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游客过度取纸,北京的天坛北门、南门、西门三座公厕共安装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游客站立在特定的识别区,通过屏幕识别人脸,机器下部会自动出纸,出纸长度约60厘米。天坛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用结束后,如反映良好,则全园推广。(3月19日《新京报》)
拿厕纸先“刷脸”,当人脸识别“黑科技”运用到卫生纸这小事上,难免会有科技进步和素质悲哀的“相对论”情绪泛起。更多声音表达的是,那些被装进厕所里造价不菲的人脸识别机是不是大材小用?在他们看来,投币取纸机不仅性价比高得多,还有进账,更可以让游客拿厕纸时量入为出。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投币取纸机都像是“多赢”,但为何方案解决者是人脸识别厕纸机?这并非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毕竟人脸识别的技术含量要高出不少,门槛也更高。真正的原因,在于当下政府积极推行的“厕所革命”。
“厕所革命”是政府“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的务实之举,它旨在带动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整体建设水平,同时也落脚群众素质的改善。这项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行动,“免费”是其主要标准之一。这也深受大家好评。因此,能快速解决卫生纸浪费的投币取纸机,和“免费”的宗旨有所背离,这也给了人脸识别机用武之地。
用人脸识别机的科技性手段来管理一张卫生纸,不能称之为浪费公帑。公共厕所里的免费卫生纸被无度浪费,这种素质问题靠舆论压力和宣传说教,都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人的习惯是长期养成,它无法在短时间内被纠偏。但免费卫生纸又不能断供,如果靠专人进行现场监督,又构成更宝贵的人力资源浪费。与其这样,真不如让人脸识别机以尝试的姿态“上岗”。
加大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是政府的义务,而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也是政府需要思考的地方。一张免费的卫生纸,就承载了这方面的诸多考量。人脸识别机并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用试验的方式,来探讨公共服务产品派发的可操作性,并能够以更多受众认可的方式,来履行管理的职责。我们也无需从几万元的机器成本到几毛钱的卫生纸价钱的巨大落差上看待问题,高科技产品的运用,从来就没有挑肥拣瘦的矫情。而从公民素质培养的长远性而言,这也是一笔值得的投入。
不过,也不是没有问题。据报道,有些人脸识别厕纸机就已遇到无法使用的窘况。看来,打造中高端科技产品的供给侧改革,还真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