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J1-DoU
想要和南京人迅速拉近关系,就和他们聊鸭子。
yam}x*O\xn
对南京人来说,一日三餐吃鸭子都不会厌——早上先在路边小摊买一块鸭油烧饼,挂在自行车把手上骑去上班;中午到公司楼下小馆子来碗鸭血粉丝汤;晚上在家门口卤鸭店斩只烤鸭,提溜着带回家,晚餐就解决了一半。
C
>kmIw'
南京人吃鸭到底有多疯狂,看看南京鸭业协会的数据就知道了:仅2016年南京销售的鸭子就达到1.56亿只,带来了91亿元的收入。南京街边巷尾制鸭的大小企业和个体户有1500多家,南京人吃鸭子不仅吃成了一个产业,也顺带养活了3万靠鸭子为生的人。
104!!m
为何一个城市不仅全民吃鸭,还能把鸭子吃得花样百出?
8|vld3;

南京街头无处不在的卤鸭店 / 视觉中国
<rMv0y+r
T:n<db,Px
南京人为什么吃鸭?这首先还是因为,鸭子多啊。
HwW6tQ
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驯养鸭子了,比欧洲最早记载的驯鸭还要早十多个世纪。
V#H8d_V
中国主要的鸭种大都集中在长江、珠江流域和沿海地区。有水当然是最主要的原因。江南一带,湖塘、河流密布,不养鸭子简直是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江南人多耕地少,没法像北方那样大规模养马养牛,相比之下养鸭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显然更适合江南人。
zW)gC9_|m-
江南很早就是养鸭专业户了,而带头开启大规模养鸭先河的,还是建都南京的吴王。据《吴地记》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就为了养鸭而专门围了一座鸭城,方圆数百里只见鸭,不见人。可以说是贵宾级待遇了。
d
qpgf@
清代,鸭城虽然没了,但继承祖先精神的人们,又执着地在遗址附近建起一座土地庙,鸭子正式升级为鸭神。每到春季鸭子孵化出来后,鸭农们便带着鸭神爱吃的螺蛳、稻谷等前来供奉,求鸭神保佑自家鸭子健康长大。鸭子的高贵地位可见一斑。
^teaJ y%

中国水禽地方品种分布图 / Chinamaxx digital libraries
1*#bfeoM
江河密布,除了养鸭子方便,运鸭子也轻松。据道光《北湖小志》记载:“养鸭家,必驾小舟徜徉于二荡涧,每一成群多至千百。”由于南京的鸭子大都来自高邮和苏北的兴化、宝应等地,每到稻谷丰收之时,便常能看到鸭农们赶着成百上千只鸭子渡江南下的壮观景象。
SauHFl8?
所以,谁说在南京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过长江?鸭子们不仅成群结队游过江送上们来,到了城里还要先把自己养养肥,才能上桌,觉悟极高。
r:#Q9EA
不过,有水只说明适合养鸭。南京一带热衷养鸭,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养鸭好处多。
x,-S1[#X;

2010年6月12日,南京一男子在洪水中用电动车运鸭子 / Reuters
=f4<({9
江南的鸭子往上数几代,祖先大都是麻鸭。和肥硕的北京鸭不同,麻鸭的后代们小巧灵活。这是因为江南一带作饲料的粮食少,所以当北京鸭一心专注于长肉时,江南鸭子必须自力更生,到处觅食。
l qXc
这让不少鸭子都锻炼出一身绝活。比如高邮鸭可以潜到3米深的水里觅食,金定鸭可以在软泥上健步飞奔捕捉弹涂鱼…… 在农业发达的江南地区,鸭子依靠粮食的副产品糠麸和水里的小鱼虾就能存活。
7AeP Gr
不需费心,又能省下一大笔饲料钱,应该够资格接受人们的膜拜了吧?鸭子们觉得还不够。为了更彻底地奉献自己,鸭子还贡献出了蛋和绒毛。
4a 4N
C

