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87664
★ A类——“交换型”父母: (sw1HR 你认为负面情绪有害,所以每当孩子有忧伤的感觉时,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补”好,却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了解和慰藉。 C]UBu-]#S "m]"%MU78 看到父母的这些反应后,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既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我的感觉这么糟?” NF=FbvNe t"1'B!4 uh`@ qmu) 次数多了,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信,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很大的压力。 WNTm hoASrj{s d#T8|#O" ★ B类——“惩罚型”父母: JWG7QH 孩子常常由于表达哀伤、愤怒和恐惧而受到你的责备、训斥或惩罚。可能你认为这样不会“惯”出孩子的坏脾气,或者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坚强。 7p}G!]` #)%N+Odnr 这样的后果是,孩子会认为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带来耻辱、被抛弃、痛苦、受虐待。所以,对于负面的情绪孩子是又憎恨又无可奈何。长大后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孩子会显得力不从心。 EmNB}\IYU r;w_B%9 N}\Da:_ ★ C类——“冷漠型”父母: 8|[\Tp:; 你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既不否定也不责骂,而是“不予干涉”,让孩子自己去找办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静下来。 >vg!<%]W] |dNtM ^ 因为没有父母积极的引导,一个愤怒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有侵略性,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泄;一个伤心的孩子会尽情长时间地哭闹,不知道怎样去安抚自己和疏解自己。 :V2j'R, `$`:PT\Zv4 MBCA%3z08 ★ D类——“说教型”父母: [~)i<V|qJ 你以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负面情绪就会消失,所以你热衷于滔滔不绝地讲道理。 Yt*M|0bL 5=Bj?xb$' 此时,孩子感到孤单无助,仿佛身处黑洞,得独自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的训导,只令他苦上加苦。
图片:2.png
图片:1.png
*ILS/`mdav 例:“你对亮亮拿走你的游戏机很生气,妈妈明白你的感觉,但是你打他就不对了。你想,你打了他,现在他也想打你,以后你俩就不能做朋友了,对吗?”
UID:12484