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有很多家长都跟我说: UX<-jY#'V
你太厉害了,怎么做到一个人带俩娃的,简直无法想象?我们家三四个大人带一个娃累得人仰马翻,娃还是哄不好,不敢想还要第二个。 k*\)z\f
首先我没有多厉害,带娃这件事虽然很累,但也完全做得到。 J]{<Z?%
问题就出在你们家“三四个大人”身上。 ;FF+uK
带娃这件事很妙,带的人越多,反而越累,越带不好。 j|N<6GSke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人多力量大吗? $ Y^0l
NO,NO,有些事情,恰恰是人多力量差!尤其是养娃。 BGwD{6`U
1 #d/T7c#
各有想法,内耗严重 re}PpXRC
就算不提新一代和老一代人带娃方式的巨大差别,就算是同一代的妈妈,带娃的理念也会有很大不同,一个家里人越多,想法就越多,意见就越多。 ?TK`s Gy
娃一哭,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 bqp^\yu-E
有的人觉得是饿了赶紧喂奶 &/)B d%
有的人觉得困了要哄睡 {&B_b|g*fW
有的人觉得是无聊了要逗一逗 V3r)u\ o'
有的人觉得抱出去玩肯定就不哭了 >w,jaQ
…… h{$k%YJ?
如果只有一个人,那好办,尝试嘛,这样做不行,换一个方法试试。
_<Ij)#Rq7
但是人多意见多,问题的焦点容易从“怎么做才对”滑向“要听谁的”的问题,这就变成了权力斗争。 XuHR
权力斗争的故事就狗血了,充满了结盟、背叛、冲突、……大半精力要用在和人搞斗争上,不累才怪。 TJZ~Rpq
2 (c^ {T)
容易对宝宝过度关注 v-q-CI?B#
人手多,就会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效果,围着娃团团转,比着赛着对娃好,慢一步好像显得自己不积极似的。 <p/2 hHfiD
这种过于及时的响应,过度的外界安抚,过于频繁的哄逗,这对宝宝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 3/yt
其实只有三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对安全感的要求比较高一点,当宝宝慢慢熟悉这个世界的时候,需要逐渐开始锻炼他们的各种适应能力和安抚自己的能力了。 "19#{yX4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的神经可以粗一点,面对刺激可以不那么激动,感到孤独可以知道怎么排解,明白疲劳可以学会自己放松,不要一直那么敏感脆弱,鸡毛蒜皮的事儿就直接崩溃了。 lz36;Fp
但是太多人关注,总有人哄着的结果就是,宝宝无法发展出适应环境的能力,无法学会安抚自己,成为不会自己玩,整天要哄要抱,粘在身上的娇气娃。 -qHG*v,
最后还要被吐槽不乖难带,太冤枉了有木有,你们根本没给俺机会呀! Rt&5s)O'
3 |0}7/^
倾向于用战术上的勤奋 m.1-[ 2{8~
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6:.u.b
人力资源一多,人海战术就成为一种选择。 d!Gy#<H
不哄着不睡?那就接力哄 v>Kh5H5e~
不抱着就哭?那就轮流抱 A*81}P_
不爱吃饭?那就追着喂 \0_jmX]p
用不着探索带娃的技巧,用不着去试图听懂宝宝的语言,更犯不上训练宝宝的好习惯,反正人多,无论娃怎么折磨人,咱都能受得住,大不了车轮战,三班倒,累也累不到哪里去。 o^*:
问题既然可以简单粗暴的解决,花心思去训练好习惯反而成了一件很傻很没必要的事情了,一天一天的用人海战术捱下去呗,然后给自己灌点鸡汤说:现在累点没关系,长大就好了。至于长大是多大,就只有天知道了。 n ]D io
4 ']+!i a
有些人帮不了什么忙还要添乱 #=33TvprR2
带娃这件工作,并不能够总是平均分配,完全遵循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原则,如果娃儿只吃你喂的奶,只能被你哄睡,你就无可避免的要工作量大些。 '<uM\v^k
那些能力不行的人呢,就比较清闲了。 SE6(3f$
闲着看看手机追追电视剧也就罢了,最怕的是清闲之余找不到存在感,非要找点事情来刷一刷。 $e--"@[Y
譬如把别人辛苦哄睡的娃叫起来嗨 !J X7y%J
譬如总是异想天开的拿个不靠谱的东西给娃吃 /~f[>#
譬如什么都不干但是整天挑别人带娃带的不对 Ak kF6d+
总而言之,每天要搞出点参与感,抵消一下没有带娃能力的尴尬。 Z~8%bfpe
这样的人的存在纯粹是拖后腿的,还不如没有。 X"r.*fb;N
5 H-v[ShE
人际关系复杂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DLqH*U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越多,江湖恩怨也越多。 j u"?b2f
如果只有妈妈带娃,那么只有一对关系,妈妈和宝宝,这是最简单的,妈妈顾好宝宝就可以了。 o9]32l
如果爸爸妈妈一起带娃,也相对简单,什么事夫妻两个一商量就OK了。 oSkQ/5hg.