清代才子袁枚说:“腌蛋以高邮为佳” / 维基百科
[edH%S}\
《沈氏农书》记载:“一家若养六只,可得鸭蛋千枚。”江苏一带的高邮鸭、昆山鸭都是既肉质鲜美、又特别高产的鸭种,可谓鸭界劳模。像南京人爱吃的高邮鸭,一年能产150多个蛋,吃得好下200个都没问题。因此卖鸭蛋也是一门只赚不亏的好生意,按咸丰《兴化县志》的说法:“春秋两季产蛋最旺,销售蛋行日辄二三百石,淡季亦达百石。”
4zX=3iBt
将自己的蛋和肉全部献给餐桌后,鸭子们也不忘留下一身鸭绒,继续为人类的福祉发光法热,在《高邮县志》中,鸭绒就被赞“轻暖胜于狐貉”,常用来代替棉花。直到今天,羽绒服的主要成分还是轻便暖和的鸭绒。
#'g^Za
鸭子这样不遗余力地帮农民伯伯搞创收,难怪人们把它当神拜。所以在农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养鸭成了农民的热门副业,一家养几百甚至几千只鸭子都很常见。
0&B:\

南京烤鸭的精华就是那一勺浇在鸭子上的卤子 / 视觉中国
_y-B";Vmm
盛产鸭子的地方,大都有那么一两道名声在外的鸭肴。像盛产北京鸭的北京有北京烤鸭,盛产建昌鸭的四川德昌县有建昌板鸭,但像南京这样,仅一个城市就有这么多吃鸭花样、且每一种都堪称经典的,却不常见。
>@:667i,`
《白下琐言》中就曾记载,来自广东的冯晋渔刺史嗜鸭如命,声称就是为了吃鸭子才住到南京来。平时只要去和朋友吃饭,一定先问有什么鸭子可以吃,还感叹“金陵所产鸭甲于海内,如烧鸭、酱鸭、白拌鸭、盐水鸭、咸板鸭、水浸鸭之类,正四时各擅其胜,美不胜收。”
CjmV+%b4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提及南京美食,也绕不开各式各样的鸭子:“生鬻于市谓之水晶鸭。举叉火炙皮红不焦,谓之烧鸭。涂酱于肤者,使味透,谓之酱鸭。而皆不及盐水鸭之为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浓,至冬则盐渍日久,呼为板鸭,远方人喜购之以为馈献。”
wEK%T P4
可以说,无论你来自哪里,口味偏咸偏甜,偏重偏淡,在南京总有一款鸭子适合你。
4[(?L{
为什么南京鸭子吃法这么多?这和这座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不无关系。
(7 ijt

鸭油酥烧饼 / 视觉中国
aYBTrOd z
南京历史上就被称为六朝古都。而许多帝王在南京建都的同时,也顺道带来了一波移民。比如西晋被匈奴灭了之后,西晋皇族司马睿带着王导、谢安等上百家大族来到南京,建立了东晋。同时因战乱南迁的人共有百万之多。这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大融合,史称“永嘉南渡”。
9C?cm:
明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很多跟随他打天下的人在南京定居下来当了官。除此之外,《明史・食货志一》记载,被皇帝召来南京的有钱人家也有一万多户。
<hMtE/05B
明初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山东等地都有人迁来南京。到洪武末年,南京的移民约有70万。直到今天,南京依旧是移民大城。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来自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外省的人口有98万,占暂住人口的62%。人一杂,不同口味的鸭子也有了市场。
4n4j=x]@

南都繁会图卷 / 南京市地方志编繤委员会
1 Xa+%n9
但光有人吃还不行,还得有人会做。这样来看,那些有钱有势的移民才是左右南京花式吃鸭潮流的人。毕竟只有衣食无忧了,才有闲情讲究吃喝、研发新吃法。而普通平民,按《梦粱录》中的话说,不过是“下等人求食粗饱”罢了。
OT%V{hD
这些富商、贵族往往有自己的厨师,平时请客吃饭还会互相借用私厨,厨子们便借机彼此切磋厨艺,一来二去,厨艺也越发精湛。清代南京第一大吃货袁枚,常派自己的家厨王小余到别人家学艺,主仆二人没事就凑一块儿研究食谱。在袁枚编写的《随园食单》里,光记载的鸭肴就多达十款。
`;}H%
不过要说最最顶尖的厨艺代表,那必须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皇室御膳了,毕竟皇帝大手一挥,就能招来全国最顶尖的大厨和最上乘的原料。著名的南京烤鸭据说就出自宫廷御膳房。民间传明太祖朱元璋特别爱吃鸭子,“日食烤鸭一只”,因此御厨们便绞尽脑抽研制出了独特的焖炉烤鸭。
_2; ^v`[
其实,南京的焖炉烤鸭还是北京烤鸭的祖师爷。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也把不少厉害的烤鸭师傅带去了北京。而“便宜坊”作为北京第一家烤鸭店,当时的名字就叫“金陵片皮鸭”。
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