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3阅读
  • 1回复

【妈妈课堂】宝宝闹情绪怎么办?15%的聪明父母是这样做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6235
港币
9025
威望
15470
来自
杨舍
人生阶段
孩爸孩妈
职业
企业员工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开始今天的正文前,先来和浅浅一起做道选择题,测一测你对孩子情绪的反应。 6 \?GY  
在孩子闹情绪时,你的反应常常是 __ 5SEGV|%  
O/.8;.d;4Y  
A类: KFBBqP  
●“别哭了,妈妈带你去买雪糕吃。” kq*IC&y  
●“来,爸爸带你去动物园,不要再发脾气啦!” G%fXHAs.+  
●“你再这个样子,我就不让你出去玩了!” soOfk!b  
   ;TKsAU  
B类: fQxlYD'peb  
●“你这个样子像个男孩子吗?真丢人!” GdM|?u&s"  
●“你再吵我就打你了!” X`C ozyYuD  
●“你自己做错了事还耍脾气,想挨打啊?” LfvNO/:,  
,&iEn}xG7i  
C类: u p zBd]  
●“回你自己的房间吧,等气消了再出来!” BsR3$  
●“爱哭你就哭个够吧!哭够了再来找我。” T"DG$R,Aj  
   gI/ SA  
D类:(不理会孩子的情绪反应,喋喋不休地唠叨) |RH^|2:x9Q  
“人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嘛。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你想想,爸爸妈妈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 p4uN+D `.U  
*7{{z%5Pu  
选好了吗?对照一下自己的答案吧
★ A类——“交换型”父母: siOyp ]  
你认为负面情绪有害,所以每当孩子有忧伤的感觉时,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补”好,却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了解和慰藉。 !{F\ \D/  
JLGC'mbJ  
看到父母的这些反应后,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既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我的感觉这么糟?” XnKf<|j6k  
-amNz.`[PR  
uHuL9Q^  
次数多了,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信,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很大的压力。 zmg :Z p=  
&,QBJx<#  
oXQI"?^+  
★ B类——“惩罚型”父母: -I:L6ft8  
孩子常常由于表达哀伤、愤怒和恐惧而受到你的责备、训斥或惩罚。可能你认为这样不会“惯”出孩子的坏脾气,或者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坚强。 z s\N)LyM  
x<5;#  
这样的后果是,孩子会认为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带来耻辱、被抛弃、痛苦、受虐待。所以,对于负面的情绪孩子是又憎恨又无可奈何。长大后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孩子会显得力不从心。 pmiC|F83!8  
7O~hA*Z  
C:_-F3|]cJ  
★ C类——“冷漠型”父母: ~zoZ{YqP  
你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既不否定也不责骂,而是“不予干涉”,让孩子自己去找办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静下来。 19bqz )  
&8dj*!4H  
因为没有父母积极的引导,一个愤怒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有侵略性,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泄;一个伤心的孩子会尽情长时间地哭闹,不知道怎样去安抚自己和疏解自己。 #Cb~-2:+7  
q}]z8 L  
Lh-+i  
★ D类——“说教型”父母: JSoInR1E  
你以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负面情绪就会消失,所以你热衷于滔滔不绝地讲道理。 F8J\#PW  
=%S*h)}@  
此时,孩子感到孤单无助,仿佛身处黑洞,得独自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的训导,只令他苦上加苦。
xB_7 8X1  
很明显,以上四种传统的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显然都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培养。 PKZMuEEy,  
VVe^s|~Z  
)0\D1IFJ  
最佳的处理方式其实是EQ型父母。
g*WY kv  
xUPg~c0  
EQ型的父母善于感觉孩子的情绪。看到孩子流泪时,能设身处地地想象孩子的处境,并且能感受到孩子的悲痛;看到孩子生气时,他们也能感受到孩子的挫败与愤怒。 G[+{[W  
,Vy_%f  
因为父母的接受与分享,孩子感到身边有可以信赖的支撑,所以更有信心去学习怎样处理面临的问题。
fskc'%x  
n){u!z)Al  
那么EQ型的父母会怎么做呢?
To;r#h  
EQ型父母的处理技巧分为4步 1QbD]"=n  
x|*m ok  
zUA -  
S" PJ@E}^E  
>>>>步骤1:肯定 Xc9NM1bp=  
具体做法: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看到的在孩子脸上流露出的情绪。 ]4Q~x  
<Q8d{--o  
例如:“宝贝,我看到你很伤心的样子,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或者,“你看起来不太高兴,什么事让你生气呀?” :cA8[!  
