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6阅读
  • 17回复

[港城杂谈]为了这件事,13岁儿子大方花了5万元!这笔钱是他的救命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1966
港币
794
威望
5679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7-07-04

看到支付宝的一长串账单,李先生头都大了。今年5月27日至6月24日,他的小儿子成成(化名)用他的支付宝给游戏充值了近5万元,最大一笔9999元,而这笔钱本来是给成成做心脏病手术的“救命钱”。目前李先生还在和几家游戏公司联系,希望能够退款。


▲5月27日的支付记录,最大一笔9999元。

一下午游戏充值2.6万元


在龙华区一间农民房里,记者见到了李先生。今年5月份工厂停工,到现在他还处于失业状态。5月22日,他回湖南邵阳老家,看望老婆和小儿子,发生了一件麻烦事。


李先生说,13岁的小儿子成成在老家读书,孩子妈妈则回去陪读。


回到家中,每逢放学和周末,成成就粘着爸爸要玩手机“平常不怎么见孩子,孩子玩一下手机就当是增进感情。”李先生说。


待到6月24日他回深圳后,翻看支付宝账单发现,回家这近一个月时间,有将近50条转账记录,少则五六十元,多则近万元,总额超过4.7万元。


▲李先生整理了长长的游戏充值账单。


经过仔细查看,李先生才发现,这50条转账记录多花在了游戏充值上,最早的六笔转账记录发生在5月27日下午4时多,这几笔账单堪称“凶猛”,合计2.6万元,一笔3100元,两笔各5000元,最大的一笔9999元。


而其中四笔共2.3万元的转账全部花在了一个叫“新大主宰”的手游上,李先生这才回忆起,6月27日正是周末,成成嚷着要玩手机,李先生也没想就给了他。


这么多转账记录,为何李先生没一点察觉?李先生猜测,成成在他身边可能早就记住了支付密码,而且短信提醒可能也被孩子随时删掉。


5万元本是孩子“救命钱”


李先生说,成成大概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玩游戏,起初只是玩免费游戏,李先生觉得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不想管孩子太严,去年成成又回老家读书,也许是在老家无聊,孩子才开始沉迷游戏。


在支付宝里,李先生绑定了4张银行卡,卡里的钱总共也就6万多元,这五十笔账单发生在三张卡里,光成成偷偷花掉的钱就差点“掏空”卡里的存款。


在深圳打工二十多年,李先生一直做的是五金行当,夫妻俩一年能够攒下六七万元。加上成成游戏充值花掉的钱,夫妻俩也就十多万存款。


这十多万元存款,在李先生看来,是成成的救命钱。2004年成成出生时,发现有兔唇。当时没有钱做手术。2005年,李先生经人告知,在深圳第二人民医院有富士康赞助的免费唇腭裂手术,成成遂在二院做了第一二期手术。


手术之后,成成说话还是有些不清楚,李先生夫妻打算给孩子做喉咙咽部的第三期手术。2012年,李先生带成成在医院检查时发现孩子有心脏病,之后家里的积蓄多花在了心脏病手术上。


李先生说,成成也不是总要玩游戏的,他喜欢穿溜冰鞋溜冰,可检查出心脏有问题后,也不敢让孩子玩太费力的户外活动,孩子在家也只能靠玩游戏打发时间。


至今,李先生还在为孩子的第三期手术和之后的心脏病手术努力攒钱,没想到成成却为了游戏花掉了近5万元。李先生和几家游戏公司联系,争取把这笔“救命钱”拿回来。目前,李先生已经向腾讯公司、上海恺英网络申请退款,并提供了转账记录等凭证,“腾讯说正在调查当中,恺英直接拒绝了退款。”李先生称。


昨日,深圳市消委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投诉分析数据,统计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22日。



保护未成年人的三重“技术护栏”


今日,腾讯将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12岁以下每天限玩一小时, 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录。与此同时,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


护栏一:
实名制

“人、证、脸”合一  


深圳知名法律评论员张兴彬律师认为,未成年人在民法中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像成成这样为游戏充值短期消费这么大,且消费没有得到家长认可,家长可以撤销孩子的支付行为,要求游戏公司退款。并且根据现行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在张律师看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游,应该在游戏登录这第一环节扎实“篱笆”。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保存用户注册信息。


