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68阅读
  • 1回复

【提醒】微信上这6件事做不得!有人做了前4种被判刑或拘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1996
港币
891
威望
5997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 本帖被 大港城·小辣椒 从 港城茶座 复制到本区(2017-10-12) —

  朋友圈晒晒娃、分享下图片,若有不慎,这些小的举动没准就能给你带来“灾难”;

  微信群里侃侃大山、开开“玩笑”,如不当心,三言两语就足以送你坐牢......

  10月8日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开始施行。新规明确,互联网群组“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以后,微信上哪些消息不能再发了?

  除此之外,微信上还有哪些事情做不得,你都清楚吗?

1、微信代购彩票被判刑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日前审结一起微信代购彩票刑事案件。被告人罗某、王某、李某、刘某在未取得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擅自发行、销售彩票,分别被判处一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罗某、王某、刘某、李某违反国家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经营罪。据此,法院遂作出上述裁判。

2、微信上不可销售香烟

福建小伙张某未获烟草专卖许可,通过利用网络微信、QQ等方式与他人交易并邮寄发货,非法经营香烟数额24万余元,违反国家法律禁止性规定而被公诉。

近日,安徽省舒城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张某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3万元;非法所得10万元,予以依法没收。

烟草作为特殊商品,必须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才能进行销售,而且必须“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微商们千万不要通过微信等互联网形式销售香烟,这是法律法规严厉禁止的。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微信代购医疗物品需相关资质

有人因售卖美瞳被起诉

日前,江西南昌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擅自销售美瞳的网店店主盛某某,被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依法提起公诉。

据悉,2015年至2016年7月间,被告人盛某某在未取得相关资质的条件下,在淘宝网店“海外代购超市”购进美瞳产品,并在网络平台对外销售,非法获利1万余元。

据了解,美瞳属于医疗器械产品,直接接触眼角膜,有较高的风险,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在获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销售。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根据该条例,未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或追究刑事责任。

4、微信上这类消息千万别发!

已有多人被拘留

从10月8日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开始施行。

新规明确,互联网群组“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2016年9月4日晚,张强(化名)在北京昌平区回龙观半壁店一出租房内玩微信。当他使用“本·拉登”头像在某微信群聊天时,一个网友说了句“看,大人物来了”。于是,张强就顺着这句话,发了一句“跟我加入ISIS”。因这一句开玩笑的话,他却被追究刑事责任,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辽宁沈阳青年吴某用微信建了一个100余人的微信群。群员马某在群中每天都发布“有大片看”的信息,向群员收取数十元会费,每天向交钱的人发送淫秽视频。群主吴某因视而不见,涉嫌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被警方依法予以刑事拘留。

......

微信上发言要担负法律责任,所以群里的伙伴们今后说话一定要注意!

5、身份信息、位置信息、孩子照片

统统晒不得!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车票、护照、飞机票等,但这些票据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都含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借助特殊软件,便能轻易读取。

微信上的“所在位置”功能,可以跟朋友分享你在哪儿,但如果你旅游、出差了的话,也等于告诉别有用心者、小偷“这人不在家”,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陌生人叫出孩子名字搭讪”的新闻屡见不鲜,不法分子很可能是通过父母的朋友圈知道的。家长发布孩子照片、文字记录时,无意间会泄露孩子的相貌和姓名。

6、朋友圈投票有猫腻

已有人盯上你的个人信息!

  在微信朋友圈,你有没有为朋友家的孩子投过票?或者为自己家的孩子拉过票?不知何时起,朋友圈拉票变成了一种常态。而媒体调查发现,朋友圈投票早已蜕变成“传销式”商业活动,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的风险,成为“黑色利益链”牟利的工具。

  评选最萌宝宝之类活动的主办方多是早教中心、民办幼儿园、儿童摄影店等,作文比赛、才艺比赛之类活动的主办方大都是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可以说,这些评比投票活动完全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更有甚者,对活动参与者的个人信息打起了歪主意。

  辽宁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民警李涛介绍说,他们在打击电信诈骗时遇到过这样的案例,“父母把孩子的身份、姓名、就读的学校甚至照片都提供给后台,后台将这些个人信息非法出售,不法分子拿到后编造一些重病、车祸的消息,对父母进行诈骗。”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朋友圈这种“绑架式”、“传销式”投票掺杂着大量的商业行为,可能藏匿黑色产业链,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尽早喊停,“朋友圈这种熟人社会的拉票已经失去了公平的意义,完全按照人脉拉票,所以并不存在对一个作品或者人真实的评价。所有人在投票之前必须先关注一个公众号,这也是商业机构用最廉价的噱头去拿到用户最宝贵的个人信息。”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发帖
4790
港币
1795
威望
12896
来自
张家港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其他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10-12
少点微信投票吧……
离线吐槽君

发帖
3124
港币
1748
威望
8911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10-12
拉票行为太头疼了

发帖
2001
港币
725
威望
5352
来自
张家港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事业单位员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10-12
应该控制下微商了,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存在很大的隐患!

发帖
1966
港币
794
威望
5679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7-10-12
聊微信需谨慎,后果很严重。
各位,请认真研读,规范网络行为

发帖
2619
港币
1081
威望
7277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7-10-12
清理干净,微信太多不当行为,应该规范。

发帖
1816
港币
2050
威望
9595
来自
杨舍镇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7-10-12
微信投票不出现,就没人投了

发帖
2671
港币
1288
威望
8609
来自
张家港
人生阶段
恋爱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7-10-12
不知道微信投票可不可以举报,再看到有人要拉票直接举报就好了。
离线黄昏鹿场

发帖
2114
港币
814
威望
5642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7-10-12
群主受惩罚。。那个传播的也应该受到惩罚吧

发帖
1996
港币
891
威望
5997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7-10-12
沒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要按套路来,遵纪守法才是正道。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