MFz6y":~  
作为处理情绪的第一步,“肯定”的意义是向孩子表达:“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有这个情绪的你。” geNvp0  
;73{n*a$  
父母须明白,跟所有人一样,孩子的情绪也都是有原因的。 *iUR1V Y  
L2%npps  
对孩子来说,那些原因都很重要。尝试换到孩子的角度,你会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情绪。 C_ W%]8u  
Yq:+.UU  
特别提醒:无论孩子怎样回应你,你都应该让孩子知道,你尊重并完全接受他的感受。 +FC+nE}O  
fM3ZoH/  
7WHq'R{@  
>>>>步骤2:分享 8#|PJc  
原则: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R=C+]  
L4<=,}KS  
孩子们对情绪的认识不多,也没有足够和适当的文字描述情绪,要他们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2E.D0E Cu  
t; @T~%  
你可以提供一些情绪词汇,帮助孩子把那种无形的恐慌和不舒适的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下定义、有界限的情绪类别,刻画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PX#' Jr  
' Uo|@tK  
例如:“那让你觉得担心,对吗?”或者,“你觉得被人冤枉了,很愤怒,是吗?” BSY7un+`:  
v807)JwS  
孩子越能精确地以言辞表达他们的感觉,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例如,当孩子生气时,他可能也感到失望、愤怒、混乱、妒忌等;当他感到难过时,可能也感到受伤害、被排斥、空虚、沮丧等。 6n^vG/.M  
nu X`>Oy  
认识到这些情绪的存在,孩子便更容易了解和处理他们所面对的事情了。 ;m"R.Q9*  
pYj}  
◆如果孩子急于说出事情的内容、始末、谁对谁错,你可以用说话把孩子带回到情绪部分。例如: ahR-^^'$  
NkxW*w%}l  
“原来是这些使你这样不开心。来,先告诉我你心里的感觉怎样。” 1`9'.w+r  
wc;^C?PX  
C}71SlN'M  
“哦,怪不得你这样反应呢!现在你心里觉得怎样?” #;\tgUQ  
-yMD9b  
◆孩子需要一些时间去表达他的感受。耐心些,当孩子正努力地说出情绪时,不要打断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SpM Hq_MLM  
]x@36Ok)A  
当孩子有足够的情绪表达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速度、音调、音量和语气等都变得舒缓了。 0BN=>]V~j7  
#Wt1Ph_;  
◆待孩子的情绪稍微平静下来后,就可以继续引导他说出事情的细节了。 *X 2dS {  
k^%F4d3z@C  
$*7AG  
H284 ]i  
>>>>步骤3:设范 [ z{ }?  
设范是指为孩子的行为设立规范,即划出一个明确的范围,里面的是可以理解或接受的,而外面的则是不合适和不能接受的。 8p]Krs:  
)5x,-m@  
比如孩子受挫后打人、骂人或摔玩具,在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并帮他描述感觉后,你应当使孩子明白,某些行为是不合适的,而且是不被容忍的。 rs@qC>_C0  
W3xObt3w\  
例:“你对亮亮拿走你的游戏机很生气,妈妈明白你的感觉,但是你打他就不对了。你想,你打了他,现在他也想打你,以后你俩就不能做朋友了,对吗?”
 s-S|#5  
{'o\#4 Wk  
<$8e;:#:  
对6岁以下的孩子,无须深入解释“不对”的理由,除非他主动发问。 Cp]q>lM"  
5Y5N   
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他的感受不是问题,不良的言行才是问题的关键。所有的感受和期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 :&m0eZZ%  
QKh vP>  
>>>>步骤4:策划 w_#5Na}>d  
人生的每次经验都会让我们学到一些东西,使我们更有效地创造一个成功快乐的未来。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总是抱怨人生处处不如意。而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则不断进步、享受人生、心境开朗、自信十足。 cN7|Zsc\  
O*1la/~m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应该教导他懂得这个道理,而经过上述的肯定、分享、设范三个阶段,现在正是恰当的时候。 6z5?9I4[  
9j1 tcT  
此时,孩子已经领悟到:现在我知道我感觉糟糕的原因了,而且我知道引起这些不舒服感觉的问题在哪里,我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问题呢? `llSHsIkXb  
e9eBD   
接下来,你就可以引导孩子找出更恰当的方法来处理负面的情绪。 TYedem<$  
◆先问孩子他想得到些什么。比如,游戏机不被别人拿走;也有机会坐在汽车前座。 b|U3\Fmc  
Y~ Nt9L  
◆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自己想办法,帮助他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他自己解决问题。 \P9HAz'6  
例:“如果重新来过,除了打他,你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吗?” 8cbgP$X  
“下次发生同样的情况时,怎么做会更好?” 41o ~5:&  
eSSv8 [u  
◆和孩子讨论:为了避免同样不如意的情况出现,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zr:l  
9]|G-cyt  
例如:“刚才亮亮走过来的时候,你对他说些什么,他就不会拿走你的游戏机? 2w:cdAv$  
“为了避免你不在的时候别人拿走你的游戏机,你可以想出多少个办法?” KCfcEz  
ETaLE[T%1  
◆如果必要,你不妨以爽快和愉快的态度参与,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7.B]B,]  
发帖
120
港币
373
威望
317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12-28
B类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