不过,不少家长仍担忧,孩子一般玩游戏使用的都是家长的手机,可以绕开身份注册这一障碍,此外,还有未成年人可以从网络得到他人的身份信息,以此顺利登录游戏。


“我认为游戏公司应改进技术,让实名制真正落地”,张律师认为,在游戏登录环节,不仅要实名注册,还可通过上传照片或人脸识别,保证人证合一。


昨日记者就是否可引入人脸识别等技术强化实名认证咨询了腾讯公司,腾讯公司回应,实名认证方面,非认证用户或认证资料提交不全的用户,将需要在限定的10天内完成实名认证,否则将按12岁以下未成年人账号处理。后续用户必须要通过实名认证才能恢复其成年人账号功能。


“现阶段,我们将通过身份证和后台数据进行综合判断,来加强实名认证”,腾讯相关负责人透露,其他强化实名认证的举措正在排入开发计划,在合适时机将披露进一步细节。


护栏二:
防沉迷

家长一键禁玩


日前,近来遭到不少家长批评的腾讯旗下热门游戏《王者荣耀》宣布启动“最严”防沉迷措施,腾讯相关负责人介绍,用户需提交身份证信息实名认证,他们还将综合后台数据进行整体判断,12岁以下(含12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一小时。


升级后,家长通过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绑定,并掌握孩子游戏登录和充值状态。同时,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从而实现家长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


此外,对未成年人可通过使用小号、新注册账号等方式,瞒过家长,绕过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的约束,这位负责人表示,从此前后台数据及家长回访情况来看,这类问题并不明显。但为了更好地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成长守护平台将于近期再次升级。


护栏三:
缓支付

大额充值次日到账


在游戏中获得成功感,再加上好玩的天性,在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张小梨看来,未成年人面对游戏的诱惑很难抵挡,再加上新一代对网络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好,家长也防不胜防。


张小梨认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首先要家长做好监管,未成年人对网络支付没有“钱”的概念,家长要保管好支付密码。


“我建议在游戏充值支付上设置‘缓支付’环节”,张小梨建议,如果游戏支付产生大额消费,相关部门可设置次日到账,以便家长及时发现并申请撤销支付。


目前,《王者荣耀》还计划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张兴彬律师建议,相关部门可设置“消费警示”,如游戏支付出现大笔消费,超过家长所设定的限额,游戏公司客服可电话联系家长是否本人操作,以免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

家长可以做点什么


http://image2.135editor.com/cache/remote/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pfZ2lmL3lxVkFxb1p2RGliRWxVcnhnREU0UWVLQmZmM2VoS0JjeEtkR2htTWJUQ0Z0RjF5NEJZdmlhYjFJYkRIdVN2cVl5ckZVRmRpY1NPck9NQUJ6SDJuZllWbTBBLzAuZ2lm"); background-size: 100%; background-position: 0px 5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1

手机游戏可以玩

引导陪伴更重要


“对待手游,一刀切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深圳心理咨询专家王守莉认为,适当地让孩子玩手游,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孩子在游戏角色中吸取积极向上的品质,并将这种品质带到现实生活中,带到日常的待人接物中,是家长应给孩子培养的正确游戏观。


说到未成年人玩手游,深圳市公共服务人才学院客座教授、心理咨询师王留锋表示,让孩子适当地有控制地玩游戏,可以达到陪伴孩子成长的作用。


王留锋说,除了天然的好奇心,孩子玩手游要看他在游戏里获得什么,“有的孩子可能在学校成绩不好,在游戏里却一领风骚,可以刷存在感;有的孩子缺乏父母陪伴,在游戏里可以找到情感依赖。”


这就需要家长了解孩子玩游戏的心理,不能站在游戏的对立面说游戏是“洪水猛兽”。如果孩子是缺乏父母关爱而沉迷游戏,家长就要在情感上多补偿,“孩子在心理上缺乏什么,家长就应尽快补位。”王留锋说。


