进一步加强监管措施。


记者在免费的网站上花30秒生成的AI门头图
浙江铁券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永辉律师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商家利用AI生成图片虚构火爆门店场景,该场景与实际经营状况(如小作坊、无门头)严重不符,且这种行为误导了消费者选择,已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还可能构成消费欺诈。
《广告法》第4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结合第28条对虚假广告的界定,商家使用虚构的“堂食门店场景图”属于虚假广告,构成对商品或服务作不实表述的违法行为。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涉事商家停止发布广告,并处广告费用3−5倍、最高200万元的罚款。同时,根据中央网信办2025年“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要求,利用AI生成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的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扰乱市场秩序。若未对AI生成的图片进行显式标识,可能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从而需承担法律责任。
在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若消费者因“堂食店”标签和虚假门头图误判卫生条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不足500元按500元计)。若因此引发食源性疾病,还可叠加适用《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惩罚性赔偿;若虚假卫生条件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相关责任方可能触犯《刑法》第143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此外,张永辉律师表示,外卖平台对虚假信息未履行审核或处理义务的,需承担相应责任。《电子商务法》第38条明确要求平台对“堂食店”等资质标签履行实质审核义务,平台应责令商家立即更换真实门店图片、删除误导性标签,同时升级AI图像鉴别系统,对使用相似虚假门头图的商家账号实施重点监控。
你发现过类似的情况吗?评论区聊聊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