如果再加一个人,譬如奶奶,复杂度就陡然增加,妈妈不光要处理亲子、夫妻、婆媳三个关系,对于婆婆和宝宝的关系,爸爸和宝宝的关系,她也是要多少参与的。5个关系虽然有轻有重,但是要都顾得很好已经很难了。 4Y2I'~'
这时候再加一个人,譬如姥姥,关系就已经乱成一片网了。 bM:4i1Z
当妈妈的,除了之前那些,她还要顾及到姥姥和宝宝的关系,姥姥和奶奶之间的关系,以及姥姥和自己丈夫之间的关系,加起来就是8个关系。 r Dlu&
看着就晕,这一天得想多少事儿啊!能不累吗? V+@ }dJS
6 g}gGm[1SUo
人不光是资源,也消耗资源 UntFkoO
人多不光力量大,人多负担也重啊! 7Hgn/b[?b
每个人的吃喝拉撒睡,都要消耗各种资源,有些容易被看见,有些就很难被看见。 Dc$q0|N=z
多一个人,每天就要多做两个菜,多刷好几个碗。 C<I?4WM
多一个人,你收拾屋子洗衣服擦地板打扫厕所扔垃圾的频率就要更高一些。 6-TYOUm
多一个人,家里的活动空间也显得窄了许多,隐私空间也少了很多,起码会多一个人和你抢卫生间。 R9#ar{
多一个人,注意力的资源都要被消耗许多,多一个大活人,你总不能不理他吧,一个人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分一点就少一点。 d^!k{Qx'
所以,多一个人帮忙,到底是有帮助,还是拖后腿,那还真的不一定呢。 Dykh|"
7 xU0iz{9
那么到底几个人带娃合适呢? <g;,or#$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im{(0h
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娃是否习惯差,二是你是否带娃业务熟练。 h$6'9rL&i
这两个条件互相交叉,会形成四个条件。 {f)aFGp
如果娃习惯又差劲,你又是新手,那也只需要一个人来帮帮忙,搭把手。 Haekr*1%
娃习惯很差劲,但是你是老手,或者娃是天使娃,你比较新手,这两种情况,妈妈一个人是可以搞定的,就是累一点,累会逼着你改变,你的熟练程度,和娃的习惯都可以得到调整和变化,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 dh [kx
但是如果人一多,有了拐杖,就没动力自己走路了。 dg|x(p#
如果最后能调整到,娃又习惯好,你又是熟练工,那真的不要太轻松,你甚至可以准备考虑做些其他事情,或者带两个娃挑战一下了。 n8_X<jIp3
其实带娃这件事,顶多也就需要一个半的人力,夫妻两个绝对能胜任,只不过很多人早早的把后援军拉过来,把娃儿爹的工作给顶替了,然后搞得娃习惯差,家庭关系一团乱七八糟,一地鸡毛。都是人太多惹得祸。 J@E]Fl
我记得很久以前有个话题挺出名的,说为啥在中国是一个团队来带娃,而外国妈妈都是一个人带一个团队的娃。 C/qKa[mg
答案有很多啦,说外国妈妈用的东西好,带娃理论好,身体素质好,社会环境好等等。 *i:8g(
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观念认知的问题。 &ZkJ,-
外国妈妈觉得娃是自己决定生的,就应该自己养,周围所有的妈妈都是自己养娃,自己也可以做到,老人有老人的生活,请老人来帮忙还抹不开脸。 3\
Mt+!1{
中国大多数人,包括当妈妈自己,都不大相信妈妈一个人可以带娃,觉得一个人带娃一定很惨,默认一定要有人帮忙,甚至很多人帮忙才搞的定。其实很多都是想出来自己吓自己,自己带娃真的没有多可怕。 [MwL=9;!H
我也是个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独生女,吃苦能力真心比不上老一辈,但是我个人感觉,一个人带娃感觉挺好,反而会比有人帮忙更轻松。 8#Z)qQWi_t
生果果的时候,我妈来照顾我月子,我当然是很感激很感激啦,但是出院第三天已经开始心累了,整天我妈要喂孩子吃小药,抱着不撒手,抱怨女婿太懒,念叨老大不听话,吓唬我不注意坐月子以后要做病……我还没出月子就很想给她改机票,我很爱我妈,但是面对她我真的需要很多忍功。 yI#qkl-
她在果果一个半月的时候回国之后,我开始调整果果的作息睡眠,白天带她出门逛街购物逛公园串门子,不要太开心。我们夫妻两个甚至带着三岁的毛头和4个月的果果,自驾搬家从美国东部搬到中部,车程超过17个小时。 KB :JVK^ <
是很累,但是我们可以做到。 0a8\{(w
相信自己可以带好娃吧!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Tj_K5uccU}
带娃不是搬木头,并不是人越多越轻松。 .KC V|x;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