王守莉建议,家长应理性、智慧地引导孩子,在游戏里培养正确积极的价值观,首先孩子玩哪种游戏,家长应该牺牲一点时间亲自上手,了解游戏的健康度,可以陪孩子一块打。给孩子立下规矩,什么时候打,一天打多长时间,让孩子在游戏这件事上能上能下,离开游戏也可以心平气和不沉迷。


从心理角度,张小梨建议家长科学引导孩子的游戏观,多培养孩子运动、阅读,或通过陪伴孩子一起进行课余爱好,“挤压”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时间。


可能有家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出于宠爱让孩子玩游戏,张小梨表示,这种做法不可取,家长应给孩子立规矩,赏罚分明,不要过于溺爱孩子。

http://image2.135editor.com/cache/remote/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pfZ2lmL3lxVkFxb1p2RGliRWxVcnhnREU0UWVLQmZmM2VoS0JjeEtkR2htTWJUQ0Z0RjF5NEJZdmlhYjFJYkRIdVN2cVl5ckZVRmRpY1NPck9NQUJ6SDJuZllWbTBBLzAuZ2lm"); background-size: 100%; background-position: 0px 5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2

如果已经沉迷了

亡羊补牢也未晚


如果孩子已经沉迷游戏,王留锋建议家长用加重孩子游戏成本的方式引导孩子。


“例如,有个孩子沉迷于看动画片,他父母就说如果看可以看,但看完要写800字的心得体会,孩子一听马上就不看那么多了。”玩游戏也可以借鉴类似的方法。

http://image2.135editor.com/cache/remote/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pfZ2lmL3lxVkFxb1p2RGliRWxVcnhnREU0UWVLQmZmM2VoS0JjeEtkR2htTWJUQ0Z0RjF5NEJZdmlhYjFJYkRIdVN2cVl5ckZVRmRpY1NPck9NQUJ6SDJuZllWbTBBLzAuZ2lm"); background-size: 100%; background-position: 0px 5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3

支付密码保密

充值要有底线


在防止孩子非理性游戏消费上,王守莉表示,家长可以给孩子一点零用钱用于游戏消费,给孩子一些自由度但要设置底线,在零用钱的额度之内花费,不能用大人的钱。


如果做不到的话,或孩子对游戏产生了心瘾,家长还是要对支付密码保密,孩子毕竟自制力比较差,有了网瘾后会对游戏产生病态的执迷。



5条评分威望+5
志贤欧巴 威望 +1 - 2017-07-04
小志贤 威望 +1 - 2017-07-04
我是妖孽 威望 +1 - 2017-07-04
风神娱乐 威望 +1 - 2017-07-04
sherrymao 威望 +1 - 2017-07-04
离线时天
发帖
24
港币
10
威望
33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7-04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发帖
4790
港币
1795
威望
12896
来自
张家港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其他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7-04
苹果绑定支付宝不是需要指纹吗?难道我落后了?
离线吐槽君

发帖
3124
港币
1748
威望
8911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7-04
很好,终于有有效防护的措施了之前还一直在想,怎样才能使两个矛盾平衡,没想到人脸识别这个好办法

发帖
2001
港币
725
威望
5352
来自
张家港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事业单位员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7-07-04
现在哪个网页没有游戏的跳框出来?都烦死人啦!

发帖
2619
港币
1081
威望
7277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7-07-04
开发游戏就是为了赚钱,哪有什么登录限制,就算有,那家长也不一定会弄

发帖
1816
港币
2050
威望
9595
来自
杨舍镇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7-07-04
语音播报真好

发帖
2671
港币
1288
威望
8609
来自
张家港
人生阶段
恋爱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7-07-04
不是自己的钱花起来一点都不心疼,每次花钱大手大脚,这些游戏为什么需要这么大笔钱玩呢?
离线黄昏鹿场

发帖
2114
港币
814
威望
5642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7-07-04
监护人用手机打发陪伴孩子的时间。那么这是游戏公司的错?

发帖
1996
港币
891
威望
5997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7-07-04
现在的家长也真是的,他要玩你就给他呀?怎么为人父母的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