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至10月,云南的市集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新鲜的、平民(重音)的菌子。奢侈的云南人把野生的菌类称作“菌儿”,人工培植的菌类才叫做“蘑菇”(并对后者表示了对待真皮和人造革一样差距的轻视)。外地吃货们对着各式各样见都没见过的菌子的照片流下了悲伤的口水。但是,菌子到不了咱家里,咱们还不会自己跑去菌子家里么!至于该怎么买怎么挑怎么炒怎么假装不是第一次吃菌子怎么才能看到跳舞小人儿(咦?),来来往下拉,咱们根据市场常见程度来挨个聊
^sv|m"
g-3^</_fZ
▐ 鸡枞菌
UiU/p
鸡枞菌又名鸡肉丝菇,平民菌子第一号人物,一般食用的是如下图灰褐色、长直柄、顶戴头的这种:
18$d-[hX

白蚁伞,鸡枞菌的一种

市集上的新鲜鸡枞菌
看名字就知道这菌儿自带鸡腿一样的鲜美味道,又没有骨骼肌那种坚(难)韧(嚼)的口感。简单撕成菌丝搭配着炒个瘦肉,这种清淡系最能发挥它的优势。又或者配上切成丝的新鲜茭白和小瓜打个汤,只需要一点点盐来调味就能喝上媲美鸡汤的菌汤。

鸡枞炒瘦肉

鸡枞小瓜汤
当地人还会把新鲜鸡枞用油和辣椒、花椒、八角等调味料一起干煸,熬制成油鸡枞,保持菌子的鲜美吃上一整年。当然,油鸡枞的味道和口感会根据菌子的多寡、原料的新鲜度、制作的火候、调味的浓淡而有相当大的差别。想买特产的吃货们一定要认真甄别,各处试吃,找当地人信得过的铺子买哦!
14$%v;Su4

油鸡枞
▐ 白参菌
又名裂褶菌,已经成功实现人工培育的平价鲜菌子。长得像小巧的纸制折扇,很喜欢一层一层地挤在一起(因为裂褶菌着生方式是层生)。白参菌的味道清爽,纤维感不重,各种食疗价值被吹得是天花乱坠眼花缭乱——但是对于吃货来说,好吃就行了。

新鲜白参菌
\p^V~fy7rU
当地的特色菜品是用白参菌来蒸蛋羹:直接在云南特色小汽锅里浅浅打匀半锅鸡蛋液,浸入扯碎的白参菌撒上薄盐后便直接上锅蒸;热力先把白参菌蒸熟渗出汁水,汤汁再把蛋液稀释成嫩蛋羹;起锅时撒上葱花,靠热力和汤汁浸透。这样蒸出来的白参菌蛋羹不仅口感鲜嫩,嚼来还有山野清香,挖一勺浇到饭上,一口气便能吃掉一大碗!(饭桶本质暴露)
-"-.Z

白参菌蒸蛋羹
▐ 榆黄蘑
榆黄蘑颜色鲜亮,它的味道有着特殊的香味,吃起来口感细腻纤维感偏重(我觉得跟秀珍菇还挺像的)。别看榆黄蘑小小一朵,烹调时却能够吸饱一蘑菇的汤汁,咬下时溢满一嘴的菌香。

新鲜榆黄蘑

榆黄蘑炒蛋
VuLb9Kn
▐ 奶浆菌
s,R:D).
市场上见到的奶浆菌学名叫做多汁乳菇(Lactarius volemus),据说因为伤口都会流出乳白色类似牛奶的液体,因此得名奶浆菌。由于店家速度发现并拍开了我伸向奶浆菌的恶魔之爪,不能帮大家检测断口流汁的传闻,我很惭愧。

新鲜奶浆菌
如图所示,奶浆菌看起来一点也不白,闻起来一点也不奶,吃起来一点也不浆,在各类食用菌子中是个非常神奇的存在——因为它的口感是木……木……的……别的菇都是丝滑纤维的口感,奶浆菌吃起来就像豆干一样。所以处理这个菌子非常考验厨师的手艺——酱汁浓稠度的调配、猛火爆炒的时间——需要非常高的技巧才能体现它浓郁的菌香和厚实的嚼劲,一不小心就会因为炒过火而使得口感更加干硬。(很好奇会有喜欢吃这个豆干菌子的小伙伴么,大家评论里来交流一下呗)
+!).'

酱爆奶浆菌
wm@m(ArE=
▐ 青头菌
pl8b&bLzi
看到青头菌的时候我很激动——吃这个能见到跳舞小人吧!你看伞盖上那微微透出的青色,看着就像在说“你们这些烦人的凡人,离我远一点!”
Iv6 lE:)

新鲜青头菌
然而我错了。这是云南百姓常见常吃、广受欢迎的普(无)通(毒)菌子。虽然看着吓人,其实青头菌味道鲜美、肉质丝滑,还带有清新的草木香气,可以说是大自然出品的绿色包装青草口味版菌子了。有些人喜欢吃还没开伞的小青头菌,觉得肉质更细更嫩,而有的人会推荐吃微微开了伞的成熟青头菌,菌子自带的香气更加浓郁。至于做法也是简单地配素酱炒,凸显其山野之味。
=DwLNyjU4

酱炒青头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