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30阅读
  • 0回复

[港城杂谈]趁父母不注意,11岁熊孩子花光40万卖房款!后续来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安安610
 

发帖
1000
港币
1429
威望
4354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0-03-10

随着各地开学时间延后

中小学陆续启动“网课模式”
线上教育资源丰富、操作便捷

却能让未成年人“名正言顺”与手机接触
本应在线上课
却一“不注意”就切换到游戏界面
偷偷进行游戏上的消费


因为打赏主播和玩手游,宿迁泗洪11岁的小北(化名)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将父亲的40万卖房款偷偷花在vv租号、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多个平台。截止目前,已有平台联系家长退款。
视频平台:
主动联系退款 设有青少年模式
3月8日,小北的伯伯盛先生表示,相关视频平台的工作人员已经与其联系,表示通过该账号的送礼记录、评论等内容可以很大概率确认是孩子进行的送礼行为,愿意退还打赏的钱款197372元,让小孩的父亲将个人信息及银行账号发过去,收到之后15个工作日内退款。

而对于未成年人的使用,不少视频平台有青少年模式可供选择,每天使用时长不超过40分钟,晚上10点至早上6点无法使用;无法进行打赏、充值等操作;无法进行直播。
VV租号:
租金已发放给号主 不能退款
此外,盛先生说小北在VV租号平台上租用各种游戏账号也花了五六万元。对于这笔钱,VV租号的工作人员回应称,平台要求实名制,不允许未成年人进行租号服务,但有些小孩可能会利用家长的身份证号来登录,这些他们无法控制。
作为为号主和租客提供游戏账号信息的平台,每笔订单结束之后,租金都会发放到号主手中。目前,vv 租号等其他几个游戏平台答复是不能退款。“对方说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钱已经给人家号主了,没办法退。”盛先生很郁闷,“孩子玩 7 天时间花了 5 万块钱,一般农村家庭谁能受得了。”
腾讯游戏:
家长正对接 设有成长守护平台
对于因玩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充值花掉的数万元,客服声称,需要小孩的家长与他们联系,提供相关证据之后进行处理,退款的具体事宜则需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家长进行沟通。同时,腾讯游戏的客服表示,这两款游戏都接入了未成年人健康系统,和平精英不允许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登陆;王者荣耀规定13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每天上线不得超过1个小时,13至18周岁不得超过2个小时;游戏内则会出现建议用户合理充值的提醒。
为了更好的对未成年人玩游戏进行监管,他们还推出了成长守护平台。家长在绑定了自己的手机号、验证了孩子的身份证姓名信息后,可以对孩子设置守护方案。守护方案具体能力包括限制登陆时长、时段,限制消费金额,对孩子所有游戏一键禁玩等。如果系统检测到未成年在游戏内有一个大额消费,也会给家长发出短信或者系统提醒。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平台与家长需共同守护
报道称,盛先生的侄子用于游戏和直播平台的手机账号都是家长用自己身份信息注册的手机号,这也使相关平台无法确认其未成年人的身份,导致孩子可以大量充值消费。2019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玩家必须严格实名注册、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不仅需要平台加强规范管理,同样也需要家长做好未成年人的守护工作。

随着网课的大规模开放苏苏注意到
近日,父母“钱袋子”失守事件
出现地越来越频繁



1
“本来想着给8岁不能自立的小孩看病的钱,但是被大儿子充值了6700多元,这个钱退回来的话,就给小孩去看病。”
近日,来自河南周口的毛女士反映,受疫情影响,12岁的大儿子从2月6日开始通过手机上网课。2月17日至19日,孩子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机玩和平精英和王者荣耀游戏,并陆续充值了六千多元,这给并不宽裕的家庭带来不少负担。
毛女士家里有3个孩子,8岁的二女儿因基因突变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另有一个1岁多的宝宝还有90多岁的老奶奶需要照顾。家里平日靠其丈夫和公公盖房子赚取微薄的收入。
事后,毛女士批评了大儿子,并联系到游戏客服,对方收集了相关充值信息,表示会在15个工作日内联系反馈,但至今尚未答复。毛女士表示:“6千多块钱对别人家来说可能不算大钱,但对于俺们家,不是个小数目,这钱急着给妹妹看病。”
2
2月15日,常州市天宁公安分局局前街派出所接到市民吴女士的报警,称她银行卡被绑定的ipad账户盗刷了一共268元,民警通过查看其平板电脑内APP STORE,发现吴女士从2月3日至今消费6笔,共计268元,而这几笔钱都是用来为一款游戏进行充值。民警在吴女士的ipad上再次下载该游戏,发现近期仍有游戏记录,并且在吴女士的微信中还有2笔该游戏消费,微信也没有发现被盗现象。经民警提醒,吴女士才意识到应该是自己的孩子在打游戏时使用其账户购买游戏装备。
相似的“钱袋子”失守事件在次日再次发生。2月16日,常州市天宁公安分局局前街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陈女士的报警,称其银行卡有2000元不是自己的消费记录,以为银行卡遭遇盗刷。民警立刻前往陈女士家中,通过查看其手机的消费记录,发现这些消费记录均是通过微信支付的方式用来充值一款网络游戏。民警提醒陈女士家中是否有孩子玩游戏,经民警提醒,陈女士才想起几天前,她的儿子拿了她手机玩了很久的游戏,原来这2000元是被陈女士的儿子偷偷购买了游戏装备
3
“当时她同学的QQ被黑了,然后邀请她加入粉丝群,粉丝群里面就有人诱导她玩个返利的游戏。什么刷一百就返一千,就这样刷了两万块钱,就几分钟。”女孩父亲周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女儿用手机上网课时,误入了一个QQ粉丝群,进群之后,被骗子以“红包返利”为由,短短几分钟时间骗走了2万元。


发现女儿被骗后,长沙市的周先生赶紧报警,通过查看周先生提供的女儿和对方的聊天记录以及转账记录,民警当即判断,这是典型的“红包返利”诈骗。民警介绍,此类骗局近期多瞄中了未成年人下手,一方面是因为未成年人在家期间经常会使用家长手机,因此很容易给骗子下手的机会,同时,由于未成年人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很容易听信他人言语,步步诱导未成年人落入圈套。民警提醒广大家长,要多多陪伴孩子,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同时,家长要设置相对安全性更高的支付密码,避免孩子不小心落入骗子的圈套。

前车之鉴
“管孩子不是钉钉子,只管敲就行。”

“不让去网吧,我就窝在家;说是上网课,转身奔游戏;父母手机瘾,凭啥管着我;不让玩游戏,我就看直播……”如何正确引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如何让孩子把握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诸多正向效应?如何在严格监管和良性互动中,引导未成年人平衡学习和娱乐?
关于这一话题,我们有太多疑问。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与未成年人自制力较差、个别游戏厂商的商业利益高于社会责任的心态、父母关爱不足等多重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打造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仍然需要家长、教师的配合,需要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 因此,尝试给孩子设立了一套玩游戏的管理办法——例如,用孩子的表现积分来兑换游戏时间等,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样,家长也需要在孩子面前作出表率,合理游戏,起到示范作用。企业应该做的是,从技术上构建最为严格的监管防护体系,规范未成年的网络使用行为。此外,要在生产的内容上需要下足功夫,不断丰富游戏内容,使网络游戏的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培育出优秀的数字文化内容。 “管孩子不是钉钉子,只管敲就行。”企业要勇于担责,家校需有勇气承认教育中存在的缺失,共同合理疏解,正确引导。


“网课”虽然要上但更重要的是家长的陪伴!来源:江苏警方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